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爱无痕     
殷晓林 《考试周刊》2011,(81):232-232
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是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的爱在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了爱,才能把我们的心血化作爱的甘泉,洗涤学生心灵上的污垢,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爱是教育的根,教育是爱的枝,学生是那枝上的果。崇高的博爱精神具有神奇的力量!为了让博爱的神奇之力发扬光大,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有爱心之外、还需要有耐心和诚心,随时捕捉时机。关注身边小事,用爱心和智慧,开启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才会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班主任有了爱,才会在班级中建立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全面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只有用爱心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师生心灵才会相通。本期我们为读者编排的一组稿件是反映班主任工作的教学实践和切身体会,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爱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只有爱才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只有爱才能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细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浇灌学生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贴心。培智教育更需爱心,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动力;爱心是培智教育的活力;爱心是培智教育的潜力;爱心是培智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也是我教育教学中的永恒主题。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方可胜任教育工作。因为有了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和学生心贴心;因为有爱,教育者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8.
用心做教育     
爱心是教育的底色,也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一门爱的艺术。有爱心才会有成功的教育,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也正如此,我们的教育过程不应只是一种技巧的展示,更应提倡以人为本,要充满感性的人情。  相似文献   

9.
陶美萍 《中小学电教》2009,(12):157-157
<正>一、爱心——开启心灵的阳光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中灿烂的阳光。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  相似文献   

10.
龚程颖 《时代教育》2009,(9):183-183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真正教育学生,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爱心、耐心、信心--这把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师生沟通的最好语言就是爱,有爱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只有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和信任你,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从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  相似文献   

13.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当好老师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可见,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一个心灵去沟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抱有"我相信你能行"的信心。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得到他们的信赖,点亮他们的心灯,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普通中小学,一些学生厌学、怠学心态非常普遍,也非常严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们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把这些厌学、怠学的消极因素转化成乐学、爱学的积极因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奉献爱心,投资感情。教育活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是思想道德可塑性很大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是最细腻、最敏感的精神织品,作为教师,我们只能用爱和情来编织他们的心灵。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只有先对所有学生充满爱心,富有情感,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意,充满热情和关心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我们的教育要…  相似文献   

15.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16.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0,(3):231-232
职业学校学生和任何学生一样,需要理解,渴望爱心,我们的教育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爱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真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艺术。我们作为教育的艺术家,除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充满热爱.没有爱心的教育是一潭死水.没有爱心的教学就像生活在坟墓中一样.只有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热情,教育才有希望才有活力。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只有当教师用激情去播洒希望的火种.用激情去点燃未来的希望,用激情去激发生命的活力,胜利才有了保障.成功才有了后盾.  相似文献   

18.
唐向阳 《贵州教育》2012,(14):26-27
一、以爱育爱,拨动心弦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爱护和关心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温暖、感染,只有倾注了自己的爱心,才可能赢来孩子的信任与童心,才可能产生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请时刻牢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纯真、幼稚的小生灵,他们脆弱、敏感,需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脑力劳动,体育教学中传授技术、技艺知识,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脑的思维活动物质基础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需要通过体力劳动(自身锻炼)等来达成,它们又是相互促进的。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经过20年的教学,发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们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爱心与奇迹     
盘周莲 《广西教育》2009,(31):29-29
“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既可以唤醒他们美好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可以产生情感的交融,有了和谐统一的动力,教育才得到升华。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是爱让学生学会做人,是爱让学生学会了生活,是爱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