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燕杰教授患病后,每天打针、吃药,更深沉地反思过去、思考人生.自己已78岁了,已在讲坛上奋斗了30年,演讲了4000多场,是不是该歇一歇了?是不是该打坐、入静、寄情山水、遛狗赏花了?  相似文献   

2.
学校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详细介绍了自2004年以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在诚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实践探索,以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具体来说,学校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诚信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了诚信教育系统化、规范化、主体化、生活化、具象化、社会化、模式化、常态化的新格局,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表面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热热闷闹、形式多样、活动多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但实际上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认识不到位,理解较片面,以为课堂形式变了、活动多了、气氛活跃了、学生高兴了就是课程改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忽视了在一堂热热闹闷的教师满意、学生高兴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认真的、积极的、主动的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忽视了在教学活动后,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真的有所改变,也就是忽视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政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8-12,16
本文介绍了陕西平利方言的情态语气词,包括:唦、喔、啦、赦、噢、的、得、啵、的了、的耶、的啰、了啰、去了等,并描写它们的语气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创新性实验的内涵日趋丰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平台,创新性实验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建了新的载体、提供了实践环节、营造了文化氛围、增加了了解社会的机会、发现了个性特质。创新性实验使学生受益匪浅,激发了创新创业的主体意识、唤起了创新创业的激情、拓宽了学科专业知识面、优化了创业能力结构、促进了创业优良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邹平县黛溪小学打造特色课堂,创新了教育形式,丰富了教育内容,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兴趣课堂。学校先后开设了剪纸、乒乓球、国画、合唱、书法、舞蹈、威风锣鼓等23个社团活动,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学校将周三下午的二三节连起来,成立了兴趣大课堂,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材电子化打破了传统的教材观念,它集声、像、形、色于一体,在语文教学观指导下实现了教材原有文本从深度、广度上得到充实、拓展、完善,实现了超文本与文本的统一,体现了结构的开放性与信息的多元化,为打造智慧性语文课堂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了改革探索。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实施了"三助"创新工程,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加大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力度。激励、调动、启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红领巾》2009,(6):50-50
美丽的鲤鱼湖遭受了癞皮蛇的祸害,小鲤鱼泡泡被迫离开家乡,寻找龙的力量。他先后结识了胆小的双面龟、傲气的阿酷、娇柔的小美美,和他们建立了真挚的情谊。泡泡和伙伴们经历了种种考验,终于找齐了金、木、水、火、土五片龙鳞,飞跃了神奇的龙门,既战胜了邪恶的癞皮蛇,又战胜了自我,让鲤鱼湖恢复了昔日的美丽。  相似文献   

11.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汉水文化论纲》一书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着眼于全面性、典型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等写作定位,运用现代学术规范,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地梳理了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了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全面地描绘了汉水流域具有典型意义、五彩纷呈的文化事象和民风民俗,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江、黄河、淮河和汉水共同号称“四渎”,是四条著名的文化大河.其中,长江与黄河历来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父亲河和母亲河,其地位无比崇高.但近年研究考古却发现,文化历史也有自身的盲区和失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悠久、最应享有尊崇地位的河流应该是汉江.只是汉水固有的历史文化光芒被长久地、偏执地遮蔽起来了而已.  相似文献   

14.
汉水流域丧歌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水文化事象,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典范的孝文化、乐感文化和伦理习俗文化等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核。迎来送往、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等传统道德标准是汉水流域丧歌创作和流传的最深刻文化动因,而其巨大的习俗传承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心理价值和美学认同价值则是其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最直接的现实动因。演唱丧歌是汉水文化习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几乎伴随着汉水流域民俗大礼———丧礼形式的每一过程。加之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在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朝代汉代和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文化富集区所在地,在中国文化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中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因而,挖掘、整理、保护好汉水流域丧歌,并进而认识、利用、传承好汉水流域丧歌,不仅对于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利用地方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辨证深入地全面认识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更具有直接强大的现实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利弊分析,提出了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效益滚动开发其它梯级,形成梯级渠化体系,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以引江济汉为主,补充汉江下游水源,发展汉江航道, 促进江汉平原的经济发展;狠抓水质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汉江水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水文化是指汉江流域所孕育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汉江流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与水相关联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们对流域内水自然资源环境的认识,从古到今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及产生的相应的生活习俗与信仰,与汉江水接触所遗存的历史轨迹,受水感染而产生的美学表现、哲理等。  相似文献   

17.
汉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中上游地区自古分属陕西、湖北、河南等不同的行政区域,文化差异性大,历史上有八大文化整合现象以不同的形式把汉水中上游地区整体粘合在一起,对整合汉水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汉江》的拍摄是一段寻根母亲河、认知母亲河、传扬母亲河盛大创举。《汉江》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现在她对汉江文明的丰功伟绩和伟大历史贡献的深刻发掘上。《汉江》巨大深邃的思想魅力来源于她从历史深处实现了对中国力量和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发掘和生动表达,雄辩地揭示了汉江文化的原创力和汉江文化精神在其结构民族灵魂、熔铸国民精神上所表现出的那种雄浑深远和坚毅持久的模塑力量,是传统资源现代转换的成功尝试。《汉江》的播出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两大板块 ,而汉水、淮河流域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而且是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融汇、改造、消化之地。正是汉水、淮河流域这个南北文化大熔炉 ,冶铸出了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楚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20.
炎帝神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享有最尊地位的人物之一,可以与他并驾齐驱的只有轩辕黄帝一人。应该说炎帝神农是汉水流域人民最大的、最高的骄傲。汉水流域不仅是炎帝神农最早开发的地方、繁衍与发展并走向世界的的主要干道,更是炎帝神农建功立业、推动历史,发明创造,走向辉煌的地方——炎帝神农最大、最主要的功业和贡献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尤其是炎帝神农尝百草更是对汉水流域人们在中药与中医文化、防腐技术与饮食习惯、荼叶产业与荼叶文化、地方文化精神和地方文化支撑力方面,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汉水流域人民当今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