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育内化是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因素发挥作用的最突出表现.文章着重分析了德育内化的心理活动过程.提出了促进高校德育内化应实现德育指导思想由"制度规范论"为主到"诱导创生论"为主的转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他们的德性水平;应面对现实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中的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高校的德育的教育效果,必须认清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掌握其规律,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此,研究道德内化对于更有效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德育内化是德育内、外因的积极因素有机结合,或德育外因的积极因素有效地作用于德育内因的消极因互的结果,德育内化的一切有效策略都是基于对这一关系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德育内化的实质是德育内、外因相互作用的正方发展,是学生内在思想转化过程与外部环境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强调用德育外因的积极因素作用于内因,并强化内因的积极因素,消除、削弱或转化德育内因的消极因素,顺利实现德育内化.  相似文献   

5.
德育内化是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因素发挥作用的最突出表现。文章着重分析了德育内化的心理活动过程。提出了促进高校德育内化应实现德育指导思想由“制度规范论”为主到“诱导创生论”为主的转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他们的德性水平;应面对现实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内化的必然、条件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阶级以来 ,教育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和社会服务的。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把自己的观点、意志传播给青年一代。而德育则是主要的传播手段和途径。德育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体现 ,是维护统治阶级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 ,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 ,都十分重视德育。但是 ,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德育并内化于心 ,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一、德育必须重视学生内化高等学校德育是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个性心理的形成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实践。德育过程是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培育。本文从德育内化的必然性,以及学生内化的条件和机制,论述了学生内化对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虽然只有20个字,但是要做到、落实却很难。君不见,墙上贴着“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的标语,但校园里的水笼头不时可见人去水长流的现象;走廊里有“请不要随地吐痰”的告示,但地面上却照样痰迹斑斑;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人都会说集体主义,但不少人行的却是个人主义……不是教育过了吗?不是背过、考过了吗?学生的道德水准咋不见提高?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今天,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生的品德认识是德育内化运行过程的基础,为了顺利运行德育内化过程,要求教育者要掌握学生的品德基础,传递德育信息;健全教师集体,提高教师集体的品德认识;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实现品德认识的升华,更好地促进德育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多元化价值并存的时代,传统的学校德育却仍在按照一种所谓的理想模式在灌输德育理论,采取强调单纯的道德知识灌输或单纯的道德行为训练的“说服式”和“管教式”的德育模式,由于它不重视品德内化过程,所以弊端多多,德育实效差。通过品德内化,就能较好地引起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新需要和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从而能更好的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职德育重在促使道德内化。个人信念是道德的根本作用方式,道德要求可以内化为个人信念。显性德育是道德内化的主渠道,隐性德育是需要重点建设的渠道,自身道德修养是道德内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内化这个心理学概念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内化的原理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13.
德育在公民道德内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公民道德内化的重要基础、核心内容和必要条件三个层面阐述德育对公民良好品格的形成、道德境界的提升以及对社会广泛性道德规范体系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德育教育务必体现出时代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德育教育内容以心理素质教育是突破,职业道德教育是重点,德育理论及实践的提升是保证,推进高职德育创新。道德内化的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基础,其是主渠道是显性德育,需要重点建设的渠道是隐性德育。  相似文献   

15.
关于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受教育学会做人。德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以行为为主,行为与认识统一;二是以身教为主,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要使德育落到实处,教育者要自觉地倡导主体论,反对客体论;倡导内化论,反对灌输论;倡导独立论,反对顺从论。同时,教育者要学会运用练习、锻炼、自省、慎独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现状,进行了成因分析,并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可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深化社会实践、整合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选择”等维度提出构建科学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内化机制,以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吴瑶 《文教资料》2010,(30):171-173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巨大困境和严峻挑战。德育理论研究者及一线工作者必须改进和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和机制,而改进与创新的基本路径之一就是更加重视大学生对德育的内化。本文在分析高校德育现状,以及德育内化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德育内化状态的具体症结,以深入剖析该问题的内部原由,从而为该问题的实际解决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8.
姚萍 《班主任》2000,(8):5-6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1)对于教师的“说理”教育,学生视为耳边风。而当学生不接受意见、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时,老师就发牢骚:“不是没教育啊!该说的都说到了,就是不听话。”(2)教师只抓行为习惯的训练,忽视教育过程中“晓之以理”的思想疏通工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分析人的认知结构,阐述教育影响内化为主体观念的心理过程及其心理机制,指出认同点是内化的关键,建议高校德育工作应从创设教育情境,激发主体内部矛盾,强化认同点入手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促进“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