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水诗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类型,与盛唐山水诗不同,他的山水诗歌描绘出一个失去家园的孤独者,体现了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独特的情感内涵渗透在刘长卿山水诗歌的各个方面。虽然他的山水诗有严重的意象程式化,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混乱时代对个体知识分子的影响,具有大历前期诗歌独特的风味,对于中唐及其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在中国诗歌特别是山水诗歌史上也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来对刘长卿诗歌少有重视,对其象征性意象更无专文论述。本文试从刘长卿诗歌中运用最多的象征性意象——“白云”入手,对其象征义进行解读,并简要探讨刘诗中惯用象征性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长卿以擅长写“秋风夕阳”类意象而著称,并用这类意象创造了清冷萧疏的意境。时代的没落与坎坷的经历影响刘长卿创作的意象性选择,并由此造成了刘长卿创作意象的某种程式化。清冷的意境与时代精神互现,是刘长卿诗歌独特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历来对刘长卿诗歌少有重视,对其象征性意象更无专文论述。本文试从刘长卿诗歌中运用最多的象征性意象——“白云”入手,对其象征义进行解读,并简要探讨刘诗中惯用象征性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大历诗风的代表诗人刘长卿的诗,其意象的营构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他的诗歌中,共有30多处写到了"闭门"这一意象,因此,他可以堪称是一位"闭门"诗人。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意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形成原因及其所构成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春江花月夜》亦诗亦乐亦舞,它以"孤篇横绝全唐"的态势,浸润着中正平和、轻微淡远的诗乐意境,洋溢着空灵纯美的诗情画意。论文将从"诗歌音乐性质"、"诗乐舞联系"、"诗歌抒情韵律"及"诗歌意境丰富音乐想象"出发,试图展现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进而推及诗歌音乐性的相融与解读。  相似文献   

7.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诗人的代表作家,传世作品较为丰富,然而现代学者对其诗歌却鲜有重视,对其象征性意象更无专文论述。本文试从刘长卿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青山”入手,对其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并简要探讨刘诗中惯用象征性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隋景交融"一直是古典诗歌的创作特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品的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鉴赏古诗,“情景交融”是阅读的法宝之一,而对于高考诗歌阅读题,“情景关系”更是常见的命题角度。  相似文献   

9.
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独具的艺术特色。在创作实践中对情景交融的追求 ,贯穿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情景交融的创作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 ,其要点是 :情与景二者应兼备 ,情与景须交融为一 ,情与景两者以情为主。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意识。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又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它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感兴为心理基础 ,是一种理想的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诗歌中情景关系的演变,从景色的描绘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先秦阶段的比兴点起,其次是六朝的细致刻画,最后是大历时期的涂情设色。大历诗歌中的情景关系则是盛唐诗歌艺术高峰过后,"人工"艺术品之中的典型性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情景相谐范畴内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新阶段。扩而言之,中国古典诗歌中广义的情景交融,先秦时已有萌芽,汉魏时期进一步丰富,到唐代已高度完善。狭义的情景交融,即唐代诗歌中形成的情景关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根据他亲自接触和认识的蒋氏,了解了永州人民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在中唐统治者的沉重赋税和残酷的徭役残害下,争相捕蛇以代替赋税的悲惨境况,进而塑造了一位麻木、冷漠的乱世平民的艺术典型,这个不多见的艺术形象,是我国艺术典型长廊中最早的“阿Q”。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刘言史在唐诗研究领域内尚无人发掘。通过对其生平的考证,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艺术手法全面研究,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被埋没光彩的诗星,应给予充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4):121-122,133
唐诗英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译者既要考虑唐诗的音韵、结构和修辞等语言特征,又要准确传达诗的整体意境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的不同译文入手,比较、分析了各译作的语言艺术及整体效果,认为唐诗英译应遵循以意为先的原则,以传达原作的整体神韵为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弥补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禽鸟意象”的运用就是他们在贬谪的艺术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点,他们把被贬谪的痛苦、对自由的向往 、对小人的机刺,以及强烈的怀乡思归之情,都含蕴在禽鸟意象之中,而成其贬谪创作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云:"词品喻诸诗,东坡、稼轩,李、杜也;耆卿,香山也;梦窗,义山也;白石、玉田,大历十子也"。同时,《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也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由此,不难看出这是把某个词人的词跟某个诗人的诗相比较,然后得出某个词人的词像某个诗人的诗。然而,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不同的体裁能否比较,能比较又是在什么层面上比较的,既然清代学者们这样比较总是有他们的原因,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试图用苏轼的词与李白的诗相比较,以期能作出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整体的"不平则鸣说"对中唐文学与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平则鸣"与"发愤"、"穷苦之言易好"等言论构成了具有完整形态的文学理论,是韩愈探讨文学自身艺术特质的核心.柳宗元、刘禹锡也多类似言论."不平则鸣说"是中唐一面理论大旗,对盛唐形成的文学、理论范式是一种反动,导致了审美风格的大转关.  相似文献   

17.
《柳毅传》是唐人传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艺术特色主要为:一、叙事先后有序,富有波澜: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四、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相似文献   

18.
作为 2 0世纪 3 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开路之师 ,刘呐鸥的小说在以“丑”为审美主题的开拓上 ,在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物化的处理上 ,在追求瞬间感觉的艺术技巧的探寻等方面与日本新感觉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刘呐鸥的小说缺乏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异质性 ,没有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9.
琵琶艺术的巅峰在唐朝,唐诗之于琵琶,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上突出体现了姊妹艺术的特点。了解唐诗与琵琶二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强调当代琵琶乐手研习唐诗是一门必修之课,在灵魂深处熏染唐诗博大的艺术魅力,从而使演奏技艺与演奏内涵相辅而进,达到更趋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分别代表了初唐、盛唐、晚唐三个不同时期的楷书成就.这三种楷书形态的形成既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有关,又与当时的审美情趣有关.本文结合唐代各种艺术形态的审美趣味,分析欧体、颜体、柳体的基本特征,探讨其中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