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是德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人性可变是德育何以可能的前提,使人性升华是德育的根本目的。当前高校德育对象具有"经济人"、"主体人"、"复杂人"等特点。德育创新只有以此为基点,切实转变观念,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才能进一步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反思中国当前教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正确认识中国当前教育的弊端。教育者应从培养人的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基,倡导人的个性发展等方面去反思中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逻辑起点是对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进行回答所依赖的关键概念,直接影响到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影响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起点是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前提和基础。依据逻辑学关于逻辑起点的科学定义和内在规定性,提出了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问题,藉助于教育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认为体育课程文化本质是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通过缜密思考和科学论证,得出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不仅在于通过传承文化而生成文化,而且在于使人"成为人":成为体魄健壮的人;成为精神丰满的人;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这是体育课程文化存在的逻辑前提,是形成体育课程文化论的重要基石。与此同时,对体育课程作为文化传承工具的逻辑和角色进行反思,使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是"好"生活的主旋律.对热爱生活者来说,幸福就是一种机缘,是对他们执著生活态度、卓越品性的一种奖赏.为了幸福的教育原理就是将学生导入幸福之"道",进而让他们自由地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教育必须诉诸于对学生需要、理想的引导,关怀、体悟能力的培育,关涉幸福之品性的砥砺以及鼓舞学生去创造生活等行动来努力成就学生的幸福生活.幸福之教是可为性与不可为性、直接之教与间接之教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属性的反映.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类事物或属性与另一类事物或属性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客观事物或属性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形式逻辑不可能去研究它们之间的一切关系,而主要是从事物或属性的质和量两方面去研究这种关系的.事物的质和量,是事物之间的最普遍的关系,是一类事物区别于它类事物的本质点.事物的质在概念中的反映就是概念的内涵,事物的量在概念中的反映就是概念的外延.因此,逻辑学研究概间的关系,就是从内涵和外延,特别是从外延方面去研究的.例如,同一关系就是两个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以"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为教育内容的人文教育;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传承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台湾光复后,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曾为创造"台湾经济奇迹"培养了很多人才。但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取向的教育政策主导下,日益显现所培养人才的人文素质的缺失。高职教育开始对职业教育"工具论"和"本质论"的反思和觉醒,应运而生的是通识教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树立全人化的教育理念,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实施内涵丰富的课程分类,对高职学生安身立命,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鉴于此,大陆高职院校可以从中得到四点有益的启示:一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二是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三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四是建立胜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体育生活化"被普遍地置于常识语境中讨论。实际上,对"体育生活化"多重语境的解读是可能的。在现代性语境中,它是对现代性和体育自身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在政治语境中,它指涉体育"去政治化";在经济语境中,它指涉体育"去商业化";在文化语境中,它指涉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同步地消除体育歧视文化和建构体育认同文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体面"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果说体面劳动表现为劳动者充分享有自己拥有的权利,那么体面社会则表现为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是劳动者体面生活的强力依附。体面社会何以可能?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它才能变为现实?关于体面社会的思考,既是把人作为出发点,又是把人作为目的进行阐释的,其维系了价值共识、自由正义和人是目的这样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哲学价值论的人学基础的思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直接关涉到哲学价值论合法性问题.但如何来理解这种人学基础,至今依然存有许多令人困惑的地方.首先,它没有解决好"一般价值"何以可能的问题,即价值在哪里会被给予又怎样地被给予;其次,它没有深入到价值选择中的人与自然、他人、自我的关系,即人性应具有的合理化标准.所以,仅承认人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和认定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对以上两个问题做出细致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视角来看,学以成人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假设与未来指向。学以成人成为技术化时代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一方面体现为学校教育是技术化时代人阶段性个体化的必经之地;另一方面体现为学校教育是技术化时代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场。何以成人:技术化时代学校教育的重新定位,需要将技术与生命进行融合,以构建学校教育的成人生命源;将技术与文化进行耦合,以打造学校教育的成人文化基;将技术与社会进行融汇,以扩宽学校教育的成人社会网。  相似文献   

12.
柏奕旻 《美育学刊》2022,13(1):17-24
"十四五"时期,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愈发突显,乡村美育的思路、方法问题需要获得合致现实境况的回应。深入我国乡村审美文化经验,从中提炼标识性的概念命题,既富有理论意义,还将为引导乡村美育乃至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方向发挥有针对性的作用。现代日本的"民艺"方案作为他山之石,能够为我们思考当前的时代课题提供参照和借鉴。"民艺"美学发源于乡土,立足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批判,探索建立反思现代性"艺术"的审美范畴。这份方案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却为带动百年来日本乡村建设发挥积极持久的作用,由此为探询何为有效的乡村美育、乡村何以走向自我美育等课题展现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是一个与福利有着紧密联系的社会学名词,可以将它看成是"社会"与"福利"的合成词。至于什么是社会福利?对此有多种回答,可以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有不同答案。大多数欧美国家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将社会福利理解为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住房事业和各种服务事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财政补贴。我国则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将社会福利理解为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社会福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社会福利能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各种需要;社会福利能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福利能缓解初次分配领域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教育经验是基于教育并通过教育而产生的活的体验的一种凝结和积淀。教育经验的意义在于,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智慧生成的根源;教育反思的素材;方法凝练的前提。教育经验的局限体现在,经验是感性的、守成的、底层的和个性化的。教育经验超越的路径是:理论援手,实践反思,方法凝练,科研写作。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他人或自身教育故事的叙事研究与反思,从中获得经验意义的实践活动就是故事教育。故事教育能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一名自主反思式实践的教育者,从新手转变为专家型能手。从日常教育经验和现象中进行持续性地、自主地故事教育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学校党支部如何为教科研发挥作用,使科研工作顺利实施?近年来,我支部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甜头。一、攻占教育理论的制高点人类在21世纪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创造,总结新经验,构建新模式。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科研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墨家教育哲学具有显明的现代性特质,因其精神内核与现代性暗合共通。墨家教育哲学的核心是"教天下以义"。"义"是管理国家和人间世俗事务的通行规则,其培养目标"义人"可以获取可见物质利益和外部社会奖赏。墨家教育教导人们彻底投身于人与人共同生活的世俗世界,脱离古典教育把人的心灵引向美好高贵事物的范畴。墨家教育哲学中的实用理性取向,教育承诺实现人的功利价值和理性,为"尚同"国家培养适用人才的政治抱负,都暗合共契于教育现代性的价值诉求。以已经完成的墨家教育哲学,去反思尚未完成的教育现代性问题,应当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受实证主义知识观影响,当代教育成了一种主要由科学思想支配的活动方式.对教育片面的认识导致了教育功能意蕴的缺失.教育的前提、对象和结果都是活生生的单个人.教育是主体生命投入,在体验、对话、交往中开启人的蒙昧,教人以自由精神,继而唤醒人的灵魂,赋予人不断创造自己和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让人不断走出自我,建立更广阔意义上可能的我、可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现代设计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学科 ,多学科的高度交叉、动态化、电脑化是它的特征。研究它要从两点入手 :一是从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去考察 ,考察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关系 ,明确今后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二是从现代设计的本质特征上去研究。研究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如何从艺术对设计的影响、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去分析。这样就可以找到现代设计教育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评价对象的现代教育评价,其侧重点和视角,在人文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中,越来越转向基于"人"的观点.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作为评价对象--人的发展.然而,这种转向和侧重的程度还是有很大程度的有限性,教育评价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认真审视当代教育评价的现状,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回归教育评价由来的本质,真正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人、促进人、创造全新的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