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消极型教师是指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一系列与学校交往的过程中,因个体的某些需求或利益没有得到尊重、满足,继而对管理者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的教师。他们往往本着消极的心态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抵制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使学校内部产生各种离散现象,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转化与调控。  相似文献   

2.
消极型教师是指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一系列的与学校交往的过程中,因个体的某些需求或利益没有得到尊重、满足,继而对管理者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的一些教师。他们往往本着消极的心态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抵制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使学校内部产生各种离散现象,教师  相似文献   

3.
消极型教师是指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一系列与学校交往的过程中,因个体的某些需求或利益没有得到尊重、满足,继而对管理者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的教师。他们往往本着消极的心态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抵制学  相似文献   

4.
消极型教师群体是指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一系列的与学校交往的过程中,因个体的某些需求或利益没有得到满足继而对管理者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的一些教师自然形成的一种群体。他们往往以消极的心态用个体或群体的形式抵制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使学校内部产生各种离散现象,教  相似文献   

5.
消极型教师是指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一系列的与学校交往的过程中,因个体的某些需求或利益没有得到尊重、满足继而对管理者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的一些教师。他们往往本着消极的心态以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巴纳德协作系统视角下,对普通高校教育管理与教学中的个体工作、协作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能率进行了概述,分别对任课教师与学生事务管理者、教师事务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间的协作进行了有效性和能率的分析,并针对协作中所产生的未所追求的消极后果对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负影响,给出了提高协作能率的建议,以保障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周俊 《教书育人》2002,(14):35-37
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心理问题,它对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深刻的影响。教师具有何种态度,将会影响到他对待周围的人或事以及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对于学校的工作,持积极态度的教师一般会作出积极的反应;而持消极态度的教师则可能产生拖延甚至对抗的反应。教师工作态度对教师管理的有效性具有极大影响。学校管理者必须善于通过对教师的外在行为分析,了解其态度性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改变他们消极的工作态度。这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一、教师态度的成分与功能分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学校工作的好坏,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性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地转化为有效的工作行为,即发挥个人的最大积极性,才能收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然而在学校里总有部分或个别教师身心疲惫,对工作消极厌倦,——姑且称为“倦怠行为”,倦怠行为严重者且称之为“后进教师”。——尤有甚者,一人后进,波及其余,对整个教师群体产生一种阻滞、瓦解的消极作用,使学校整体工作大受影响。因此,探索教师倦怠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时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达到“一条起跑线,全体争先跑”,是学校管理者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学校化 1、学校化是学校的实际存在。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化就是学校本身。即使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在它还处于蓝图阶段时,其办学目标的定位就已经存在了。化先于这所学校的物质存在而诞生。对于个体而言,只要你对一所学校有所感知,其化就对你发挥作用,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风、学校精神等,都会使你对这所学校产生一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期待,学校与个体的化互动,便已开始。因此,学校化是先于学校成员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来自学校、教学、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引起了教师消极的情感,并对教师健康产生了消极和潜在伤害,影响了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热情,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人的积极心理因素包括热情、兴趣、成就感、自我认知、价值观、经验、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等等。积极心理资源越充足,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就越高,幸福感就越强烈,各种心理、生理疾病的得病率就越低。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将教师的积极因素调节到这一层面上,对学校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校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严密的官僚等级模式,强调上下级之间的服从管理。同时,学校又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愿意自我管理。这必然造成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冲突。一1.由工作目标引起的冲突。在学校,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工作目标的层层设置。管理者的工作目标是学校某阶段要实现的结果。它体现了对每位教师的期望,是一种激励因素。但是,目标激励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同样的目标对不同的个体来说,激励力量的大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目标是由人的某种需要产生的,而人的需要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深入和普及,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了更多的认识。作为对学校工作产生严重消极作用的一个问题,如何运用组织手段妥善缓解和解决,就成了当前学校管理者思考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使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激励机制是一条重要的管理策略,管理者应当在实践中学会科学运用。一、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保持一致个体激励指的是学校在达到教师个体要求的前提下,把教师个人看作激励对象,对教师个人开展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体  相似文献   

14.
一、追逐打闹行为的实质中小学生的追逐打闹行为是校园常见现象,常被当作消极行为受到学校纪律禁止,或受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干预。但实质上,追逐打闹是所有灵长类动物(包括人)和大部分哺乳类动物的一种本能的游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职业倦怠是指社会从业人员因长期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从而出现的一种情绪性衰竭的症状。它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具体症状表现为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倦怠、烦躁,疲惫不堪,工作热情完全丧失;脾气变坏,情绪容易激惹,以消极否定和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评价偏低,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消极。这种消极的从业体验会导致个体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极度疲劳,并很容易诱发其他心理问题,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对教师而言,这种情绪和行为的烦躁会影响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对学校而言,它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职业道德缺乏、师资流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况下,教师极易对学生进行体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社会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研究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负向结果,并给予恰当的干涉,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实然层面,在实习教师教育实习这个特定的群体与实践情境中,对实习教师个体理论的变化情况开展研究,从中把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体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实习进程中,实习取向、自我认识、学校场景、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学生等因素对实习教师的个体理论变化产生影响。实习教师面对实践问题时,在对上述因素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因,进而选择"消极接受"、"积极认同"、"暂时退却"、"技术的回归"、"积极探索"、"策略性抗拒"等应对策略寻求问题解决,出现不同的个体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从中产生不同的个体理论变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关注教师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信念与关系。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立促进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的机制。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  相似文献   

18.
促进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的校内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关注教师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信念与关系。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立促进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的机制。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  相似文献   

19.
牟岩平 《甘肃教育》2011,(10):24-24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可以说脱离了教师的教育或教师作用发挥不充分的教学,学校管理工作就不能正常运转,因此,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对教师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20.
学校心理教师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技术者、合作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转变.具有领导力的心理教师能够发挥专业自主性和学术权威性,与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帮助个体与团体发展的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绝非单纯地运用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而是在系统中关注个体和团体的目标、信念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班级和学校形成适切的发展目标,最大化地释放能量与活力,超越现有局限与障碍,获得个人与组织最佳的发展成果,达到最优的发展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已经成为教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