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省区产业结构分型研究朱晓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也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所谓产业结构,主要系指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和行业间的相互比例关系。目前世界各国通常将国民经济体系划分为三大产业,即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产品...  相似文献   

2.
李彬 《未来与发展》2006,27(8):41-46,52
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着相互的联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有制结构中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改变了单一性的结构状态,加速了市场化的进程,为经济增长和产业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是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信息产业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同题并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分析1952—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所表现的特征差异较大。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变动频率和幅度均很大;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经济长期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弱很多,第二产业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中国经济结构必须从投资拉动型和出口拉动型向国内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在关注国内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宽松的财政政策对国内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面临着较大的转型,矿产资源的消耗数量仍会继续增长,品种更加多样化,管理更加复杂化。产业结构的变动如何影响矿产资源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分别构建了26个国家铁矿石消耗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和中国铁矿石、铝、铜、铅、锡、锌等六种金属矿产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门限模型,对产业结构变化与矿产资源需求之间的门限效应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 产业结构变化与矿产资源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多重作用机制,机制变化前后改变了矿产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②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向高技术产业的演进,矿产资源需求也由传统大宗矿产资源转向稀有矿产;③ 中国产业演进过程中金属资源消耗的拐点呈现梯次演进,大宗矿产资源与二次产业结构之间出现多个门槛,部分稀有矿产与二次产业结构之间的门槛也已经出现;④ 中国目前处于矿产资源需求的第二阶段,大宗矿产与高技术产业之间门槛已经出现,稀有金属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门槛尚未到来。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9):75-80
借助Kaya恒等式与增长核算公式,对影响产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产业结构效应从生产要素层面分解,并利用199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TFP、资本和劳动投入变化通过影响经济总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某产业的产业结构变化,最终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②中国四个梯队的总体碳排放强度变化差异在进一步缩小,但当产业部门细分至6个时,部分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变化存在较大差异。③各产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动力主要来源于各产业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的降速以及社会资本投入的增速,TFP和劳动的增速在部分产业、部分地区也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聚焦于三次产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研究它与能源消耗强度下降(能源节约)的方向、困难、措施.分析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虽经历了20多年的调整,在现有的产业结构框架下.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倒U型曲线,且调整尚未到达转折点,短期内能源消耗量随着经济增长将持续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一旦河南省进入工业化后期或者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肯定能降低能源强度.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建议:一是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二是优先扶持发展选择符合新型工业化特点的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三是大力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四是通过促消费、引民资、扩出口,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的力度、强度.  相似文献   

9.
刍议知识经济与信息产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赞 《软科学》1999,(1):67-69
二十世纪下半叶,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全球信息量爆炸性的增长,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已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球网络化的出现,通讯产业的迅速发展,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趋同”,所有这些都使世界的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这...  相似文献   

10.
文德华 《预测》1992,11(4):18-21
1 划分三类产业的基本思路本文着重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体系中各产业经济增长的相互协调度方面,将投入产出方法与经济景气指数方法结合,确定超前产业、一致产业和次一致产业,构造超前产业结构经济景气指数,一致产业结构经济景气指数和次一致产业结构经济景气指数,并根据三类产业经济景气指数的相互关系,提出评价产业景气协调度的应用方法。 1.1 产业结构的分类按照产业结构的定义,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的财富,各种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11.
隋映辉 《软科学》1989,3(4):1-7
<正> 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级化趋势,已使产业结构变动与科技投入递增日益同步。发展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后进化向高级化的发展,其实质是产业结构中科技投入比重的递增。也就是,通过科技进步率的提高,改变资源利用规模粗放性扩张,产业结构矛盾日趋尖锐等后进化现状,进而在科技投入的基础上,提高资金、劳力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实现以效益为中心的产业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因此,科技投入可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表现为双重效应:一方面使其新兴的产业不断增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对某些传统产业加以抑制和改造,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本文拟重点讨论产业结构的科技基础;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产业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分解及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吕文慧  高志刚 《资源科学》2013,35(7):1380-1387
新疆是我国缺水地区,研究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有利于新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基于拉斯拜尔指数的完全分解模型,构建产业用水变化的全要素分解模型,测度了2005-2010年新疆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用水强度效应对产业用水的驱动效应,分析了水资源消耗的反弹效应,计算了各种效应对用水变化的贡献率,并对各种效应进行了时间分异分析,得出2005-2010年新疆经济发展极大地拉动了产业用水量,并且拉动力具有很强的刚性,而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则对新疆产业用水起到了抑制作用.新疆应该降低用水强度和调整产业结构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运用全要素分解模型测度了2005-2010年新疆15个地州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用水强度效应对产业用水的驱动效应,并对各种效应进行空间聚类,进而对各种效应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各地州产业用水消耗表现为正向驱动效应,产业结构、用水强度对用水量的驱动效应基本表现为减量效应.各地州虽然效应趋势相同,但效应强度却因地而异.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州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用水强度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3.
邱仰林 《今日科苑》2010,(13):119-122
由于廉价劳动力和低资源、环境要素价格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已经动摇,转变失衡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强内需,这些都迫切要求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中国大力发展新产业。结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国际政治形势、欧元危机以及世界科技新特点,中国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应大力发展五种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产业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重构和转移,哈尔滨市做为一个传统产业基地,必然会受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态势,对哈尔滨产业空间开拓的探讨就非常必要。 2、经济全球化带给哈尔滨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为哈尔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从发展机遇看,首先经济全球化将促进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构和转移,这种发展趋势将有利于加快哈尔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加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其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哈尔滨具有低成本、低价格优势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第三,经济全球化将有利于目前的垂直分工贸易向水平分工贸易的转变。 3、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产业结构分析哈尔滨是50年代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城市之一。经过50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建国初期以重工业为主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加快,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一个大工厂。世界产业转移和青岛市这几年的工业结构调整,使青岛工业正处于新一轮高速增长期,特别是制造业已全面进入结构优化和产业提升综合带动阶段。青岛市坚持把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结合,以发展第三产业、非公有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以开拓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咨询、连锁经营等新兴服务业为主要领域,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中,较好的实现劳动力产业、行业间的转移,走出了一条经济快速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通过细分工业各产业和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各地区两种方法,论证了从1986年到2001年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中国技术创新对生产率增长有重要影响;从总体来说,产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较微弱,但细化到各地区则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通过整理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甘肃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很大,中心地区和河西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河东地区产业结构处于低水平阶段;结合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进行分析发现,各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体比重的变化对整体经济规模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另外,对照全国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看,第三产业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与人才供给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增长是在需求引导下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动是人才需求结构产生变化的依据,高校人才供给的类型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我国高校类型分布决定着人才供给的结构,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应满足所在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的需要,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与产业技术层次间的有机联系,以增强人才供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合理测度区域产业结构时空演进特征,对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浙江省为背景区域,选取产业结构熵、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和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偏差系数构建产业结构演进测度体系,采用SSM-Esteban分析法对11个地市产业结构演变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浙江省形成了农业为辅、工业特色明显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在研究时段内,浙江各地市三次产业产值增加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其中第一、三产业产值增加幅度浙东北大于浙西南各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排在前五位的是宁波市、杭州市、绍兴市、温州市和嘉兴市;研究期内,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逐步完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11个地市与全省的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大部分较高,特别是2003年以后,浙江经济增长进入加速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阶段,第二、三产业逐步壮大,资源与消费结构相似、产业生命周期缩短等使产业结构逐渐趋同;从增长的绝对量来看,杭州市增长量最多而舟山市最低,11个地市2001—2013年所有产业共享份额N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研究区的农业增长率高于全省增长率的平均水平,但全省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竞争力矛盾较大的二、三产业带动,未来产业比较优势与专业化仍需进一步转整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方面。从大区地域系统变化来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始终在全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中部地区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西部地区比重虽较小,但基本保持着上升趋势。从省(区、市)级变化来看:1953年以来,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不断增大,并且其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1952年为起始阶段、1953年-1980年为初级分化阶段、1981年-2005年为快速演进阶段。本文试图通过产业-能源关联和能源-碳排放关联两个基本评价模型,解析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的演进决定着一次能源消费的基本空间格局;②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越是走向成熟,其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速也就越是减缓;③缓慢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难以降低地区碳排放增长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产业结构演进速率以逐步减缓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以及最大限度地改善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供应结构,是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