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理念]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发生时自然皆大欢喜,但负性情绪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青春期内心闭锁,不少学生在感觉到自己的负性情绪时,往往会优先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愿向他人表达.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不利于问题解决.对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绪表达的发展性指导,让学生学着从情绪感受本身、引发情绪的原因、对问题解决的期望三个层面进行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2.
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具有促进作用,而负面情绪对学习活动则具有阻碍作用,情绪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通过激发学生的正性情绪、疏导学生的负性情绪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情绪标注的研究中,存在着情绪标注是增强还是抑制了情绪的争论。实验1以负性情绪图片为材料,分别在实验条件和预期条件下,比较了情绪标注和观看情绪刺激后的主观评定。结果发现,在预期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情绪强度更高;而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强度更低。实验2以正性情绪图片为材料。分别在实验条件和预期条件下,比较了情绪标注和观看情绪刺激后的主观评定。结果发现,在预期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比观看时对情绪刺激评定的情绪强度更高;而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在情绪标注时和观看时相比在情绪刺激评定上没有差异。研究表明被试认为情绪标注会增强情绪,而在实际进行情绪标注时会抑制情绪,尤其是在负性情绪时。  相似文献   

4.
明明很开心,大笑,却会笑着笑着哭起来,似乎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是为什么呢?美国心理学家近日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科学家们猜想,人在表达强烈的正性情绪后,需要用负性情绪对自己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基于这样的假设,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招来志愿者观察他们如何对待可爱的婴儿,以及他们身处快乐相聚场景时是如何表现的。科学家们还测试了他们调整紧张情绪的能力。结果发现,在欢聚时会哭出来的人,同时也是会掐可爱婴儿脸的人;而这些人习惯对正面信息进行负面表达,可以更快地调整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5.
6.
7.
从静态的情绪品质角度出发,探讨情绪品质和记忆品质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Wat-son的简式正性/负性问卷对170名被试进行施测,从中选择95名被试让他们参与“学习和记忆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被试变量,这四个实验的结果指标作为因变量。结果表明:情绪稳定性这一情绪品质对瞬时记忆容量、长时记忆准确性和记忆广度有积极促进作用,对短时记忆容量没有显著影响;正性情绪这一情绪品质对瞬时记忆容量和长时记忆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对短时记忆容量和记忆广度无显著影响;负性情绪这一情绪品质对长时记忆准确性有消极影响,而对瞬时记忆容量、短时记忆容量和记忆广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使用MBI为工具,对210名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并不严重,情感衰竭和成就感高,去个性化程度低;工作6-10年是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最严重的时期;不同职称的教师不存在工作倦怠的显著差异,是否承担班主任工作也对工作倦怠没有显著的影响,女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成就感显著高于男教师,一般小学的教师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程度显著高于重点小学的教师,但成就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当被试完成一项与背景刺激无关的目标探测任务时,对背景刺激进行编码记忆,之后的测验成绩表明,对与目标项目匹配呈现的刺激的记忆比与分心项目匹配呈现的刺激的记忆更好,即注意促进效应。近期研究表明,这一效应受词频、正字法特异性、负性情绪等背景材料独特性的调节。为了延伸这一研究结论适用的领域,本文采用正性情绪图为背景材料,探讨正性情绪特征是否也能调节注意促进效应。结果发现,在正性和中性情绪图中都表现出注意促进效应,并且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即正性情绪对注意促进效应没有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发生工作倦怠的职业之一。社会及高职教育大环境、高职院校的组织管理以及个人素质等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以及教师个人素质的改善可以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以某沿海省份6所高职院校的42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压力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个人成就感维度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教龄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差异显著。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三个维度上,未婚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已婚教师。工作压力维度上,性别在工作无乐趣维度上差异显著,教龄在职称评聘维度上差异显著。2.工作压力各维度均能够预测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工作压力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2.
职业枯竭: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职业枯竭是近年来工作与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职业枯竭研究的一些重点问题,如枯竭的定义、测量和相关变量等。从定义和测量上来讲,Maslach提出的三维枯竭概念及其测量工具MBI已被广为接受和使用,但三个维度的内部关系还存在争议。对于枯竭的相关变量,本文提供了一个以枯竭为中心的,包含工作压力这一主要前因变量,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负性情绪等后果变量以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等调节变量的完整研究模型示例。最后对职业枯竭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体成就感降低。通过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了解倦怠的后果,进而提出降低工作倦怠的对策,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概念在研究时间、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上几乎相同。在定义的维度、表现和产生过程方面不同。对概念进行辨析可以为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及解决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提出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考察了几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工作条件与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工作要求对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有显著的影响;工作资源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均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师工作倦怠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范围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工作倦怠的表现有三个方面,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工作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将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工作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过度应激反应,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对来自各个方面压力和事件所产生的累积的过度反应。总体上分析,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存在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教师工作倦怠的防治可以从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师个人管理两个层面展开。学校应当采取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积极预防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教师应当在意识到自身处于负性的情绪和倾向时,通过主观的调适,化解这种不良倾向,转而形成正向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层管理者是组织中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探讨了中层管理者职业倦怠的表征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分析了中层管理者由于社会环境、职业特征、外部因素和个体的自身因素而导致的职业倦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对中层管理者职业倦怠进行干预,以切实的发挥组织中中层管理者的作用,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职业倦怠是近年来西方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简要回顾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近年来有关职业倦怠形成的机制理论,全面梳理现阶段职业倦怠的实证测量及干预研究,深入分析了目前职业倦怠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对职业倦怠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它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压力和教师的人格特征.根据Maslach和Lciter提出的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模型,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应把个人干预和组织干预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高校内部体制及图书馆自身工作性质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已成常态,具体表现在馆员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要有效化解馆员职业倦怠状态需从图书馆文化、图书馆制度设计和加强馆员心理干预三个维度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