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有一个非常严肃的传统,向来将游戏看作与严肃的事情不相容。“游,锦旗之地流也。”(《说文解字》)其本文为“古代边缀旗帜正幅下面下沿的垂饰”。引申为“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鉴于是人或动物在水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加美·尤伊斯执导的影片《上帝也疯狂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哲学,它将现代社会中的喜剧元素与生态环境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三个维度入手,突显了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表达了对于人、自然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在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精神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解读影片中的生态哲学理念可以为我们构建新型生态和谐的现代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因集中体现其生存状态和折射人们生态意识而成为小众/大众,民族性/国际性的至关重要的话题。美国当下的动物电影运用动物等意象,不仅揭示了美国启蒙理性下科技进步背后的生态危机,同时对启蒙辩证法进行深刻反思:新技术革命下的工业文明的盲目发展使得动物成为试验品和消费品,导致人和动物、人和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疏离、异化和扭曲。动物题材影片集中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思考了启蒙危机导致的生态困境出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动物之神》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12岁少女艾莉丝·维斯顿在自家经营的马场的一段成长经历,全景式地呈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被异化的关系。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对作品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话语分析,可以挖掘出隐藏在文本表层的语言使用动机,深入阐释人物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揭示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单一的价值评判模式对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的扭曲与破坏以及作者对构建和谐生态社会的期盼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取题广泛,大多涉及家庭、爱情、道德、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其作品中,他常巧妙借助一系列意蕴丰富的动物形象,深入探讨人与社会、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犀利地直面社会问题。从生态理论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阿尔比的代表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最典型的动物形象——山羊,以揭示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探讨作者通过作品所展现的人类生存状态,从而深入发掘出阿尔比借助山羊原型隐含在作品中的对人类生态文明日益恶化的担忧以及对生态和谐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是当代苏联文坛的佼佼者,其作品通过对幻化世界、动物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刻画,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了人与自然的新内涵、新关系,辨证地分析了当前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全方位展示了人类的生态危机,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危机,以超前的生态观来呼唤现代人的生态良心,引起了读者对当代现实世界生态问题的认真思考,以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长久地相处。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萨满教生态观是在其游牧生活中形成的,这种以人、畜、地为基本生产方式适于生态规律,将蒙古族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等视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脉络、指导思想。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蒙古人的理论价值。这不仅对蒙古族,对全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界,形成和谐生态自然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列奥那多·达·芬奇说过"在一幅涂鸦的画中,一定能找到一个奇妙的构思。那些愿意专心致志地盯着那幅画瞧的人,可以从中辨别出一些人形,各种动物,一个瓶子、几块岩石、大海云朵、树叶和一千种其他的东西——就像钟声能使每个人听到他想听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李传锋是国内较早具有生态自觉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变:由直接写人反映时代社会的变革到写自在性的动物以折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丑陋,再到注重写自在自为的生态动物小说。其生态动物小说主要通过塑造自在自为的个性化动物形象,反映在生态环境破坏的境况下,野生动物艰难生存的悲剧命运,蕴含着深沉的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生态审美追求。这种创作观念有助于克服“文学是人学”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萨满教生态观是在其游牧生活中形成的,这种以人、畜、地为基本生产方式适于生态规律,将蒙古族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等视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脉络、指导思想.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蒙古人的理论价值.这不仅对蒙古族,对全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界,形成和谐生态自然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创作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思想在贾平凹创作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其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散文中,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自发性;在其世纪之交的长篇小说中,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探索,具有自觉性。构成贾平凹创作中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因素是禀赋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山水诗影响深远。已故诗人蔡其矫,一生创作甚丰。他的大自然抒写,既继承了古诗的优良传统,又将古人的出世思想变为现代人的入世思想。他后期的生态诗作,尤其显示了诗人先于同时代人的生态平衡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了秦牧的一生 ,论述了其散文的主要艺术风格 ,评价了他对中国当代散文事业的杰出贡献 ,并确定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即 :秦牧是中国当代首屈一指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现状与建设生态城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被认为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生态城市”热正方兴未艾,但是当前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管理机制都不够成熟,很多领域有待探索和研究。笔者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城市的内涵。并针对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视角对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剖析,展示出海明威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在作品中海明威对自非洲大陆的旖旎风光流露出热爱与漠视的复杂情感,对非人类生命蹂躏中又掺杂着悲悯的情怀,体现了其矛盾的生态自然观。最后指出作品对于我们的生态启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我们应爱护自然、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6.
诗歌创作决定的因素是“才”还是“学” ,古往今来有许多不同的争论。其实“学”与“才”是不同侧面互为作用的一个合体。首先是“才”的“大小”“奇”“犭益”离不开学。人在学与力索的过程中劳逸深浅不同 ,体现心智的灵明程度也不同。人在与外物沟通时有“耳听”、“心听”、“神听”的不同层次。所以体现在诗的境界上也有或“执情强物” ,或“超越其形” ,或“神凝形废”的不同境界。另者 ,“才”对艺术成败又起决定作用。诗人只有在怦然所动 ,灵性将至的情况下 ,才可生情 ,情可生文。总之 ,诗产生于性灵 ,博学又要以培养触激性灵。更重要的是诗以识为主 ,“非识则才学俱误”。  相似文献   

17.
许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章学家。他一生写作不辍,著作等身。文章内容广博,文本齐备。在文章理论的建树上,他主张文质统一。文德一致,师古必须随时,讲究文章为社会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8.
Satyabachi Sar 《Resonance》2015,20(7):575-604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life and career of the versatile genius, Asutosh Mukhopadhyay. The article offers a few glimpses of his mathematical talent and contributions to mathematics, and of his efforts to propagate and foster the study of and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19.
英国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还乡》集中反映了他的生态思想。对埃格敦荒原的描述体现了哈代的生态整体观:自然环境不再纯粹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具有积极的生命形态和独立的生存意蕴,人物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生态体系的一个组成要素,与自然环境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对荒原动植物意象的刻画,表达了哈代对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生态渴求及对非人类生物形式的同情与关怀。而哈代对主要人物与自然的三种不同关系(亲近自然,远离自然,回归自然)的对比述写则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生态主题:人类只有和大自然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