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2001年8月3日《深圳特区报》上的消息《56名女工状告工厂搜身侵权》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560个字的短新闻,在众多参评作品中之所以能获此殊荣,笔者认为,从写作上来说,它主要得益于选取了独有的新闻角度。所谓角度,就是事物与人们视野之间构成的位置,也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对人、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像人们拍照一样,从正面、侧面拍照,形象的美是不完全一样的。新闻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1年8月3日上的消息<56名女工状告工厂搜身侵权>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560个字的短新闻,在众多参评作品中之所以能获奖,笔者认为,从写作上来说,它主要得力于选取了独有的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3.
4.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写新闻同托尔斯泰写文学作品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能用得上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一篇呕心沥血写出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  相似文献   

5.
“何时一樽酒,相与细论文”。据说这是读书人间的一种雅兴。当然这种“雅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是以文好、耐读、解渴为机缘方能促成的。一口气读过《中国主权不容侵犯》,我倒觉得此文很值得与读者细细地“论”上一“论”。 应该说,这是一篇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的重要评论,它较好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斗争,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在中美撞机事件中的原则立场和严肃态度。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评论一等奖,是当之无愧的。 评论发表的当天,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读者就纷纷往编辑部打电话、发信函,称赞这篇文章写得“痛快淋漓”,读了“很过瘾”,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6.
7.
新华社2001年11月18日播发的通稿《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堪称新闻精品。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题材重大,导向正确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党和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先后发出了不少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然而这些好的政策和措施传到下面,常被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所堵塞和歪曲。这些干部的不良作风,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新疆日报》2002年12月24日上的消息《首府“公款圣诞”令人担忧》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篇实施舆论监督的好新闻。报道的成功,笔认为主要得力于抓准了问题。何谓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就得把问题提出来。”可见,这里所指的问题,并不是单纯指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而是主要指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该文作者通过深入采访,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小平同志的夹克衫。这是一件因不合身而修改过作为视察南方工作装的夹克衫,作者从中挖掘出一个老共产党员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龙鸿祥 《军事记者》2006,(7):49-49,52
《包起帆的“金牌”属于谁》这篇消息,刊于2004年1月3日的《文汇报》,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当初,该消息刚刊出时,就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申城的科技界、学术界、法律界、企业界激起了较大反响,并迅速波及全国。一则490字左右的短消息,怎么能产生如此大的新闻威力呢?原因在于作者不但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而且善于反映社会问题,更善于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成功地构建了一篇问题新闻的典范。善于发现热点问题新闻报道的前提是要能发现社会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问题更需要有…  相似文献   

11.
12.
13.
9月底在京揭晓的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湖北日报》的文字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喜获一等奖。从2003年6月1日9时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当日,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自这天始,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要知道,有了135米,三峡工程才能实现通航和发电,三峡工程的效益才开始显现。无疑,2003年6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是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湖北日报的8位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通力合作,巧用简讯挑大梁,以独特的组合方式,将历史“镜头”定格;整个报道形式新颖、精巧,文字简…  相似文献   

14.
一篇好新闻,常常就是伴之有能拨动社会和读者心弦的新问题。在前不久揭晓的第20届(2002年度)湖北新闻奖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消息《5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便属此类新闻精品。 提起倒奶,人们马上会联想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现象,但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要想让读者爱读,读而能懂,读而有味、读而有获,决定因素固然是新闻事实本身的新鲜、重要,能撞得响、有分量,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新闻作品毕竟不是客观事物的依样画葫芦,在角度选择、主题表现、结构形式、文字表达上,无不倾注着作者的慧眼灵思、巧手妙构的参与。唯其如此,才能使你的作品新中出新、特中又特、活中再活、深中更深,在众多媒体众多同行的激烈竞争中,纵然不以事胜人,也可棋高一着、技胜一筹而出彩争雄。 当然,当你铺纸落笔写作时,你的慧眼灵思、巧手妙构的参与,又绝对不是主次不分,到处撒“胡椒面…  相似文献   

16.
17.
《四川彭山县乡镇干部一年到县开会375次》是新华社2004年8月1日播发的一则新闻通稿,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获消息类三等奖。这么一堆有关会议的、几乎年年报道的新闻素材,似乎还缺乏时效性,可是经过作者的“妙手著春”,却变成了一条“活鱼”、一篇新闻舆论监督的好稿。它究竟有哪些可取之处呢?抓准典型事例反映典型问题“文山会海”是个顽症,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下文,三令五申地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2004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改…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2006年7月28日《温州日报》上的《海归硕士当选村委会主任》荣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这是一篇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9.
一部优秀的新闻作品,反映的内容肯定是贴近现实生活,有新意,有份量,读后能让人思量一番的;它甚至能够指导或改变读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前进报》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通讯《“网”出一片新天地》就是这样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