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的理性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为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谓“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的意思,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阅读与阅读教学是两个既相关又相异的概念。说相关,都是以作品为载体,通过视觉感官的扫描,达到感知、解读的目的。说相异,阅读,侧重于感知;阅读教学,侧重于解读。具体地说,阅读教学是以作品为载体,通过对作品的感知和解读,达到思路体验、文学鉴赏以及语言历练、思维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是“我”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如果没有了“我”的在场,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荒烟蔓草问的坟墓;没有了“我”的参与和体验,那么这样的教学行为,就是僵尸的游荡。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而不管是学习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必须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以“体验”为中心,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阅读体验生成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为语文教学课堂增添光彩。由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引导学生生成阅读“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让孩子们"悦读"。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开展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提出了"以读为本,读占鳌头"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因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传统知识的传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解放旨趣”下,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实践,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或她与文本相遇时原初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本文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典型代表——“非预设性”阅读教学和“非指示性”阅读教学入手,以课例分析及评价为辅,全面深入地剖析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质,并对个-洼化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再解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受话“式教学,老师讲学生答,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扼杀学生的个性.新课标要求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变“传话“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转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同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说法.比如我们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会发出"我也有同感"的话语.我们读过一段文字后,有时候会拍案叫绝,这也是深有同感的表现.而"通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体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看到或者是想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会全身不舒服,甚至出现一些过敏的反映,这种现象属于"通感".针对"通感"、"同感"的这些特点,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尤其是在地理的课堂和课后的教学中如果可以适当的、适时的应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应当引领学生展开与作品的对话体验。无论怎样的教学策略,都应该视教学为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与情感体验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与作品的情意交融和精神同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地位亦是举足轻重。然而,阅读也正是令教师和学生最为头疼的部分。本文就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体验和拉近学生和文本距离这几个方面探讨阅读教学,让阅读变成"悦读"。  相似文献   

13.
近日 ,杭州市拱墅区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 :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哪个更重要。辩论各方都以充足的理由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和重要。最后让笔者作总结 ,目的是在充分认识两者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后 ,把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统一起来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特点。当前的主要倾向是课文的价值取向有所忽视先看一个教例。教学《落花生》一课时 ,对“从落花生身上 ,你得到什么启示?”这一问题 ,教师认为 :这是个弹性、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李俊云 《考试周刊》2013,(25):38-39
<正>自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发现不管课堂模式怎么变,学生的课堂朗读能力都不能忽视,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兴趣。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也是目前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情境产生的“独特体验”.是发展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主动体验,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对文本情境的体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呢?杜长明老师在《摆渡》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过程本身是动态的,是学生、阅读文本、作者、教师等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改下倡导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体验的获取,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启发和培养。体验式教学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注重引导学生走进阅读进行体验,进而在体验中有所感悟,获取思想启迪等等,真正感受阅读的魅力。对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而强化学生的个体资源获取,深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培养,从根本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过程本身是动态的,是学生、阅读文本、作者、教师等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改下倡导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体验的获取,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启发和培养.体验式教学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注重引导学生走进阅读进行体验,进而在体验中有所感悟,获取思想启迪等等,真正感受阅读的魅力.对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而强化学生的个体资源获取,深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培养,从根本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许映华 《广西教育》2012,(33):55-55
不管哪个年级、哪个版本,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什么教学环境,教学设计都应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我们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我们怎么教?  相似文献   

19.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周登朝 《福建教育》2005,(11A):20-22
新课程大力倡导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验”、“感悟”,于是众多教者蜂拥而上,课堂上“体验”、“感悟”之风盛行。一片热热闹闹的说读评议声中,似乎忘记了培养理性思维也是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之一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理性思维的教学价值,让体验活动和思维活动如车之两轮,并驾齐驱,相信可以给课改波涛中的弄潮儿们以适当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