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徒刑”。可见,我国刑法对于杀人罪的处罚并不是一律从重,而是分情节严重和较轻规定了两个不同的量型幅度,对前一个量刑的幅度,由于审判实践中适用的较多,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较多,但  相似文献   

2.
论定罪情节     
定罪情节是决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决定构成犯罪的各种情况,犯罪构成事实是定罪的重要情节,但是,还要看其他定罪情节,主要有法定情报和酌宝情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3.
情节论     
  相似文献   

4.
戏剧情节论     
戏剧情节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曾以重“内容”或重“形式”为区别点,经历过复杂的演变。戏剧情节结构模型可分为两类,其静态模型融“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由“本事”、“情节”与“情节分布”三层次而构成;其动态模型依据情节分布的进展与延宕所建立。戏剧情节的结构形式则包涵了情节分布的展开程序与完形程序。  相似文献   

5.
刑法情节论     
情节问题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刑法中的情节是指由刑法规定或认可的、与行为人或其侵害行密切相关的、体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程度,并影响定罪量刑和行刑的各种主客观事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应在现阶段调整现行故意杀人罪的立法模式,为死刑适用确立科学、合理、明确的标准和条件;在条件成熟时,可将大部分原本属于故意致命性的普通暴力犯罪,通过立法技术的调整,转以故意杀人罪论处,逐步使故意杀人罪成为仅存的死刑罪名;在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完善达到相当程度时,可考虑最终废止故意杀人罪的死刑,从而攻克这一死刑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7.
"情节"略论     
对情节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三种情节观:传统情节观,形式主义情节观和结构主义情节观。三种情节观是在不同的文学现象、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形成的。哲学研究逻辑出发点的变化带来了叙事重心的变化,从而使得叙事学研究对象有了变化,最终赋予了情节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酌定情节是量刑中关于具体刑罚具体适用的重要方面,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掌握和运用。探讨酌定情节适用的意义、内容、运用方法和注意的问题等,有利于提高对酌定情节适用的认识,以便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不朽经典《诗学》,提出了悲剧的六大要素,认定其中的"情节"要素是悲剧之魂、之根本、之目的、之功效所在。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必须完整、统一、长短相宜,达到产生恐惧和怜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节空白是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舍弃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过场戏”,不宜实写的“价值生活”,“道具式”人物的行为等,使文章精悍凝炼。同时,有意舍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人物的某些“价值生活”,刻意造成情节的“空白”,为读者留下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再创造的乐趣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结果的轻重程度,常常涉及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我国法律对其虽有相关规定,但存在较大不足。文章从国内、国外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虽然从立法原义上看,我国刑法中的抢劫罪包含故意杀人的行为,但是无论是从法定刑的配置、犯罪客体的确定,还是从杀人与抢劫的关系以及国外的立法例来看,这种规定是不合理的。从立法完善的角度考虑,应当将以杀人为手段进行抢劫的行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3.
群殴事件中故意伤害罪的认定问题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同时在理论界也存在不同观点。文章认为,应首先从双方人数对比上予以区分,然后根据具体情节、手段、后果等因素来确定案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在对法条的理解的问题上,学界以对之进行诠释为主,往往忽略对法条的哲学关怀。现以故意犯罪为例,探索其背后的法哲学关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犯罪心理痕迹的方法和程序,提出了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故意杀人案件侦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本的意向性建构,指的是教育文本的生产设计应有“读者”意识,以形成文本的对话品性。它体现的是教育的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文本的意向性建构可以从文本插图、话语方式选择以及文本知识生活化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常常与一些非职务犯罪相关联。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检察机关缺乏对于相关案件的并案侦查权,影响了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起诉与审判。我们有必要分析现有刑事诉讼法律关于职务犯罪侦查的相关规定,建议赋予检察机关对于此类案件并案侦查权,确保我国检察权合法、公正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人有意思决定自由和身体活动自由。胁迫类行为是侵害意志自由的严重危害行为,因此,胁迫类行为有受到刑法规范调整的必要。然而,我国刑法只是列举性地规定了以胁迫类行为进行的犯罪,现实中还有大量的严重胁迫类行为没有被规定为犯罪。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增设胁迫罪和强制罪。  相似文献   

19.
王金平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25-126
歧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主要讨论英语歧义的三种主要类型:语音歧义,词汇歧义以及语法歧义;另外,该文还从和修辞的角度对有意歧义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有明显增长趋势 ,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法律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是大学生犯罪最直接的原因。预防大学生犯罪教育是关键。“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思想品德课。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 ,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对“法律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