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霞 《华章》2007,(6):145-145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境深远,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一个好诗人,往往是心包万千、神游八方、情感丰富、物我共融,不受时空限制.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就是这样的诗,人就是这样的人.读徐志摩的诗,恰如听一曲曲如泣如诉的好歌,挟带着一股强大、雄浑又婉约的穿透力量,将读者一下带入他的诗歌意境中,诗人的爱恨情愁,诗人的喜怒哀乐,统统展现在你面前.在这人与人、物与物,情与情构建、交织而成的意境里,你将会被深深打动,仿佛在一瞬间就被诗人带入到或是凄婉哀转、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里.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诗歌创作中,不少作品因为缺失意象和意境而严重削弱诗美。针对这种倾向,本从诗歌创作的艺术要求出发,阐述了意象和意境创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意象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中创造的一种富有诗意、高扬个性、在想中可以内视的观念形态,是诗人内在情感与外物表象构成的审美契合,是诗人将现实生活转化为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既是诗人“神与物游”、“神用象通”不可缺少的桥梁,又是沟通诗人与读感情和认识的桥梁。意境则是整个诗的意象体系构成的有审美和认识价值的情意境界,是意象的综合和升华而体现的整体性的诗意,它与意境相互作用,存在着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作还指出了意境格调的高下,不能单以思想性的标准去判别;只要是真善美的意象升华而成的境界,都应视为高格调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王维是田园山水诗人,它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两者在诗歌意境创作中有相近之处,也有代表诗人个性的一面。被喻为田园山水诗创始人的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成为楷模,对后代田园山水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王维则以幽静清雅的诗歌风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4.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里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所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进行意境分析,就是要求学生将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意境,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先后曾有王昌龄、皎然、司空图分别提出“诗三境说”、“取境说”、“韵味说”,从诗人的角度阐述了各自对意境营造的独到见解。另外一些诗人的诗歌理论对意境的生发也多有涉及。唐人对意境现象进行思考的深度、广度以及参与研究者的数量超过古代其他任一时期,自发形成了唐代集体性参与意境学说研究的局面,从而形成了唐人对意境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集体性特色。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一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所能到达的最优美崇高的境界。诗人在创作童诗时往往对偏爱的色彩词汇进行挑选、妙用,使童诗的意境更加纯净、明朗、和谐、富有层次。童诗对色彩的妙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单色勾勒画面来表现意境的纯净美;二是以巧妙的浓淡搭配来体现意境的层次美;三是以双色对比的效果来暗示意境的象征意味;四是以多色映照的方式来表达意境的情感倾向。诗人巧用色彩色调为儿童打造出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的童诗世界。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意境 ,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是诗人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诗歌创作中 ,巧妙地化用或借鉴前人诗歌中的意境 ,必须对意境进行再创造 ,否则 ,就会沦为平庸、陈旧 ,甚至有抄袭之嫌  相似文献   

10.
张杰亨 《海外英语》2016,(15):137-138
意境是古诗的灵魂,是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意境的解读自然成为理解、翻译古诗的关键。该文从维索尔伦语境适应论的视角解读王国维先生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提出语境的动态解读与构建有助于诗人与读者的语言交际,翻译诗歌应保留原诗的意象,以意境再创设为要,从而在意境再创设中实现"化境"。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揣摩意境,就是通过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诗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相似文献   

13.
论"意"与"境"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意境——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做过论述,今人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被它所囿。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发端,结合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代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人的诗歌创作,诗歌鉴赏和诗歌审美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正是本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要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创造的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最真切的诉说。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从而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概括诗的意境:有我之境,元我之境。诗人在写诗时会进入这两种意境,而在诗里也着力营造这两种意境。那么,我们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该让学生用哪种境界赏析呢?多数小学生在诗歌的鉴赏中,都会侧重对诗本身的理解,而对其意境却几乎不深思,原因跟学生有关,跟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艳飞 《考试周刊》2012,(78):21-22
在中学阶段.诗歌鉴赏需要学生理解意象及意境的基本内涵,并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继而在诗歌中鉴赏由诗人组合意象而形成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7.
王桂珍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2):34-35,37
王维山水诗独特诗歌意境的生成,源自于诗人本真的生命状态,是中年后的诗人受佛禅及老庄思想的影响,早期入世心理发生了转化,从而形成了冲淡宁静、自由超脱的生命情调,并且外化成其山水诗空明隽秀、清幽深远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鉴赏古诗词意境的方法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诗歌以抒情为目标,诗中的图画和场景是诗人情感发生的触媒,诗人往往提取几个意象,略加描绘便化景物为情思,转而抒写主观想像、内心独白和心中的种种感应,从而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诗歌无论长短,都要研究意境,2004年福建高考古诗鉴赏题就要求考生体味宋诗《秋夜》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尤其应该注重意境的感受、品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