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中化学教材上乙醇氧化反应实验进行了拓展研究,发现红热铜丝不仅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醛,还能将乙醇一次性氧化成乙酸,甚至氧化成CO2.介绍了乙醇、乙醛、乙酸混合体系中乙醛、乙酸以及反应中生成的微量水的检测方法,巧妙地利用胶头滴管检验反应中生成的C02.  相似文献   

2.
利用套管使乙醇和表面氧化的铜丝充分接触,提高了乙醇的氧化效率.利用较长导气管将未反应的乙醇冷凝回流,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产物中乙醛纯度高,方便后续定性检验.将该实验作为教材实验的补充,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探究性.  相似文献   

3.
朱心奇 《化学教学》2003,(6):11-11,10
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是学习乙醇重要性质的传统实验.中学、幼师等化学教材安排实验操作是:"在试管里加1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该实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即证明乙醇生成乙醛的现象不具有可观察性.观察是思维的触角.由于学生生理的个体差异以及乙醇气味的干扰和乙醛浓度较低,仅靠闻乙醛的气味来判断乙醛的生成,影响结果的可信度.为了增加该实验的可观察性,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通过制备Na2[Cu(OH)4]试纸,使乙醇氧化和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反应合二为一,克服了上述缺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现有的乙醇氧化脱氢体系中Mg-Al催化剂进行改进,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率和产物选择性。创新点:1.制备Cu改性的Mg-Al催化剂用于乙醇氧化脱氢反应,获得了更高的乙醛收率和选择性;2. Cu/Mg-Al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制备价格低廉(无需贵金属),制备条件温和(无需高温高压);3. Cu/Mg-Al催化剂在使用前无需预还原。方法:1.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Cu/Mg-Al催化剂;2.通过乙醇氧化脱氢反应对催化剂进行考评,以探究Cu改性、乙醇浓度和催化剂的还原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论:1.与Mg-Al催化剂相比,经由Cu改性的Mg-Al催化剂的乙醇氧化脱氢活性显著提高;在350°C,乙醛最大收率为41.8%。2.进料气中水的存在(乙醇浓度下降)会对Cu/Mg-Al的催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使得乙醇转化率和乙醛收率下降;但在高温区间(350~400°C),这个不利影响有所减弱。3.反应前,催化剂在氢气气氛下的还原步骤对Cu/Mg-Al催化活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能够直接显示有乙醛生成。实测证明,因K2MnO4碱性溶液的氧化性较弱,其反应选择性增强,与乙醇和乙酸难以反应,但遇乙醛等可迅速褪色。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6.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是探究乙醇性质不可或缺的一个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乙醇的性质,加深对"脱氢型"氧化反应的理解。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红热变黑后插入无水乙醇中,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并闻气味。该实验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验证产物乙醛,但乙醇的气味对其会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7.
针对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存在的不足,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进行了探究,设计了一种简易、方便的实验方法,不仅减少了药品的用量,而且通过检测到反应生成的水,说明乙醇在加热与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  相似文献   

8.
乙醇的催化氧化是高中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但长期以来存在以下疑问:乙醇、乙醛均有刺激性气味,生成少量的乙醛混在大量的乙醇中,无法用嗅觉分辨,即判断乙醛的生成缺乏信度;教材介绍乙醛的沸点(20.8℃)低于乙醇的沸点(78.3℃),有毒性,即使灼热的铜丝与乙醇的接触处发生反应生成少量的乙醛,也会迅速挥发散逸,闻气味的操作是否必要以及是否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乙醇的催化氧化”是高中化学必做的实验及探究活动,为了充分体现探究活动的创新性和过程性,对该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利用硝酸铜晶体分解产生的氧化铜薄层代替铜丝,用乙醇蒸气代替乙醇溶液,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产物水,用Ag2O和Ag(NH3)2OH的混合悬浊液检验产物乙醛.改进后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易行,既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  相似文献   

10.
c.打气球 d.蒸馏水5毫升 e.80℃的热水 3.实验过程: 先用酒精灯预热铜丝2~3分钟,然后鼓动打气球(不宜太快),使空气和乙醇蒸气一起进入玻璃管,反应开始,黑暗色的铜丝变成亮红色。此时移去酒精灯,继续鼓气,可看到铜丝维持红热状,显示此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的乙醛蒸气溶解在水中成了乙醛的稀溶液。 4.它的优点: (1)反应物乙醇与生成物乙醛基本上分开,因此闻到了乙醛的真实气味。  相似文献   

11.
对比了不同方法配制的schiff试剂用于乙醇催化氧化产物检验的效果;探究了无水乙醇用量对检验结果的干扰作用及其原因;简化了用于定性试验的schiff试剂的配制方法;在控制乙醇用量的前提下,将schiff试剂作为乙醇和乙醛的鉴别试剂,使乙醇催化氧化反应产物的检验更科学、严谨、灵敏.  相似文献   

12.
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与实验探究有机融合,可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观念,让学生在了解概念来源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灵活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中等学校化学教材中常用灼烧铜丝,多次插入乙醇中,通过闻其乙醛的气味,来说明乙醇在催化剂铜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醛这个事实。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_2H_5OH+O_2→(?)2CH_3CHO+H_2O在这里铜是催化剂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入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情况,收集、筛选和整理分析了相关文献中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并介绍了生成物的检验、催化剂等这几类实验改进,为中学化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氧化数概念在有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机化学中,引入了氧化数的概念,并用此概念对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乙醇、乙醛氧化的串联实验山东费县第二中学(273400)侯荣田为了加强学生对醇氧化生成醛,醛能起银镜反应的感性认识,笔者将乙醇、乙醇的氧化反应改为如下的串联实验,具体做法是:一,实验装置图A.吸足无水乙醇的脱脂棉B.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钢的细铜丝C.内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的不足,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借助Y形管、希夫试剂和铜丝,对该实验进行改进与优化。在Y形管中利用希夫试剂检验反应生成的乙醛,可避免学生直接嗅闻有毒气体。改进实验符合科学性、安全性、节约性等原则。实验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关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时,按照教材的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火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进行演示,笔者发现该操作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进。①实验演示效果差,不能使每位学生感受到生成乙醛的气味。②通过闻气味的方式来证明有乙醛生成,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版实验的基础上,对其他关于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实验进行分析归类,并且提出和设计了新的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的简易装置.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有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成乙醛的内容,但未给出乙醇制乙醛的实验。在同册学生实验[实验四]中,实验步骤1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理解不深。为此,笔者经过多次实验,采用下列实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图中打气球用来鼓动进空气,具支试管内装无水乙醇15mL,硬质玻管或去底的大试管内装绕成螺旋状的铜丝,以从电线里剥出的细铜丝为好;吸收管内装蒸馏水8mL,用来吸收乙醛,锥形瓶内装冷却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