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实验教学目标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内容实验名称: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器材:广口瓶、导管、橡皮管、锥形瓶、绳子.实验材料的准备:三只塑料袋(密封效果好)、两盆枝叶茂盛的植株、三根橡皮管、三个止水夹、三瓶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装置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安徽省2012年九年级学业毕业考试化学试题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定性和定量探究,发现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并不完全,氢氧化钠溶液的增重不能作为实验数据进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3.
植物呼.吸作用的内容较抽象,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应用三个演示实验来说明植物通过呼吸时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和散热现象。这三组实验装置用了保温瓶、玻璃漏斗、导管、试管、烧杯等仪器和器皿。在实际教学中,保温瓶虽然透明,便于观察温度计的读数,但也存在实验装置繁琐,操作不方便,耗时多,瓶口过大,二氧化碳容易溢出,实验现象不明显等缺点。经探索,我利用饮料瓶和输液器为主要原料制作了一个集散热、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为一体的综合装置,它由自制保温瓶和气体控流器组成。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A0):129-130
将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三个实验组合在一起,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进行重组与改装,通过PPT演示出来,实现复杂实验简单化。  相似文献   

5.
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初中阶段重点实验之一,但由于其材料多、耗时长等问题,往往完成率较低。改进实验材料、方法,可实现利用一套装置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两个探究实验的教学目标。改进后的实验材料简易、操作便捷,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两个实验的开设率,还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发展其实验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验室原有的手动操作、用水吸收氨的填料吸收塔,结合新进的自动操作、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填料吸收塔,对实验安排、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充实了实验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吸收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确保了实验基本训练要求和先进性的统一,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康发明 《快乐阅读》2011,(23):94-95
一、该实验的地位和作用这组实验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2节内容的三个演示实验中的两个,其目的是通过验证"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并放出二氧化碳"这一结论,进一步延伸到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氧的参与并产生二氧化碳,最终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知识。二、实验原型及改进1.这是两个验证性的教师演示实验,其实这两个实验有关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里设计成验证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当前课改持续深化,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条件下,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学内容分析 “探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相关知识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其中“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分为两个部分: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相似文献   

9.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空气中的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用广范pH试纸的颜色变化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实验装置简便,效果明显,而且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注射器与量气管组合的自制实验装置,用氢氧化钠浓溶液充分吸收一定量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压强差并巧妙地根据白鹌鹑蛋移动的距离换算得出二氧化碳的体积,进而计算出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教材中讲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数据呢?不同地点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相同呢?我通过多次实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一次性输液器制作空气质量监测器。一、原理根据密闭容器内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总体积在压强不变、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少,通过测其体积减少的量就可以求出新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直接测量空气体积的减少量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变直接测量为间接测量,方法是将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12.
酷比科技     
《少年科学》2012,(5):13-14
"吃"二氧化碳的"棉花" 这团酷似棉花的新型改良材料,出自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乔治·奥拉之手。它有着令人想象不到的特点:"吃"二氧化碳!实验表明,这种材料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高出其他同类材料近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自从发現綠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后,在这一百多年中,学者們对植物的碳素同化研究几乎全都集中在叶子吸收二氧化碳上,即空气营养,而很少考虑到根系吸收二氧化碳或碳酸鹽类的可能性,因之植物生理学家們常常不解釋空气中仅有0.03%的二氧化碳如何能使植物会有高額的产量。同时也是由于忽視植物根部碳素营养問題,因之偏向强調施用矿質肥料的效果不够重視有机肥料的作用,使植物的“空气营养”的概念独据人們的思想。其实在土壤中,特別是碱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鹽类,所供植物吸收利用,很可能在某种情况下,通过根部所吸收的碳素会成为植物碳素的重要来源,或是成为高額丰产的重要因素。我国去年农业大丰收是在深耕密植施用大量有机  相似文献   

14.
朱月芳 《时代教育》2009,(7):131-13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针对这个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一是证明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二是证明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被吸收;三是通过压强变化来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5.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补充高中化学第一册实验(5-1)和(5-2),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用干冰来测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是可以做到的。通过吸收率的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浓溶液想要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比较困难的。文章总结了增大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率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3个方面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了改进:修改教材原有问题,提出更有指向性的问题;设计二氧化碳浓度梯度,进一步增强实验效果;基于植物自然生长状态的考量,用改进装置为天竺葵提供稳定干净的气流。改进后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启发其科学思维,提升其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呼出的二氧化碳能被棉花团中的饱和氢氧化钠吸收,从而使密闭容器中形成内外气压差,利用气压差可使指标发生移动,从而判断动物是否需要呼吸。然而,怎样使装置简单易行且更安全,实验现象更直观呢?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探索与改进,从而实现科学演示实验操作简便和现象快速、明显、直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严景怡 《新作文》2010,(5):37-37
你们知道吗?吊兰是净化空气最好的植物,这已经得到科学家的首肯。可爱的吊兰是个美丽的夜公主,夜幕悄悄降临,吊兰就开始吸收二氧化碳,而吐出我们所需要的氧气。更有实验证明,吊兰可以在24小时内将实验容器中的有害气体全部吸收净化。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呀!  相似文献   

20.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再次对实验作改进。通过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注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用水作空白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pH传感器对反应后析出的晶体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实验证明:饱和碳酸钠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析出晶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认为只要控制好反应条件,本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