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学生可掌握其反应原理,初步了解还原性、氧化性的概念,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经过实践和分析,该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欠佳等问题。一是使用普通酒精灯加灯罩的方法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高温;二是未指明氧化铜与  相似文献   

2.
王斌  陆庭銮 《化学教学》2023,(10):64-66
教材中模拟炼铁实验存在有毒气体泄漏、一氧化碳不纯引起爆炸等风险,不利于课堂上演示。基于工程思维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将木炭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与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作一体化创新设计,同时改进加热方式并融合注射器的功能,再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检验产物的成分,体现了简约、安全、环保、工程性、思维性、一体化的实验创新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针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很难做成功原因的探究,分别选择了不同比例的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以酒精灯及铁网等辅助装置作为加热热源,在小试管及立位姿势试管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为体系提供持续的高温并恰当选择混合反应物的比例及试管的位置是使本实验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验完成时间短,现象明显等成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检验二氧化硫"、"探究微粒运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等实验,设计了"检验一氧化碳毒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这不仅节省药品、操作简便,而且现象明显,尤其适合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强疑难实验的教学效果,研制了一套"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新实验装置.依据注射器原理,巧妙设计了一个全封闭的反应体系,既能方便地加入氧化铁粉末,又能免用一氧化碳来彻底清除反应管中的空气,使氧化铁在充满一氧化碳气流的环境中受热,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张涛 《化学教学》2008,(2):11-11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常因氧化铜铺在试管底部,反应不够完全,只有表面的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还原产物中还混有黑色的氧化铜,现象不很明显。下面介绍的方法,不仅现象明显,可见度也比较好。实验准备:向洁净试管中滴入2-3滴饱和硝酸  相似文献   

7.
施亚筠 《中学生物学》2012,28(11):46-47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教师结合平时的实验积累就减少实验的损耗,降低实验成本,简化实验操作,增强实验效果。下面介绍几个替代和改进的实验方案。1"三大有机物鉴定"的实验1.1脂肪鉴定中染液的选择"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脂肪的鉴定,教材中给出的实验药品  相似文献   

8.
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还原糖和蛋白质等组织样液的使用浓度、中学生物实验室所用碘液的浓度、"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用量进行了一些探究,力求把握好材料和药品的用量以及材料和试剂的使用浓度,在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来节约资源,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主研发的微型实验仪器设计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微型实验装置,检验了实验中生成的黑色粉末,证明在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够将氧化铁还原为铁。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共有三个,分别是用氢气、一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都附有实验图。这三个实验装置各有不同。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如图一所示,实验装置特别装有一个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到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用以验证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同时还防止了冷却后,空气进入试管,使新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在这个实验中存在着这样一  相似文献   

12.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13.
题目 某校科技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 .实验依据 教材演示实验 .理论依据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浓硫酸中S显 6价 ,在反应中可能降至 4、0、-2价 ;Cu可从 0价升至 1、 2价 .查阅文献 ①Cu2 O是碱性氧化物 ,呈红色 ;②CuS、Cu2 S是黑色不溶于稀硫酸的固体 ;③Cu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 ,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 和Cu ;④Cu与浓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⑤金属硫化物高温灼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SO2 .⑥ 96%浓硫酸加入CuSO4·5H2 O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实验设计 可选用药品 :铜片 ,96%浓硫酸、品红溶…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251-254
高校实验动物尸体处理一直处于技术不完善、专项经费不足和管理机制欠缺的状态。随着国家新的环保法的实施以及从维护校园环境安全和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要求出发,自主研发了实验动物尸体处理系统。通过构建"前处理""高温生物降解处理"和"后处理"3大模块,解决了实验动物尸体产生后如何存储、如何收运和如何处理的几个问题,为学校生命科学类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解决后顾之忧,也为学校规范管理、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碳还原氧化铜微型实验的装置、方法和实验条件,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探索了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必修化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经常接触和应用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1第一章"从实验走向化学"的实验知识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基础理论知识补充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材料,而且使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各类物质的通性、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相似文献   

17.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利用头脑风暴法使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实验课程多元学习评价以及时间节省和材料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对此实验部分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探究式思维,提高本节实验教学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 ,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 ,因此可根据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变化 ,鉴定生物组织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这个鉴定实验是高二《生物》课中必做实验 ,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时 ,对本实验选材进行了探讨 ,除书本上提供的材料外 ,我们认为牛奶主要成分的鉴定 ,可做为教材实验的补充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本材料实验效率高 ,一种材料同时可做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是 :(1)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醛糖 (由葡萄糖 +半乳糖构成 ) ,能还原斐林试剂 (0 .1%N…  相似文献   

19.
应用还原科学史实验的方法,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为例,阐述应用还原科学史实验的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过程:首先,在演示教材“资料分析”栏目科学史实验的基础上,延伸实验教学,提出延伸问题;其次,呈现实验材料和器具,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结论;最后,总结和反思教学内容,指出还原科学史实验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该实验的现象是基于碱性葡萄糖还原亚甲基蓝的速率与空气氧化亚甲基蓝还原产物的速率不等而形成的。实验起始,过量的碱性葡萄糖把亚甲基蓝由蓝色还原为无色,这时如果剧烈摇晃瓶子,空气中的氧气又把无色的亚甲基蓝的还原产物氧化回蓝色的亚甲基蓝,蓝色又重现出来,而后溶液中过量的葡萄糖又将蓝色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复,实验能多次重复。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并且在讨论化学动力学时作为演示实验经常出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