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所讲授的《正义》,被称为哈佛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因而,这门课多年来“占据”了在哈佛“地标”纪念大堂里的桑德斯剧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美国著名新闻史及邮电史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理查德·R.约翰教授的学术访谈.他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专著《网络国家:美国电信的发明》和《扩散新闻:从富兰克林到莫尔斯的美国邮政系统》,曾在美国获多项图书大奖.2012年5月24日和27日,借其在北京讲学之机,笔者对约翰教授进行了访谈,内容包括:他的求学及研究历程,对部分师友同仁的评价,及其专著《网络国家》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奠基人詹姆士威廉·詹姆士(1842—1910)是美国实用主义的真正奠基人。詹姆士出生在纽约,早年就学于普林斯顿神学院,后来在哈佛大学理学院,医学院学习化学、解剖学和医学。1867年后在德国广泛涉猎了心理学和哲学著作。1869年获博士学位,1872年以后在哈佛大学等处任教。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1890)、《信仰的意志和通俗哲学论文集》(1897)、《宗教经验类型》(1902)、《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等。  相似文献   

4.
2011年底,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推出他的新作《城市的胜利》,一跃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城市规划与发展类图书首位,并长达21个月之久。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怀着巨大的好奇,我翻阅完了此书。格莱泽这位新城市主义倡导者在《城市的胜利》中阐述的"新城市主义"思想,的确带给我非同以往的启发与思索。之前曾无数次在TVB的电视节目中见识到香港的街道和香港人的生活,但当我真切地站在九龙、中环、荷里活的时候,还是被震撼了。从西环到铜锣湾,从香港岛到油麻地,  相似文献   

5.
韩南教授     
韩南(Patrick anan)教授是我在哈佛大学的同事.也是美国汉学界我最敬仰的学者。他的本行是古典小说.而我的专业是现代文学.本来该是“隔行如隔山”.然而我和他的学术关系却特别密切.最近这两年在哈佛.甚至每隔一两个礼拜必聚会一次。共进午餐.我藉此也向他请教学问。去年(2002年)秋季,我开了一门晚清翻译小说的研究生讨论课。他竞主动前来旁听.于是我邀他主持几场讨论:从林琴南的《茶花女》到《茄茵小传》,从《昕夕闲谈》到福尔摩斯,他如数家珍.而且逐字逐句地推敲对照.使我这个粗枝大叶见林不见树的“学者”不胜汗颜.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1,(6):58-58
1、《"五个八岁"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五个八岁"丛书,共计5本:《草镯子》、《白棉花》、《星星索》、《黑眼睛》、《平安夜》,通过5个不同时代8岁孩子的成长,书写中国100年的历史。2、《宝贝,宝贝》(江苏人民出版社)当年的《妞妞》,以哲学的悲恸感动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11,(1):53-53
1、《"五个八岁"-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五个八岁"丛书,共计5本:《草镯子》、《白棉花》、《星星索》、《黑眼睛》、《平安夜》,通过5个不同时代8岁孩子的成长,书写中国100年的历史。2、《宝贝,宝贝》(江苏人民出版社)当年的《妞妞》,以哲学的悲恸感动了无数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忍却又忍不住去读她;此次《宝贝,宝贝》描写的就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3、《山楂树之恋》(江苏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文学部唯野教授[日]筒井康隆著,何晓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风雅颂阎连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江晓原:我最初知道筒井康隆的名字,是因为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日本以外全部沉没》(2006)。他是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年轻时还有过当电影演员的梦想,不幸因为身高的原因未能如愿。这件使他耿耿于怀的事情后来总算有了补偿——在电影《日本以外全部沉没》中,他作为"特别出演",小小过了一把演员瘾。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家、美籍华人赵元任教授的《语言问题》已由商务印书馆发稿。赵元任教授现年八十七岁,早在辛亥革命前后曾以清华官费生身份留美。最初攻读物理,后研究音乐,最后专攻语言。曾获康奈尔大学学士、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康奈尔大学物理教员和哈佛大学哲学教员、汉语教员。二十年代来回国,任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后移居美国。他足迹所至有冀、鲁、浙、皖、鄂、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The Long Old Road in China)是华尔纳第一次率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敦煌之行的考察游记,原书于1926年在纽约出版.华尔纳1923年7月至1924年4月间的第一次敦煌之行,由于用化学胶水盗揭莫高窟精美壁画而成为"外国探险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当他1925年2月至6月再次率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返回中国进行第二次考察时,这位浑身牛仔装束的美国人已经成了西北各地严加防范的对象.北京大学特派陈万里教授跟随华尔纳的考察队一同前往.陈万里先生将沿途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下来,题为《西行日记》,作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实地调查报告,于1926年由北京朴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4,(44):63-63
阿 尔弗雷德·查尔斯·金赛,1894 年出生于新泽西州豪伯肯。1919年 他在哈佛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 来到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动物学。他以生态 实验和分类与进化方面的研究建立起了坚 实的学术声望,1937年被《美国科学人》 杂志列为该年度明星科学家。 1938年,金赛接手一门前后有数个 教授教过的婚姻课程。金赛从生理角度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12):86-86
★《兄弟》(下)余华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定价:27元续集紧接着《兄弟》上半部分的结尾写,当年的小兄弟长大了,时代背景也变迁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在上半部里,李光头和宋钢没有能力反抗时代。但到了下半部,他们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了。★《单行道》(德)瓦尔特·本雅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定价:17元本雅明惟一一部非学术性著作。本雅明从他所生活的时代中的真实事物写起,如邮票、加油站、早餐室、中国古董等,把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体验转变为文学形式,并透出独特的哲学思考。★《巴黎伦敦落魂记》(英)乔治·奥威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相似文献   

13.
傅高义何许人也?他就是最近热销的《邓小平时代》的作者.这位作者1972年接替费正清教授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于2000年退休.退休以后,他就接受要好学者朋友的建议,开始了《邓小平时代》一书的写作.写作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是要帮助美国人理解亚洲未来的发展.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而对中国现代历程造成最大影响的人物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记得在2004年,邹元江教授在德国特里尔访学期间,我曾送给他一本自己撰写的德文小书《布莱希特与鲁迅:论"陌生化效果"》.我俩谈天说地,并未多谈布莱希特,话题倒是涉及不少马克思主义和西马问题,可能是客居马克思故乡的缘故吧.我知道他是研究哲学的,而且对戏剧涉猎颇深,不仅在求学期间演过戏、写过剧本,大学任教之后发表了不少戏剧专论.最近拜读他的大作《中西戏剧美学陌生化思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下称《陌生化》),我才知道他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莱希特专家.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国际议题背后的舆论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当天,美国著名环境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国际气候协议项目负责人罗伯特·斯塔文斯教授给我发来电子邮件,阐述他对仓促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的评价.在做了长篇深入分析后,斯塔文斯教授总结说:"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谈判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角逐."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当今美国著名哲学家、学者玛莎·努斯鲍姆的最新论辩著作。努斯鲍姆曾执教于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现在是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法学院、神学院合聘的法学和伦理学教授。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英国《前景》杂志曾两次将努斯鲍姆列入"世界百名杰出知识分子"排名榜。  相似文献   

17.
李策 《湖北档案》2021,(4):20-2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从山东师范大学世界地区史国别史硕士研究生毕业,费尽周折到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工作.时逢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知名学者皮明庥教授承担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近代武汉城市史研究”.在史料征集过程中,他从上海社科院获得了《十年报告》(江汉关)的英文本.当时我是课题组中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8.
当明洋完成《解读美国报纸:从新闻运作到产业扩张》书稿时,作为他的博士指导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   最早看到这本书的“雏型“时,还只是一个约有七八万字的“汇报材料“.2003年下半年,明洋受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委派,到美国康涅狄格州中央州立大学进修.在主修经济管理和公共管理之余,他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美国的媒体,特别是报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李昕 《新闻记者》2001,(10):20-22
编者按 :吴惠连教授 (WilliamWoo)是有着40多年记者生涯的美国著名记者 ,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伦理学教授、香港大学新闻学顾问教授、美国报纸总编辑学会主席、美国新闻研究所所长、美国白宫总统委员会成员、美国电视新闻最高奖———PeabodyAward评委。他毕业于堪萨斯大学英语文学专业 ,后任哈佛大学尼曼新闻中心学者。他曾经担任《堪萨斯都市报》记者、《圣路易斯邮报》记者、主编、特稿记者、驻外记者、社论撰写人、总编辑。曾获得密苏里大学杰出贡献奖。2001年8月31日 ,吴惠连教授应邀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与同学们举行圆桌会议。吴教授虽然谈的是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 ,但由于他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根底 ,加上言之有物、深入浅出 ,相信读者一定能有所感悟。这里发表的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波动中的中国软实力2005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Nye)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一文.文中判断中国软实力崛起的重要依据之一是BBC Poll民意调查的数据.这项涉及到22个国家的民意词查数据表明,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对中国的国家影响力持有正面的评价,而对美国国家影响力持有正面评价的只有38%,为此,约瑟夫·奈得出了中国软实力正在崛起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