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癸卯学制的颁布使科学教育步入制度化阶段,"五四"时期开始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倡。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症结是单纯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曲铁华  李娟 《教育科学》2005,21(4):6-10
科学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对科学的认识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较为片面的、功利的科学观,进而发展为宣扬科学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在这些科学观的影响下,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服务于考试的指挥,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3.
4.
文章分析了当代青少年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科学精神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探讨了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对策对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的缺失:研究生教育的沉重话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科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沉重话题。章着眼于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对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作了简单界定,分析了现代高等教育中研究生科学精神缺失的情况,探讨了研究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并对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辩证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游离于正统教育体制之外 ,主要是在洋务派创办的几十所学堂和极少数的书院中实施 ;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洋务派试图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嫁接在儒学文化上 ;科学教育受科举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显 ;忽视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科学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是适应鸦片战争后御侮图强的政治需要和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经济需要而产生的。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科学教育的产生有力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变革。清末政治经济是制约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科学精神?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此有着各式各样的理解和诠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中世纪之后并迅猛发展,是科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对此.从科学产生和进化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观点出发进行探讨.可以看到,阿奎那经院哲学体系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理性基础;基督教思想与古希腊思想的融合是近代数理主义思潮产生的渊源;唯名论的变迁不仅为近代实验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近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慧斌 《教育史研究》2009,(3):38-40,4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与科学之间相得益彰。当传教士踏上近代中国的领土,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他们创建学校、担任教师、翻译西书、创办报刊,不经意间从事着科学教育活动。传教士所从事的科学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观的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确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代自然哲学是近代科学的前身。在人类自觉地运用经验对有关自然知识进行检验或自觉运用这些自然知识之前,科学只是以潜在的形式包容在自然哲学中.因而不同的自然哲学土壤会孕育生长出不同的形态的科学。由于中西方古代自然哲学基质的不同,决定了文艺复兴后近代科学只能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其一,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贫乏使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缺乏必需的基质,而古希腊繁荣的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提供了肥活的土壤;其二,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无人合一”思想意味着取消了科学,而古希腊自然哲学“主客二分”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其三,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仅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从而堵塞了通往近代科学的道路.而古希腊自然哲学寻求现象背后原因的努力成了促进近代科学诞生的巨大推动力;其四.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与近代科学所需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而古希腊自然哲学注重逻辑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创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对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转换.而试图在《易经》、道家、阴阳家、墨家、儒家之类思想中挖掘出与西方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现代科学理论.只是缘木求鱼之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认识、分析基础上,论述了科学教育体制化后科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分析了科学精神对大教育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著名科技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说:“大多数的人,而且我也遗憾地说还有不少科学家,都只是通过科学的物质成就来理解科学,都不去思考科学的精神。”他指出,科学对人类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为人类带来了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即物质上的便利,这只是它的副产品,科学最宝贵的价值是科学的精神。在现实中,我们之所以重视科学,只是因为它能促进经济发展;之所以重视科学教育,仅仅是由于它能使学生顺利通过囿于科学知识的理科考试。难度巨大的统考,尤其是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我国高等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近代高等科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并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14,(4):13-14
我们的教育科研不太讲究科学性:选题脱离“真问题”,研究缺少“过程性”证据和“大数据”,成果少有“规律性”。 我教过20年中学语文,当过11年教科所的所长和2年教学研究室的书记,自称是“泥腿子专家”。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过程中,我管理过数以千计的市级、省级、国家级规划课题,指导过数以万计的教师“个人课题”,编辑和评审过许许多多各级各类的教育论文。应该说,现在的教育研究轰轰烈烈,研究热情空前高涨,但是,  相似文献   

17.
英国科学家、教育家赫胥黎积极倡导科学教育,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十分强调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赫胥黎对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强调科学教育具有道德教育作用;三、科学教育具有文化价值;四、科学教育是自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难题是中西比较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尝试从科学精神缺失的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并进一步探讨导致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宪法宪政精神缺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政治学和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基础,只有当宪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宪政的精神要义,即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相一致时,宪政的实现才成为可能.然而近代中国宪法与宪政的精神要义总体背离,基本成了确认军阀独裁合法化的工具.反思近代中国宪法缺失宪政精神要义的表现和原因对于当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宪政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系统的实证的知识,主要是追求纯粹知识的自由研究活动。科学家这一术语,是英国哲学家威廉·惠威尔于1834年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成立大会上首先提出来的。它最初指以经验为根据寻找自然规律的人,即从事实验科学工作的人,一般指自然科学和社会领域中各类专门研究者。它已成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本文中的科学是专指自然科学,本文的科学家专指自然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