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分析莫里森的两部作品,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和2008年的《慈悲》,借以研究莫里森长达三十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分析莫里森在创作中如何将种族、女性、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以及黑人女性如何在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之下寻求身份认同并最终与男性自然和谐并存。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很好地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本文着重分析此作品中男性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体现。莫里森从男性而非女性的角度入手.以麦肯的沉迷和奶娃的经历揭露男权文化对自然的疏离和对女性的压迫,最终通过奶娃在姑妈的精神指引下的成长故事倡导亲近自然、尊重女性、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重新确立了女性与自然在文学文本中的存在意义,唤起了整个社会对生态问题与女性问题的重视.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啊,拓荒者!>,挖掘出薇拉·凯瑟作品中潜在的热爱自然、尊重女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妇女与自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同受"逻各斯"父权制的压迫。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分析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性别歧视与自然、种族、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旨在批判二元论的男权文化价值观,呼吁男女平等,重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小玲 《海外英语》2014,(13):176-17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树"的解读从自然意象,身体意象和建筑意象这三个层面进行,意在对《所罗门之歌》的生态意象进行深层解读,进而探析托尼·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所罗门之歌》通过巧妙的反复运用"树"的意象,对男性中心主义的主宰模式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呼唤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不同种族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
运用女性主义视角,从激进女性主义、温柔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三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托妮·莫里森小说中两性关系的演变。通过对小说中对立、缓和、和谐三种不同两性关系的解读,剖析了莫里森小说中两性关系演变的原因所在。这种两性关系的演变旨在告诫人们只有两性和谐,社会才能和谐,才能有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对黑人男性奶人成长历程的描写是通过男女两性的冲突和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来展现的。透过男主人公奶人的成长经历,莫里森告诉人们女性与自然在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亲近;而只有融入自然和理解、关爱本民族的女性,黑人男性才能从自然获得智慧和力量,并在两性的和谐中使生命变得圆满。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是美国非洲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她用前人未曾选择过的角度和思路,通过鲜活的描述,开美国非洲裔女性文化领域之先河,成为一代黑人女性文化先锋。托妮·莫里森以女人、黑人、作家多重身份、多重视角,通过女性主义文学,继承、发展并扭转了读者对传统文化深层思维模式的认识,将读者对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边缘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让人们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就这一领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托妮?莫里森突破了以往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矛盾描写女性种族意识,而是强调通过内心矛盾的刻画,推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进入了真正的自我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在其四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坚贞不渝地进行着非裔女性主义书写。她的九部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黑人女性在性别、种族、文化层层罗网之下的历史性的宏大叙事。文章运用黑人女性主义和叙事学理论,以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叙事主题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分析莫里森九部小说在主题上的叙事关联,在明晰其创作思想的连贯性的同时,分析她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金明  徐丹 《英语广场》2023,(16):52-56
《恩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好书”之一。《恩惠》展现了17世纪后半期男性农场主雅各布及与其共住在农场的四位女性的生活。该书引起了读者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存的思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恩惠》,帮助读者理解莫里森关于建立男女关系更加平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关照下的劳伦斯短篇小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劳伦斯的几篇短篇小说被重新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女性与自然的融合,二是男性与自然的背离,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劳伦斯的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自然观;并且利用文学的教育功能,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先后刻画了几十位黑人女性形象,充分显示了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在书写女性的同时,自觉地揉入了自然的因素,深刻认识到种族、性别、自然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沃克的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沃克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应站在生态文化高度,发挥女性在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中的作用和价值,强调社会生态中的男女平等和协同合作。从女性创作主体、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看,女性创作主体从女性自然天性出发,对自然万物体现出了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当代女性文学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命运和心灵苦痛有充分自觉;生态文化建设为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中从黑人女性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身体同自然一样被视为男性统治的对象,从而表明了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目的上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三十年来(1980-2010)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评述.从80年代初的鲜有人问津,到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后的万众瞩目,再到新世纪的百花齐放,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就目前来看,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种族文化、女性主义和写作技巧三大方面,还有待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这与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命题相契合。从自然、自我与爱,父权、非我与恨以及自然、爱与自我回归的三个维度出发,可以明了小说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不难发现哈代本人对自然、对女性处境和命运的思考。他批判了压迫自然和女性的男性中心主义,显示出哈代是一个具有超前的生态整体意识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吴娴 《海外英语》2012,(16):195-196,212
小说《冷山》在出版的同年1997年该作品因"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感情与感情"而荣获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并在1998年入围全美十大畅销书之列。随着这部小说的快速成功,越来越多的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情节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拟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第一、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它强调消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第二、《冷山》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奖理由是"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情感与感情"。仅这一点就给了学者们足够的理由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主要由三条大线索构成。第一,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艾达在鲁比的帮助下热爱自然、融入自然、并最终走向独立的奋斗过程。第二,小说阐述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英曼与艾达感情的发展,以及鲁比父女矛盾的化解上。第三,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艾达和她的黑人女伴鲁比关系的描述倡导了一种平等有爱的种族关系。以上三条线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发展使我们发现消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对立,实现共同成长是这部小说内在的主题,而作者查尔斯·弗雷泽是以其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谱写了这部伟大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