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的形象不只是忧愤情深广,也有喜悦的一面。杜诗言喜者,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为国而喜;为民而喜;因家人而喜;因友人而喜;因生活而喜。杜甫的“言喜诗”常常是悲喜交集,喜忧参半,反映出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杜审言的七律《大酺》是一首早期的七言律诗,确定其作年,对准确地了解七言律诗的发展演变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确定杜审言任洛阳丞的确切时间。本文经过深入的考察、排比,考定杜审言的七律《大酺》应当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三月;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年中,杜审言离开常州江阴,升任洛阳丞。  相似文献   

3.
除了作为一个御用文人难以免掉的应制诗外,杜审言所作,大都是写景、纪事、酬赠之作。这些作品,反映他在任地方官吏和流放贬逐时的生活情感与心态,往往写得真挚感人。杜审言在中国诗歌史能占有一席之地,更主要的是他在律诗的定型和形式的创新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的诗,是已经转变的纯粹的唐代诗风。  相似文献   

4.
李白好大言,在诗中常常表现为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以及爱用艺术变形的手法,还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意象的追求,因而形成其诗豪放飘逸的风格和瑰奇宏阔的美学特征。李白喜好大言主要跟他粗犷豪爽的个性和浪漫的气质密切相关,跟唐人豪迈自信、说话夸饰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还跟传为宋玉所作《大言赋》、《小言赋》和南朝至唐流行创作《大言诗》、《细言(小言)诗》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杜审言的七律《大酉甫》是一首早期的七言律诗,确定其作年,对准确地了解七言律诗的发展演变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确定杜审言任洛阳丞的确切时间。本文经过深入的考察、排比,考定杜审言的七律《大酉甫》应当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三月;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年中,杜审言离开常州江阴,升任洛阳丞。  相似文献   

6.
屈原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特别是其精神是历来文人的精神粮食。本文论述了杜甫的爱国精神、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都秉承了屈原的优良传统,探屈原之精妙,得楚骚之“沉郁,”挟风骚而高蹈。  相似文献   

7.
《老子》、《庄子》是老、庄以言传"道"的经典之作,然而其中又都有关于"道不可言"的精辟而详尽的论述,在看似矛盾的言、行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具有颠覆性、超越性的独特表达方式———道言。这种无关理性、逻辑、概念的弹性语言解决了在本体上"道"之言语的路绝性难题,而老庄关于道不可言的一系列论述也成为魏晋言意之辨的滥觞,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杜甫入仕之路坎坷,疏救房琯失败,表明其实际政治能力不足。儒家“学而优则仕”为杜甫参政提供了社会基础,“致君尧舜”的儒家政治理想促使杜甫一生积极参政,从而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杜甫参政的失败,与盛唐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有关,而文学的浪漫与现实政治的冷峻功利的天然矛盾是杜甫参政失败的根本原因。杜甫的参政理想和政治理想代表着人类伟大而宝贵的良知。参政的经历乃至参政的失败,激发了杜甫文学创作的激情,并形成其独特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9.
杜甫曾在诗中以稷、契自比,后人或以为这只是一句高而不切的儒大言,或举其关心国事、陈述政见之诗以证其言非虚。然读其诗,还应观其事,从杜甫短暂的仕途生涯中最重大的政绩-疏教房Guan,以及他对苏涣的过誉两件事可以看出,他对人事尚缺少正确估计,这就注定了在仕途上要遭到失败。但这并不等于说他“自比稷契”只是一句大言,因为稷、契本只是两位以民为念、为民谋福,杜诗中时时流露的“宁若身以利人”的仁心,正与稷、契“已溺已饥”之心相通。  相似文献   

10.
程校花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4):56-61,68
杜甫的疾病诗是杜甫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起了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杜甫的疾病诗是杜甫寄予其忠君报国的思想、多病身世之慨叹的重要载体,是杜甫伟大人格和高超诗歌创作水平的具体体现。杜甫的疾病诗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成就巨大,并对后世疾病诗的创作起到了表率作用,引发了大量相关题材作品的涌现。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我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写实诗人,因为他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王安石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及文学家,一生中都推崇并践行经济邦世,在他的影响下,崇杜之风逐渐盛行,同时还深刻影响了宋代的诗风。本文就简要探析了杜甫对王安石思想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杜甫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他所创作的诗歌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日本、韩国等一大批文学家、汉学家,在海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杜甫对世界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代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思想上受正统的儒家影响,创作也受到晚明李挚和王阳明哲学思潮的濡染和市民阶层思想的影响.但由于晚明社会佛教中国化和道教的成熟,也由于历史上佛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及艺术形式的影响,使得冯氏的"三言"也体现出了佛道教义、情境、形象的影响痕迹,它构成或影响了"三言"中许多篇目的情节内容,成为"情教"的手段,有些篇目也直接宣传了佛道哲理.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形象不只是忧愤深广,也有喜悦的一面.杜诗言喜者,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为国而喜;为民而喜;因家人而喜;因友人而喜;因生活而喜.杜甫的"言喜诗"常常是悲喜交集,喜忧参半,反映出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短篇话本和拟话本最重要的一部总集,"二拍"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它们都结集刊行于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天启、崇祯年间,也正是由于明中晚期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三言""二拍"使得普通市民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也出现了大量商贾形象和商业技巧的描写。  相似文献   

16.
冯至是20世纪40年代新诗人中受杜甫影响最大、对杜甫精神领会最深的诗人之一。冯至从杜甫那里继承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继承了把内在生命和外在宇宙对接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继承了在诗歌创作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并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是杜甫千年之后难得的知音。  相似文献   

17.
在杜甫执著“奉儒”的追求中,包含了他对儒家人伦规范的接受和遵从。“忠爱”作为儒家人伦理念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规定,也成为了杜甫在人伦理念与行为取向上的行动导向和人生价值的自认尺度,并在其忠诚君国、诚信友朋、挚爱亲人等人生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验证。“忠爱”人伦情怀,成为杜甫“奉儒”人格与诗道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先秦关于“言”、“意”看法有四种。有极端的“情欲信 ,辞欲巧”的信仰型语言观和“得意忘言”解构性言语观 ;有孔子的“辞达而已矣”的中庸性语言观和《易传》中的“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因而“立象尽意”的重构性语言观。后两者对古典诗歌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立象尽意”的表达策略消解了诗歌艺术中的主客观对立的关系 ,使中国诗歌美学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唐河南府巩县的瑶湾村(今河南巩义市境内),因远祖杜预为京北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上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来才迁居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也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远祖杜预,在晋朝时期任征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