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为什么改变压强可以改变物质的沸点?──江西省广丰县广丰中学杨红东沸点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时的温度。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之间具有比较强的相互吸引力,而分子的动能比较小,无法摆脱引力的束缚,所以它们才能聚集在一起,使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沸腾就是组成物质的分子获得足够能量,互相摆脱束缚,从液体表面逃离,成为一个个的气态分子。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地球的膨胀很有可能和地球自转有关!因为自转的地球,地壳表面的物体都在做圆周运动,因此会产生离心力使得地壳膨胀。这和高速运转的砂轮会四分五裂比较相似。另外还有可能是液态的地幔运动十分活跃,对地壳的压强不断增大的缘故,我猜测地核可能是一种气态物质,因为地核的温度很高,因为在如此高温下物质很难保持固体状态,就如拥有巨大能量的太阳是气态的一样。由于地核为气态高温物体,放出的能量就会使得地幔更活跃的运动,所以地球不断的膨胀。  相似文献   

3.
开水90℃     
水在沸腾时温度多少度?100℃!你肯定这么回答。实际上,水的沸点在1个大气压下是100℃,但随着压力的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也会随之变化。我们知道,在高山上煮饭,没有办法将米煮熟,为什么呢?因为高山上的气压比较低,水不到100℃便开了!又如,妈妈用高压锅炖排骨,提高了水沸腾时的温度,香味四溢的红烧排骨很快就上桌了!  相似文献   

4.
物质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概念,是大家所熟知的。在固态中,一般原子都处在严格确定的点上,并回绕这些点振动。液态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比较自由,气态中的原子和分子的运动就更自由更无秩序了。如果原子一旦失去电子,成为离子,则气体具有更大的活动性。没有结合在一起的原子核和电子的“混合物”,叫等离子体,这是物质的第四态。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的物质除了可以呈现固态、液态、气态之外,还可以呈现等离子态。这是气体经过电离后呈现的第四种物态,而呈现这种状态的物质则叫做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在宇宙空间存在很多,远比人们熟悉的固体、液体、气体更为普遍。等离子体一般可分为高温和低温两大类。高温等离子体是用极高的温度使气体迅速离解而生成的等离子体,温度可以达到摄氏几千度到上亿度;低温等离子体是气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获得能量而被电离的等离子体,温度可以是常温,也可以达到摄氏几千度。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汽化     
任爱荣 《百科知识》2009,(10):43-43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它是物态变化的一种形式。液体汽化的过程给予人类许多帮助。  相似文献   

7.
问题对对碰     
正为什么有些碳酸饮料冷冻后会结成冰,有些则会变成冰沙?其实,决定冷冻后碳酸饮料状态的要素不是饮料的种类,而是冷冻前碳酸饮料瓶内的气压。如果冷冻前瓶内的气压和外界一致(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当外界温度低于饮料的熔点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后,饮料将从液态变为固态。而如果在冷冻前晃动饮料瓶,溶解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就会被释放出来,瓶内的气压将高于外界。由于碳酸饮料在凝固的过程中密度会变小(体积会膨胀),所以瓶内气压的增大会使其熔点降低。当降低后的熔点低于冰箱的温度时,冷冻后的饮料就处于一个"过冷液体"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液体极不稳定,稍有干扰就会结晶)。  相似文献   

8.
文澜 《百科知识》2006,(5S):5-6
纯物质都有一定的蒸汽压,温度越高,蒸汽压力越大,例如水在摄氏25度的室温下,它的蒸汽压相当于23.8毫米汞柱(mmHg)产生的压力为23.8托尔(torr),而沸腾就是发生在蒸汽压等于外在大气压的时候。蒸发和沸腾不一样。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前者只有液面的分子变为气态,肉眼是看不见的,沸腾则大都可以看到汽泡由下往上升。  相似文献   

9.
要使原子电离,外界必须对原子做功,使电子摆脱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的束缚。而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吸收能量也是一份一份的,这就使得原子并非能将所有的光子都吸收。当可见光光子不能被原子吸收或有极少量能量被吸收,这样的可见光光子透过物体后,我们看到的物体就是透明的。任何物体都有可能达到“透明”状态。根据热力学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物体的温度越低,其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的动能就会越小,如果要克服原子间的库仑力,使原子(或分子或离子)电离就需要更大的能量。当可见光的能量hv相似文献   

10.
宇宙间的物质,可以分作三种不同的物理状态而存在,就是气体、液体与固体三种状态。气体的分子是疏散的,如18克的水(液态)在100℃的温度及一个大气压力下只占有18.8毫升的体积,而同样数量的水比为水蒸气,在同样的温度与压力下就占有30,200毫升的体积。气体是没有一定形状的。至於它的体积,则随着温度与压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天然石油的主要成份,是各种分子构造不同的碳氢化合物,在化学上,我们总称之为烃。另外还有一些氮、硫、氧的化合物以及水份、盐类、泥砂等杂质。所以初从油井里取出的原油,一定需要经过精炼,分成各种产品,才能加以利用。精炼原油的第一步就是分溜。所谓分溜,就是利用原油中所含各种碳氢化合物分子的沸点不同,在不同的温度下,加以蒸发,然后再将蒸发出来的汽体冷凝成为液体。大致说,石油中所含的碳氢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组成,分子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间隔不同的缘故。但你是否想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是什么充当着?为什么它受热胀,受冷缩?为什么它能充当一定的体积?我把这些间隔称为"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组成,分子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间隔不同的缘故。但你是否想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是什么充当着?为什么它受热胀,受冷缩?为什么它能充当一定的体积?我把这些间隔称为“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们很早就知道物质有气、液、固三种状态。一般人们对三态都比较熟悉的物质可能是水对于那些在常温下经常呈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其他物质,见过它们所有的三态的人可能就不会很多了。至于物质还有所谓的超临界态,知道的人大概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15.
别硬撑着     
段奇清 《知识窗》2014,(3):35-35
2013年11月,一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称。人的大脑中会存在大量的分子废物。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内德加特解释,当液体在细胞之间流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这样就会分解出一些废物一一细胞外液和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6.
气泡室——“在探索原子核的亚微观世界时,物理学家就像拿着手电在黑暗洞穴中摸索,如果有一把较好的手电是有帮助的。物理化学家早就知道,在一个四壁平滑的洁净容器内,非常纯净的液体可以被加热到它通常的沸点以上,而仍不发生沸腾。我想知道,是否一个飞行中的粒子,  相似文献   

17.
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在四面八方都有机会受到周围分子的吸引,和其它分子结合,但是液面的分子吃亏,它和周围的分子结合不完全,外侧接受不到其它分子的吸引力,因此表层的分子能量较高,比较“不安分”,液体为了降低能量,会尽量缩小表面积,力争形成球面的形状,这时就会呈现出一种力——“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8.
液态氢     
“永久气体”成了历史名詞 我們知道,水本身是液体,然而冷了会結成冰,受热又会化成水蒸气。这真是变化多端。实际上,不仅是水,所有的物質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态的变化。比如,人們很早就發現銅和铁加热会熔化,还能化成蒸气。水銀在北方能够冻硬,而受热也能气化。但是普通气体的液化和再进一步凝固,就比較困难了,以往人們認为是不能实現的。懂得一点物質構造的知識的人都知道:在液态的时候,分子间的距离要比在气态的时候小。看起來,似乎只是將气体压縮,使得分子间的距离縮小,就能够使气体凝結成为液体。当然,这对有的气体是正确的。比如氨气,就可以用压縮方法,使它变成液体,甚至进而变成固体。但是,对于其他許多气体,單純用压縮方法就不行了,必  相似文献   

19.
数字手表、电子记事本、便携式电脑、今天我们处于这些物品的包围之中。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显示器,也就是小屏幕,人们将其命名为液晶显示器。但究竟液晶体为何物,我们所看到的数字、字母和图像是以什么方式形成的呢?液晶体是这样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它可以呈现出固态或液态的特征。事实上,它的形状好似盛液体的容器,但它的分子(像拉长的小棍)排列得很规则,是典型的结晶体式的排列。它有两种可熔温度:在第一个可熔温度下,晶体由固体变为“不透明”的液体,而当温度升高之后,它就达到了第二个可熔点,成为正常的透明液体。液晶体有着不同的特性。最常用的是被称为向列相或称丝状的晶体。它的功能是使数字和字母形象化地出现在显示器上。如数字手表的小屏幕就是在两层玻璃之间置入一层极薄的(约千分之二毫米)丝状晶体而制成的。在其中一块玻璃的内侧,覆盖着一层传导材料,上面附有印刷线路。当电流通过时,分子物排列顺序受到干扰,晶体就失掉了它的透明度。那些变成了不透明的点就形成了字母或数字。为使图像在液晶体小屏幕上形象化,就需要利用由一个金属层(一般为铝层)反射的自然光,这个金属层被安置在小屏幕上。为了能够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液晶体,还需要在屏幕内安装一个...  相似文献   

20.
奇妙的临界点 物理学中的临界点是指一种物质因能量的不同而出现状态的改变。任何物质都具有气、液、固相三种状态,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物质的存在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一般物质而言,在常压、常温下,当液相和气相或者液相和固相成平衡状态时,两相的物理性质如黏度、密度等相差很大,而在较高的压力下,这种差别逐渐缩小,当达到某一温度与压力时,两相差别消失合并成一相,此点称为临界点,此时的温度与压力分别称为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如果压力和温度再增加一点,这个物质就变成了超临界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