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概述了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分析了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改善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发展软环境,开发武当道茶文化旅游产品,解决武当道茶文化研究人员的经费问题,加强武当道茶文化旅游网站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聚焦武当     
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对聚焦武当提供了新契机,提出了新要求。聚焦武当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十堰三大名片,武当不争而冠,武当山及武当文化为聚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焦点。提出了更改市名、赋名武当,注重拓展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延伸价值,把“数字武当”工程作为区域“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出特色城雕并引导武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慎提“一县一品”文化创建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马山开发武当武术文化旅游,意在弘扬武当武术,传承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与武当山旅游互补,推进武当武术的产业化发展,为十堰乃至全国、全世界提供真正意义的中国"武当武术旅游"与健身、养生旅游场所,提高武当山与整个十堰地区旅游核心吸引力与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下,地方文化研究出现了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相关联,学术研究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研究新视角和新方向,近年来,对武当文化的内涵式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了,并且间接地为武当山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提出武当名人文化的概念.探析其内涵和旅游资源价值,是对目前武当文化研究空间一个新的拓展,赋予武当文化更多地当代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武当旅游交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当旅游交通的落后现状是制约武当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武当山具有良好的交通资源务件,却没有发达的旅游交通。振兴武当旅游业,必须走出认识上的两大误区,以旅游需求为导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破地域归属限制,争取各方支持.重视铁路运输.组建旅游车队,发展现代交通,改善运营组合,营造发达的武当旅游交通,促进武当旅游实现知名旅游品牌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武当匾额长期散见于各宫观庵堂,史志文献多不收录,加之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亦难搜寻,致使错讹迭出,有关这一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根据近年来武当山田野考古发现的匾额,梳理了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文献遗存,探讨了武当匾额的内涵、武当匾额创作年限、武当匾额遗存文献价值。不仅补充传统史料记载之不足,还进一步认识武当匾额在武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武当太极湖项目作为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重点项目,十堰市境内的超大型项目,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它给整个武当山旅游业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规划和营销理念,旅游资源结构更加合理,景区功能更加全面,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武当文化在武当山旅游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等一系列显在或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武当旅游商品营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级的武当旅游品牌与落后的武当旅游商品营销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旅游业六大要素中,武当旅游购物仅占武当旅游者总消费的4%。原因在于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市场秩序混乱,购物环境欠佳,忽视营销研究。因此,必须重视旅游商品的系统开发,吸纳社会资金组建旅游商品现代企业和营销网络,提高员工素质,研究旅游商品营销策略,让武当旅游商品营销成为武当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元代中期 ,武当山先后有三种文献问世 :《武当福地总真集》、《武当纪胜集》和《玄天上帝启圣录》。三种文献以不同形式出现 ,却相互补益 ,为后世武当文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都折射出武当道教文化的开放性、兼融性、延续性、辐射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武当山旅游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武当山旅游业的优势所在,并认为其不足主要在于开发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方面。作为湖北省唯一有可能成为"双遗产"的景区,应当成为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要在确保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开发,还应加强培训,引进人才,加强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开发并整顿市场秩序等。  相似文献   

12.
武当旅游文化营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用旅游经济来涵盖旅游化是一种片面的营销理念。旅游化是旅游吸引力之源。时旅游有吸引力的不是旅游资源,而是旅游产品的化内涵。必须重视武当旅游化营销研究,加强旅游化的开发,借用多方力量形成协调的旅游化营销体系,实现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武当山走向了旅游文化的多元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人文底蕴重塑了中国最大的道教名山形象。从自然景观和人文罱观两方面对武当山旅游形象进行美学分析,武当山应尤重人文底蕴的开掘,为其旅游形象的美学设计做好前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武当山旅游品牌营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武当山旅游是武当山旅游风景区各种旅游产品的总品牌,武当山旅游是湖北三大旅游五版之一,但武当山旅游远不是精品名牌,名牌不是自封的,它必须有高品质、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高市场占有率,武当山旅游实施名牌营销。战略必须加强旅游促销,重视产品开发,发展旅游交通,实施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十堰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武当一山独秀、特色彰显不够、整合联动不够、进出不够快捷等隐忧。根据"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的旅游景区开发特点,文章提出打造"武当山"、"桃花源"两大核心旅游品牌,用以整合十堰旅游资源形成两大旅游圈,并就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彰显景区特色、创建自驾游示范区等方面进行了粗略探讨。本篇主要从打造道教文化、太极文化、汉水文化等核心旅游产品,和郧阳文化、东风文化、七夕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方面阐述了武当山太极养生旅游圈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武当山是道教名山,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但是与国内其他山岳名山如黄山、泰山相比,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仍然不高,这与其"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很不相符。本文试图从迈克尔.波特竞争模型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武当山风景区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武当山旅游宣传呈现出了"高""大""全"的热闹场景.体现在旅游宣传策划的高频率、高标准、高质量;旅游广告制作的"大手笔"、"大投入"、"大气魄";旅游宣传媒介应用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等方面.武当山旅游宣传的高热度助推武当山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武当山发展旅游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武当山发展休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面临的威胁,提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武当山发展休闲旅游事业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