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黛、钗与儒、释、道武占江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典型形象,如果说罗米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化的产物,那么,宝、黛、钗则是中华文化蕴育出的精灵。一部《红楼梦》儒家、佛家、道家诸种文化成份并存,楚辞、赋、诗、词、曲共陈,而以小说的形...  相似文献   

2.
乔治.斯坦纳以阐释学为基础,提出翻译活动中“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指出阐释活动是一个译者主体性参与的复杂过程。本文试图以薛宝钗《螃蟹咏》一首诗的两译文为例,探讨译者在阐释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空间与限度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宝明 《寻根》2008,(1):37-42
“她”,应该说是这个世界的另一半。但“她”与“他”的相提并论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知道,在沿袭几千年的古代汉语里,是没有“她”可言的。“伊”字则是“她”的代言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中的“伊”就是一个例证。直到新文化元典《新青年》诞生并带领新文化运动进至高潮,“她”才逐渐取代“伊”。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2014,(4):35-37
她的脸上有一种神秘而典雅的感觉。我说的就是波伏瓦。一个作家、哲学家,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有着“高雅的外貌”,她是“最美的存在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深蓝色的“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信封,装着一叠照片、奖状、丝绳手绘作品展说明书等“飞”到我的手上。望着照片上江苏省南通籍女画家陈琰的面容,立即在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外语词──GIADA(嘉达)。“嘉达”,是意大利人对陈琰的亲切称呼,译成中文即美玉。她的名字“琰”意为  相似文献   

6.
刘显钊 《寻根》2021,(1):119-123
高三刚开学时,班里有一个从深圳转学回来的女同学,叫杨宝丽.她是白沙镇人,白沙是合浦县客家人主要聚居的四个乡镇之一.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她并不是客家人,她的母方言是一种我们之前从未听过的军话.这是我第一次听闻“军话”之名,经过向她询问,我才知道这就是高一时班里山口、沙田两镇同学所称的“官话”.她表示:“官话”是讹称,“军话...  相似文献   

7.
艾达门肯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媒体名人,她是一个“裸女郎”,她的舞台形象是仅仅穿着连体内衣几近赤裸的状态。她的明星魅力曾给予诗人惠特曼以创作的灵感,也激发了阿瑟·柯南·道尔,  相似文献   

8.
早秋的邂逅     
他们相爱的时候,比尔还很年轻。很多个夜晚都在他们一起散步、谈天中消磨过去。后来由于两人之间的一点小事,他们便不在一起了。一时冲动之下,她和另外一个自以为爱的人结了婚。比尔被女人伤透了心,远走他乡。昨天,穿过华盛顿广场时,久别多年的她和他不期而遇。她喊道:“比尔·沃克尔。”他站住了,开始他并没有认出她。对他来说,她显得太老了。“玛丽!你怎么在这儿?”她下意识地仰起脸来,似乎是在期待一个吻。但是他却伸出了手。她和他握了手。她说:“我现在住在纽约。”“哦,”他有礼貌地微笑着,很快又皱起眉来。“我一直很想知道你过得…  相似文献   

9.
但丁·阿利吉耶利(一译“阿利盖里”)(1265-1329),是意大利中世纪伟大的诗人,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早代表。但丁一生,深深爱恋着一位女性。这位女性就是贝亚特丽齐(一译“贝亚德”、“贝雅特丽齐”、“贝娅特丽丝”、“俾德丽采”等)。贝亚特丽齐(1266-1290),出生于佛洛伦萨的一个高贵家庭(父亲名叫福尔柯·波尔蒂那利),原名贝齐。但丁对她又敬又爱,称她为“贝亚特丽齐”,意即“降福的女人”。但丁9岁那年(1274年)第一次遇见她,便对她一见钟情,18岁时开始写诗歌颂她。尽管后来贝亚特丽齐嫁给一位比但丁更富有、更具声望的男子希蒙内·代·巴…  相似文献   

10.
休闲小站     
鲁丝·亨瑞克斯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职业,于是就搬到圣地亚哥去,在她嫂子家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工作,借此挣点小费,那家餐馆的名字叫做“休闲小站”。鲁丝象鸭子喜欢水一样喜欢服务生的工作。这使她接近别人,而鲁丝喜欢和人相处。“我发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了,”她承认道,“我已经把我的孩子们养大,并且有一个家。但是我需要感觉到一种我能够无愧地说‘有件事我也能做得很好’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到餐馆工作对鲁丝来说才刚刚开始。不久,她和她的嫂子成为了一个附加的咖啡店的股东。当嫂子退休之后,鲁丝单独收购了“休闲小站”。这是一个专门为…  相似文献   

11.
秀山,她素有“秀甲南滇”之誉,是我省重点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名胜风景区。山上古坊耸峙、古刹参错、柏木荫翳,积翠凝香、她是一片碧绿的天地,又是一个无暑的清凉世界。山上琳琅满目的匾额楹联,构成匾山联海的独特景观,她不愧是“冠冕南川”的化名山。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夏季的下午,我在伦敦克拉里奇大饭店听到街上传来阵阵有节奏的赞歌声,“马—卡—里奥斯”,“马—卡—里奥斯”。我走到(窗外的)阳台上,看到一群塞浦路斯人在大喊支持大主教马卡里奥斯的口号,他是在一次政变后逃离本上来此避难的。与此同时,在我下面那层阳台上一个漂亮女人也在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这时,她的女仆走过来和她低语着什么,她立即退入室内。转天一早,她钻进一辆高级轿车匆匆离去。我问服务员她是谁。他迟疑片刻后谨慎地答道,“流亡的希腊皇后,她和前希腊国王康斯坦丁都是这儿的常客。”  相似文献   

13.
天使     
见到她,是在市孤儿院的活动室。一群孤儿将她围在中间,拍着手欢快地唱:“祝你生日快乐……”精致的五官,微鬈的长发,不泯的童心。她像一只快乐的天鹅,在孩子们中间翩跹起舞。跳的是标准的芭蕾。歌曲停止,她的舞蹈也停下来。一个小女孩说:“周阿姨,要是你天天来我们这里过生日该有多好啊,那样我们可以天天祝你生日快乐。”她笑着对小女孩说:“天天过生日,阿姨不是很快变成老太婆了吗?”“哦,我不让阿姨变老太婆。可是,不天天过生日,我们就不能天天见到阿姨了。”“阿姨会经常来看你们啊。”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出生于一个无名小山村,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代表和当代名人。他是哲学家、社会评论家、发明家、畅销书作者,而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他对什么是由东西方优秀道德价值交织在一起的“文明”重新下了定义。下面是他的女儿、中文版《读者文摘》前主编林太乙撰写的她父亲杰出的一生以及他和她母亲廖翠凤之间的爱情。他代表男子的“阳”,是男性力量的具体体现:才华横溢、聪慧睿智。而她则代表女性的“阴”,是一位处处顺从他的温柔的女性,使他一直眷恋着家和纯朴的家庭欢乐。我们从他所生活的最充实的一生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15.
1822年,巴黎的春天姗姗来迟,但是它终于降临这座灯红酒绿的城市了。在达西伯爵府邸外边,载着年轻的小姐太太们的马车穿流不息。在府邸内,年轻美貌、有着一头茶褐色头发、半裸着身体的伯爵夫人的遗体正平躺在床上,巴黎警察署刑事侦缉局秘密警察警官利乌说:“一起凶杀案。”站在一旁的弗朗索瓦·欧仁·维多克(即世上第一个科学的侦探和秘密警察的创始人)扬起眉毛问道:“你找到凶器了吗?”利乌拿起一个镶银边的桃花心木盒子,里边有两支决斗用的手枪。“凶器就是其中的一支,手枪是她的丈夫,伯爵的。毫无疑问是他杀死的。”“那么,动机呢?”“伯爵夫人比她丈夫年轻得多。伯爵发现了她的一些私情,就将她杀死了。我们已将他逮捕。”“你错了,”维多克说:“我认为我们要找的凶手是个赌棍,而且最近他到手了一些钻石。”维多克举起手杖指着一个五斗橱说:“珠宝柜  相似文献   

16.
D.H.劳伦斯称赞她的作品是“天才之作”;徐志摩评价她的创作为“纯粹的文学,真正的艺术”;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日记中写道,她的小说是“我唯一感到嫉妒的作品”。她就是被誉为“英语界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女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相似文献   

17.
美人痣     
阑珊 《世界文化》2006,(5):40-40
我那6岁的小孙女凯特·拉恩德在她的左上臂发现了一个小雀斑,并试图擦掉它。当我问她正在做什么的时候,她一下子就大哭起来:“我胳膊上有一个东西,我无法把它去掉。”“噢,甜心,”我一边回答,一边将她抱在怀中。“那是一颗美人痣。不要用指尖去刮它。你把你的皮肤都弄红了,那会  相似文献   

18.
居里夫人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她于1903年与丈夫联袂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11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的荣誉,成为有史以来唯一双获诺贝尔奖的女性。一个世纪以来,她几乎成了女性献身科学的一面旗帜、一座灯塔。但人们对居里夫人的了解颇为片面。许多人把居里夫人当作是个终日与实验室打交道的“工作狂”,一个牺牲了家庭幸福的“女超人”。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更生183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是有名的学者,开办阿默斯特学院。父亲精通法律,在学院任理事,掌管财务,兼一家事务所的律师,享有声誉。全家信奉基督教加尔文派,笃信宿命论,并恪守基督教教规。其父更是虔诚的教徒,在家十分严厉苛刻,但对艾米莉却异常宠爱。艾米莉从小并不尊奉教规,幼小的心灵萌发出对宗教思想束缚的叛逆精神。上帝的尊严对她来说是朦胧虚幻的;而父亲的尊严却是生动真切的,她崇拜父亲。孩童时代的艾米莉就表现出性格的内向。她体态娇小,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个鹪鹩一般的“小妇人”,苍白的面庞,清沏的大眼睛,文静温存,惹人怜爱。她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仅在阿默斯特附近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清丽而“满蕴着温柔”的文笔,构建了一个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之爱、人类之爱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世界;在这温柔的爱的文学世界里,人们情不自禁地深深为之陶醉。冰心不愧为独树一帜的作家,她的作品堪称美文的典范。 冰心是开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之先河的作家。她的创作充满热情和进取精神。因为她“是被五四震上文坛的”(冰心语)。她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反传统气息。同时,她又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开拓了一片传统文化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