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柳州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区龙头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探讨了柳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柳州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遇到的困难,并结合柳州市具体情况给出柳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钰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96-298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日益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生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近年来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两大产业高度相关、深度互补,互动发展成为两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和生态群落等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从分立、互动、融合3个层次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互动基础因素、互动条件因素和互动环境因素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影响因素,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国、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韩国和香港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积累的成功的经验,指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提高市场化程度;鼓励创新,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重视服务业人力资源投资;注重以信息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外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2000-2009年的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采用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存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而非专业化集聚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7.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各个城市群提升竞争力的新目标。同时,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背景下,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加快动力转换的关键领域。城市群既是科技创新的集聚区,也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载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在条件较好的城市群集聚发展,是提升城市群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本文考察了中国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着重分析科技创新水平不同的城市群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其经济增长效益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与经济增长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探讨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强,对自身也有较强需求和依赖,对农业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最弱;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于国民经济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在江苏所有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辐射能力最强,而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拉动作用最大,金融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中影响力系数最低、感应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属于较典型的弱辐射力、强制约性部门.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战略对策.并提出了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投入产出法就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测度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贡献度、间接贡献度、综合贡献度方面衡量了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指出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在间接带动就业增长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辽宁省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利用2003~2013年我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通过距离衰减、经济距离和逆距离平方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检验了服务业及细分服务业集聚对于本地和临近城市技术进步的影响。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一致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城市技术进步,而消费性服务业集聚抑制了技术进步;从地区层面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技术进步的集聚效应呈U型结构。(2)在空间溢出效应上,西部地区生产性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临近城市技术进步显示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正向溢出和集聚阴影的共同作用下,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温婷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43-153
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以全国239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在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分别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比较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不仅能够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还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特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影响更大;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集聚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各异,其中信息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最大,其余依次为物流业集聚、金融业集聚,科技服务业集聚和商务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投入,其快速发展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运用1996-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引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未直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水平,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高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效率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服务经奔时代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凸现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从已有的研究采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确定的答案,在中国情境下对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更显单薄。为此,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应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发现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二者之间互为因果荚系。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与制造业之间也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的国际分工背景下,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引人注目,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也成为了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之一。本文从技术含量视角出发,并结合传统的TC指数、RCA指数对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做多层次的分析, 研究发现中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弱,十年来几乎没有提升趋势,技术含量低是其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应该重视生产者服务贸易“质”的发展,优化生产者服务贸易技术结构,提升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卓乘风  邓峰 《科研管理》2021,42(7):68-76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并未显著带动地区技术进步;(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设立国家高新区显著吸引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并未吸引对技术进步具有积极影响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内形成集聚;(3)进一步分析发现,发挥“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是吸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入区、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且“成本效应”中制造业发展、“生产率效应”中创新人才积累是最为有效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 《软科学》2008,22(3):52-56
通过对1950~2005年间美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做纵向分析,发现美国服务业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变动特征,服务业内部的流通服务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生产服务业比重趋于上升。分析表明美国生产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率、高中间需求率、高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生产率特征,其比重上升体现了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方向,并能进一步改进整体服务业增长的结构和效率水平。最后探讨了美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对我国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8.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现阶段关注的热点。选取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1992—2012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及制造业历史数据,构建VAR模型,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探讨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联动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增加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提升科技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水平是科学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选取2005-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直接效应更大;(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工业生产率、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三条路径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但存在异质性;(3)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两种中介效应均存在双重门槛,且两者在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绿色经济效率中表现出“由抑制到促进,由微弱到增强”的阶梯性特征。文章不仅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中具体的影响路径;同时,也证实了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