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790~816),字长吉。二十七岁的短促生涯使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仅给后人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作,然而正是这些诗作以它奇峭瑰丽的构思,冷艳凄恻的风格,给诗人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使他成为一位远承屈原,近承李白、杜甫,后启李商隐、杜牧,与元、白、韩、柳竟相驰骋于中唐诗坛上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李贺诗歌多虚幻,忧伤之作。也是中唐时期“苦吟”派的突出代表,在艺术处理上,他把自己一生的失意忧郁通过奇特的方式来表现,“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对胡也频的诗歌创作是忽视的.事实上,二十年代中后期,胡也频就以其大量的诗作引起北方沉寂诗坛的关注,有学者称誉他的诗作“作为近代新诗新型之一种”,“以离奇的风格,造成一种新的趣味”.①从三十年代至今,对胡也频的诗作或存在着片面的解释,如郑振择在诗人牺牲不久撰文认为,他的诗中找不到“一丝半毫的反抗时代的影子”,这种“绅士式”的创作表明作家“似乎还没有尝到任何真实的人间生活的辛辣味儿;”②或较多注目于诗人创作受启于李金发象征派诗的因子.造成这种情况的缘由,一方面是胡也频的诗作大多刊载于《现代评论》等刊物,自然不会引起左翼文学界的注目,因而  相似文献   

3.
清初关中诗坛创作之繁盛名闻海内,获得了朝野士人的一致推崇。李念慈是清初关中诗人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仕宦南北,交游广泛,诗歌创作成就突出,赢得了当时诗人普遍的尊重。其诗歌创作不但禀承了“秦风”独有的慷慨激昂之气,而且努力学习杜甫的“沉郁顿挫”之致,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清初风云变幻而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元诗历来为人所轻,不独艺术成就稍逊于金元之故,实乃由于蒙元一代,后世多有所诋,故历来轻其成就。正确评价元代文学,其意义不仅在文学方面。本文就元代前期南方诗坛代表王义山及其诗作作了分析,并藉此以窥彼时南方诗坛一斑。作者认为,王义山作为元代前期南方诗坛重要人物,他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反映了南宋末年诗坛的多样化特点,宋诗自欧苏、陆以来的宗唐得古的传统,和愈演愈卑的江西派、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江湖各派的反传统,交汇于王义山诗作之中。他虽然得诸家之长,亦难摆脱诸家之短。他的理论与创作并不协调,诗歌风格也难以概而括之。失去主宰的多样化,实际是理论上的不成熟,是创作实践中的迷乱。从王义山诗歌里,我们看到了南宋末年直到元代前期南方诗坛处在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5.
元初北方诗人王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类题画诗,有关于题咏著名文人、帝王和文士的诗作。诗人在复现画意的同时由人物展开联想,以浓厚的情感表达出对出仕的渴望及内心的归隐之思,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这些诗作历代研究者却少有涉及,通过对王恽人物类题画诗的研究,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当时以王恽为代表的元初北方诗人对于现实的态度,而且也可以看出社会现实对诗人心态、出仕和处世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嘉诗坛,诗人交游之频,亦极一时之盛。在众多诗人中,张问陶与刘大观的交游及其诗作尤其引人瞩目。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在长达二十年的交往中,他们志趣相投、肝胆相照、友谊纯真,诗酒唱和、互见性情。其交游诗作记录了乾嘉诗坛“诗人相重”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7.
韦庄诗求真、向善和具有和谐之美,在唐末诗坛有着相当价值的审美意义。求真是诗人对主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向善是诗人对现实所持的批判态度在其诗作中的体现;和谐则是诗人运用艺术手法所表现的美的意境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被大诗人杜甫冠以“俊逸”风格的诗人鲍照,是以“文甚道丽”的古乐府闻名于诗坛的,他继承并发扬了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较为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思想和艺术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  相似文献   

9.
郝经存诗有限,但其豪纵劲健之诗风,却历来为人所称道,堪称元代诗坛之著名诗家。通过对其诗歌作品的解读,我们发现,郝经以“澄清四海”之壮志熔铸阔大雄放之诗境,忧事伤时之情怀与沉著痛快之风调互为胶结。在诗人的笔下,景物之赋形、著色,传述出沉郁孤凉而又暗潮汹涌的主观情感,形成了自己奇崛宏肆的艺术特色。有元一代,虽然理学与主流文学的合流已然彰显,但是同样作为思想家的郝经在艺术创作中却没有“以诗注经”,而是抽身于“性”、“理”之外,流露出较为鲜明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0.
生当宋金元战乱之时的郝经,是蒙元北方籍本土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由于受元好问与杜甫诗歌的双重影响,使得郝经的诗歌大都具有“诗史”的特质,而在元初诗坛上独树一帜。郝经诗歌的“诗史”特质,主要表现在对“宋金灭亡的历史回首”、“宣抚江淮的真实记录”、“仪真馆中对现实的反思”三个方面。回首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往鉴今,古为今用;而直面社会现实,则反映了郝经以关注国计民生为己任的一种高度社会责任感。写于特定环境下的《和陶诗》二卷,因为是郝经在仪真馆中对人生对现实进行总结与反思的一份硕果,故可与杜甫晚年写于夔州的某些诗作并读。  相似文献   

11.
宋琬是清初诗坛上颜富声望的一位诗人,他最具个性的诗作是“入狱诗”。本文将宋琬的入狱诗分为系狱实录、亲情诗、感怀诗、赠答诗四类,分别予以了探析。文章并讨论了以“怨怒”为典型风格的这部分诗作在清初诗坛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悼念一棵枫树》是诗人牛汉在“文革”期间创作的。作为一位40年代就已登上诗坛的老诗人,牛汉在“文革”中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监禁和劳作并没有磨灭他的诗情,反而使他的诗作情感更浓郁,意象更感人。  相似文献   

13.
《山园小梅》为宋代诗人林逋所作。林逋,字君复,为当时诗坛上的名诗人。《宋史·隐逸传》说他“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可见,他一生过的都是隐逸生活。这种恬淡好古的性行、隐逸幽雅的生活,也就必须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山园小梅》诗就是他的生活,意趣的形象的反映。 《山园小梅》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将自己的主观情志熔铸于具体的物象,表面上是歌咏山园之中的小梅,而实则无处不在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  相似文献   

14.
引读辛郁,本名宓世森。这位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江南才子,在台湾诗坛被称为“冷公”。他的“冷”,既因为他时常是一副冷淡的神情,也因为他的诗作中时常流露出的一股冷冽肃杀之气。作为战乱中流落到台湾的诗人,他总能体味到一种生命之中的茫然和无奈。他的代表诗作有《豹》、《演出的我》、《石头人语》等。多读一点他的作品,便会感到他那无可排拒的冷肃之气并不能掩盖住蕴藏在诗行中的一颗火热滚烫的心。台湾诗人洛夫评说他的诗时曾说:“冷是他的语言,热是他潜在生命的燃烧。他的诗堪称冰河下的暖流。”诗作家书屏息噤声读家…  相似文献   

15.
布宁的长诗《落叶》并不是某些研究者所认为的“平庸”之作,而是本世纪初俄国诗坛上的一首名诗。它一反普遍对秋天的空泛赞颂,同时又摆脱了当时流行的悲秋、伤秋的哀怨俗调。诗人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俄罗斯大自然作为咏叹秋天的寄喻,堪称独树一帜。全诗描写细腻,充满动感,不愧为布宁的代表性诗作。  相似文献   

16.
颜光敏是清初曲阜有名的"颜氏一母三进士"之老二,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诗人,居诗坛"金台十子"之首,其诗作受到当时顾炎武、王士祯、施闰章和后世诸名家的好评。其《乐圃集》以诗证史,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亦擅写世道人情,富有哲思,寓宏大于细微,成为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本文试图从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等多角度对他的诗作做些探析。  相似文献   

17.
元代盲诗人侯克中志趣广泛,社会文化交往面宽。他克服了自身的生理缺陷,致力于诗作、剧曲、《易》学、史学等,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有元一代两栖于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的卓有成就者。  相似文献   

18.
王书怀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中国诗坛上的“黑土诗人”。当时他可能算不上中国诗人的代表,用作家吕中山的话说:“但这不妨碍他在60年代成为龙江诗坛的首席。”  相似文献   

19.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人艾青,原名蒋海澄,是中华民族的诗坛大师,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又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将。他为我国诗歌的繁荣发展倾尽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到老、中、青几代诗人,是继郭沫若之后中国新诗的又一面旗帜,被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泰斗”;而且,他与聂鲁达、希克梅克一起被誉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他的诗作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并获得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相似文献   

20.
刘因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诗歌是缘画而作的题画诗。这些诗歌或寄情志于山水人物,或壮表民族气节,或阐发理趣,主观上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深切体验,客观上又反映了有元一代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