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诉权之保障反思我国民事起诉受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敏  高全生 《天中学刊》2006,21(4):53-56
诉权是公民的程序基本权,是第一制度性权利。诉权的实现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水平。起诉权是诉权的首要内容,我国当前的民事案件起诉受理制度有碍公民诉权的实现,因此有必要改革,应创设多种接收诉讼材料的方式,将起诉条件改为诉讼要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立案工作特点,结合对诉权的尊重和保护,通过我国的起诉和受理的现状,探讨关于初审立案的两种不同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我国近些年来热烈讨论的一种不起诉制度。将其冠名为附条件不起诉具有合理性;其性质是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待诉权;其效力应具有形式效力和实体效力;其与我国的酌定不起诉制度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区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诉法关于“被不起诉人“的提法有待商榷;应赋予尽可能多的被不起诉人以申诉权;保证被害人的自诉权及其利益。认识不起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9,(3):47-54
《专利法》第四次修改提出引入专利当然许可制度,根据现行法当然许可被许可人作为普通被许可人不具有独立的诉权,但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侵权严重,当然许可之下,专利权人多为获取许可费,容易出现怠于起诉放纵侵权行为的现象,有必要授予被许可人独立的诉权。然而,授予当然许可被许可人独立诉权在理论上存在障碍,运用诉权约定理论可为当然许可被许可人的诉权提供正当性,突破现有理论的障碍。当然许可被许可人行使诉权前,必须先催告专利权人,催告期满专利权人不作为可视为放弃诉权及诉讼利益,并默示授权被许可人起诉。诉讼中当然许可被许可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专利人无权参与此次诉讼。  相似文献   

6.
不起诉做为公诉权的一部分,是检察机关拥有的一项法定职权,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其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在检察机关具体司法实务中,不起诉法律制度还存有完善的地方,有的问题需要深层次的探讨。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搜集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找出我国刑事不起诉的法律依据、酌定不起诉的条件,指出证据不起诉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起诉再提起公诉的问题理解。  相似文献   

7.
公诉权与私诉权绝对不是各自“孤立”,它们是互相联系和补充的,并共同发展,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刑事诉讼制度所必须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下、从公诉权与私诉权互补性的内涵出发,在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借鉴之下,对完善我国的刑事起诉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的起诉与受理、调解、判决等制度分析,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的目的是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实施三年有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政诉讼领域长期存在的"立案难"问题。但是,其存在起诉要件的文本逻辑失范、立案审查标准不明确、滥用起诉权行为的防范缺失的现实困境,现行制度仍然无法摆脱行政纠纷立案受理过程中实质审查的窠臼。对此,需要探寻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实质意涵,以实现起诉要件的低阶化回归,从正当化改造的可行路径推动立案登记制的规范运行,并构建相对集中审查机制和规制滥用诉权,释放立案登记制度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立足于我国现状,分析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刑事诉讼不起诉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犯罪率的提高和刑罚目的的转变以及受司法资源有限性的限制,各国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越来越大。起诉裁量权的客观必然性和法理合理性以及可能被滥用的倾向性,使得对检察机关公诉权的制约成为必要。本文通过借鉴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的对公诉权制约措施的做法,针对我国对公诉权制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4,(3):68-70
在公诉权与自诉权冲突的视阈下,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公诉转自诉案件是公诉权与自诉权矛盾集中体现的"地带"。在这两类自诉案件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完善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可通过如下措施予以构建:明确八类轻微刑事自诉案件的具体范围、确立公诉优先原则、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限制公诉转自诉案件范围、规定只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才可以适用公诉转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于淑彦 《文教资料》2005,(26):147-148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不起诉制度中,人民检察院在作出不起诉时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法律严格限制相对不起诉的条件,强调相对不起诉的案件必须“犯罪情节轻微”;二是赋予被害人自诉权,“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两方面对遏制滥用起诉裁量权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起诉是引起诉讼程序的前提。民事起诉权的行使,是人们寻求权利救济的重要措施。为了合理、有效地保障民事起诉权,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起诉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事起诉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特殊不起诉制度的教义学分析入手,结合特殊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分析,从适用标准不明晰和救济制度缺失两方面对《刑事诉讼法》特殊不起诉制度进行审视,同时对我国特殊不起诉制度的完善提出构想,即明确适用条件和程序、扩大适用范围、完善相关的救济制度、完善被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制度,以期对我国特殊不起诉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公诉权与私诉权都是刑事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同时是互相联系和补充的,并共生发展,这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刑事诉讼制度所必须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下,从公诉权与私诉权互补性的内涵出发,借鉴了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对完善我国的刑事诉权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将法院的立案模式由立案审查制转变为立案登记制。但立案登记制自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立案难”的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要追求对诉权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兼顾司法效率。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立案制度的规定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两者的平衡。为此应当改进我国现行的立案制度,区分起诉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并在当下法治初级阶段对基于管控理念的立案制度进行辩论主义初步改造,从而更好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节约司法资源。然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入法治发达阶段之后将起诉的实质要件后置,即将实体判决要件的审理纳入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之中,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并行式审理构造”。逐步通过改革在保障诉权与兼顾效率两种目标之间尽量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2012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扭转了未成年人在司法审判中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此修正案的深入解读,理解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并对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漏洞,提出了具体意见,从而使我国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得以更加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时已被确立,该制度坚持"感化、教育、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体现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政策倾向。但是,该项制度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本文将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特征及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及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以使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20,(1):56-60
不起诉契约的达成使私人行为产生诉讼法效果,契约当事人私法自治原则与国家诉权保障的公法性冲突据此产生。为平衡法益冲突,不起诉契约的规范解释与理论本源剖析为关键之处。自古罗马法萌发的诉权理论发展规律体现私人请求权同公法程式的本质区别,私法自治不经过立法规范明确难以体现在诉讼过程与结果。同时,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权诉权,以制度消耗与司法成本为代价,公法秩序的维持不允许私法自治肆意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