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线学习》2022,(1):62-63
学分银行制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从2015年开始,在广东省相关部门和广东开放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粤港澳教教育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建立终身学习档案95万多个,存入学习成果1400多万个,制订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规则13...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分银行建设的经验,结合广东实际,系统分析了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基本定位、基本框架和建设内容、建设原则、管理体制、建设重点和建设方法,回答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大学的建设中学分银行是一个关键,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学分银行的建设中认证体系、学习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学分认证系统,它是学分银行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各类学分的“含金量”不同,不能简单的兑换,因此首先需要对学分进行认证,然后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和认可,最后学分才能兑换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写实性学习证明书或终身教育补贴。  相似文献   

4.
学分银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该模式以终身学习和教育为基本理念,面向不同类型的教育,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学分银行模式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与育人能力提升,建设好学分银行是做好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关键路径之一,但是目前幼儿教师学分银行建设存在定位不明晰、成果认证标准不统一、管理规则模糊等问题。而明确学分银行定位、统一学分银行成果认证标准、明确学分银行适用范围和规则等,是幼儿教师学分银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是学分银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学习成果对等转换一直是制约学分银行发展的重要难点。本研究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与交通土建领域施工从业人员进行融合,制定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打通学历教育(高职)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拓展学习成果在土建类行业培训、高职教育入学及就业、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领域的相互转换运用,构建出一条交通土建行业施工岗位从业人员学分银行体系。研究成果对深化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试点建设以来,各地区相关教育部门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目前,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相关法律不健全、投入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间沟通不畅以及学分银行分部覆盖不广等问题。因此,今后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加快终身教育立法进程,健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保障机制;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保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投入;同时制定和完善区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资历框架;不断优化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组织框架,以实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放教育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突破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撑点。笔者从理解开放教育的概念入手,在论述开放教育与学分银行关系的基础上,主要以学分存储、学分转换、学分消费、学分信贷和学分结算五个功能模块提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简要描述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7年12月31日,建筑领域学分银行已网聚储户5400余人。2016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建筑行业认证分中心"在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挂牌,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开始正式启动建筑领域的学分银行建设和业务受理工作。建筑领域学分银行是为建设行业终身学习、泛在学习、未来学习提供的一个平台。为了使学  相似文献   

9.
谈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与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分银行”改革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其推行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要有“四难”:即理念重塑与政策把控之难、制度重构之难、具体实施之难、管理之难。剖析这些困难与障碍,在于正视现实,勇敢面对,积极、稳妥、有效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学分银行”改革,实现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逐步转变。  相似文献   

10.
省域学分银行是一个国家在建设学分银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系统,通过对省域学分银行的研究与实践,能够由小及大、由点及面,为国家级学分银行的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也是构建省域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措施之一。省域学分银行的本质与学分银行一样,区别在于授权主体、覆盖的领域和服务的对象不同;在满足需求考虑上,应考虑满足学习者和教育机构的基本需求,以及满足政府部门和企业及社会的拓展需求。以四川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前期建设为例,包括确立建设背景和依据、建设价值、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构建起运行架构、教育机构联盟、学习成果资历框架和学习成果名录的规划任务、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平台的模块设置,同时对运行流程模式进行设计,包括管理运行控制流程、学习成果认证、存储、积累和转换的运行流程。最后,对四川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进度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CBI)将语言教学建立在学科知识基础上,使语言学习和知识学习协同互进。CBI理念下的中医学术英语教学围绕中医相关主题开展语言教学,满足医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基于CBI理念探讨了中医院校中医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根据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双层构建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体系分别设计项目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从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医学论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科建设在不同的高校基于不同的办学基础、办学目标以及所处的环境等,事实上存在着很不相同的情形。地方高校由于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学科建设工作还比较薄弱。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明确学科建设的价值,找准学科建设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要营造学科环境,建立学科制度、调整学科布局、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移动学习效果的提升面临着复杂移动情境下空间化学习的自适应挑战。文章以云计算支持下的网络学习空间(即学习云空间)为背景,分析了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因素,提出了一个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学习自适应模型,并探讨了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实现机制及其应用策略。研究依托iStudy的移动学习自适应系统进行应用实践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更有利于提高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两种风格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场依存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知识类型学习中均使用该系统,其学习成绩没有差异;两种风格学生均认为该系统更加便捷适用,场依存型学生认为该系统更有利于促进学习。研究为促进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和个性化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技术使泛在学习方式成为可能。成人作为泛在学习的重要主体,如何建构泛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是研究的一个焦点。泛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包括:泛在成人学历教育课程、泛在成人非学历教育课程、泛在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这三种泛在课程各自有自己的特点,适合不同成人群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Recent development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have provided a viable solution to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scaling personalised feedback to students.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about the impact such scaled feedback has on student learning progress and study behaviour.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that looked at the impact of a learning analytics (LA)-based feedback system o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a large, first-year undergraduate course. Using the COPES model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RL), we analysed the learning operations of students, by way of log data from th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e-book, as well as the products of SRL, namely, performance on course assessments, from three years of course offerings. The latest course offering involved an intervention condition that made use of 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provide LA-based process feedback.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as employed to match a control group to the student cohort enrolled in the latest course offering, creating two equal-sized groups of students who received the feedback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ose who did not (the control group). Growth mixture modelling and mixed between-within ANOVA were also employed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the patterns of onlin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peration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emes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atterns in their learning operations and performed better in terms of final grades. Moreo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feedback on final grad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rior academic achievement scores, indicating that the LA-based feedback deployed in this course is able to support students’ learning, regardless of prior academic standing.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与统一政策相冲突是减负政策实施的阻力之一,厘清投入和负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科学减负的基础。研究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索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的潜在分类,并从个体的学业成就、学习品质及其人际关系等角度探索了各类学生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学生的负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的需要减负、有的需要增加时间投入、有的需要提升学习品质,学生可根据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的状况分为"低投高负型""低投低负型""高投高负型""高投低负型"等四种类型。(2)不同类型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还是在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学习品质上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3)减轻负担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等非学业方面的素养,无论学习投入程度如何,学习品质表现好的学生的负担感受均较低。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建立对学生的负担状况进行科学分类的精确诊断系统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减负方案,利用智能化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减负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校的学术反思与学术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美国高教界对美国高校中存在的学术评价日益窄化和教师奖励制度越来越片面的倾向进行了深刻反思。尤其是博耶在 90年代初发表的两篇文献 ,提出了包括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四种形式在内的新学术观 ,并构建了包括学者的品质、学术工作的标准、学术证明和过程的可靠性四条原则的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博耶的新学术观拓展了学术概念的内涵 ,涵盖了现代大学日益丰富的使命。他提出的学术评价四原则 ,对于纠正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中普遍存在的简单化、公式化、数字化倾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索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驱动学习投入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价值观的整体情况良好;学习投入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学习价值观存在年级和专业差异,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各人口学变量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价值观——学习投入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提升需要同时从增强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入手。  相似文献   

19.
学业情绪动态转换指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之间的相互转换。对学业情绪的研究不是静态地集中于某一种情绪,如焦虑、厌烦、困惑、好奇、挫折感等,而是在考虑学习情境、互动对象和学习材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学习者的情绪变化。学业情绪动态转换研究对学习者学习及其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情绪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情境、研究方法以及学业情绪的表情特征。未来研究中如果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情境以及不同学业情绪的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情绪对学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use of flipped classrooms,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and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but the impact of learning activity design on cultivating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s has rarely been explored. A rapid adoption of ‘e-schoolbag’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observed in recent years. Its impact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varies from different ways of e-schoolbag adoption. We conducted a two-year longitudinal study to revie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behaviour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a primary school with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investigated how interventions through learning activity redesign could improv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by cultivating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earning attitud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cademic performance with proper learning activity design. It is therefore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interventions through learning activity redesign can cultivate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s and thus improve academic performance for lear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