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认知领域中重要的心理学现象,指的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又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它对人们学习认知和人际交往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剖析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这两个重要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特点,提出在工作中合理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创新工作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对教育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几种主要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认知偏差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避免这些社会认知偏差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认知领域中重要的心理学现象,指的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又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它对人们学习认知和人际交往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剖析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这两个重要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特点,提出在工作中合理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创新工作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一定教学媒体进行的知识、情感、行为的沟通与交流。由于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的影响,教学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知偏差,如何正确认识认知偏差的危害并采取策略实施有效调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以初中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等社会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及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并相应提出“直面认知偏差存在”“注入民主平等内涵”“构建多元认知体系”“追求情理交融”等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及能力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合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丰富学生学习实践;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口译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在新疆,相关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维汉口译过程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论文从心理学中记忆的条件与影响人手,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维汉口译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语料中部的信息存在的干扰作用,并针对首、近因效应提出一些对口译学习和教学有益的合理方法及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口译听力中存在的障碍,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几种较有影响的心理效应,笔者在从事多年教学中综合出以下五种效应,供同行共同探讨。一、近因效应在长期的相互了解中,最近的印象起的作用占优势,我们称之为近因效应。比如在体育课上,因有一些学生违反纪律,确实令教师生气,甚至恼火或形成僵局。近因效应的功能启示我们,怒责之后莫忘安慰,也就是说,在批评过程中难免有些情绪化,但只要在话尾能给学生一些慰藉,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也许我的话讲得有些重,但愿你能理解老…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学习认知行为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情感对学习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与学生发展实际,采取多种途径,强化学生深刻、积极的情感体验,用良好的情感去影响与感染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持续发展的.那么,究意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向前发展呢?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需求,使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产生冲突,通过认知冲突来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本文就从四个教学案例出发,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从而达到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认知建构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分析了高中物理学习与学生认知建构的联系,并通过教学案例,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的四个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师在备课中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适合高职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比较是辨别事物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合理地运用比较,能丰富学生的认知背景,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提高辨别和分析思考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清晰的认知结构。一、比较中促进思维的转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尽可能促使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学习素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非人为…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元认知在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培养,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从而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与以往相比,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容易对教学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具体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通过剖析适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明确适度教学与数学课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课堂往往注重知识“点”的处理,而忽视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结构性很强的知识,数学知识之间充满着多维的联系.在数学知识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织网”的本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迁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理论出发,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简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化学认知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适应小学生脑生理特点的英语课堂教学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教育研究是当前世界教育研究领域新的重要趋向之一.本研究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视文本忽视学生的问题而锐意求变,在日常教学中,依据学生脑生理在记忆活动中存在的"首因-近因"效应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通过实践研究验证其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有效性,为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在教学中的课程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影响了学生后期课程教学中的主动学习行为.研究表明良好的前期课堂体验感知会对后期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有效促成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高的学业成就.同时,大学生前期参与教师课程教学所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学生在后期较长时间内对于该课程学习能力的自我认知;而这种能力越强,大学生后期所表现出来的主动学习行为及动机越强烈,且大学生前期课堂体验通过增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来提高其后期主动学习行为的效应,明显高于两者之间的直接效应.因此,通过高等教育中教学体系(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机制等)的优化,改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系统,促进大学生课堂主动学习行为的产生,也就成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