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一桃是海外华文文学一位久负盛名的诗人。他走过的是一条坎坷的人生征程,但却始终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他在创作歌颂祖国诗作的同时,还架起了一座连结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文学之桥,为祖国的统一,为文学事业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云南回族老教师、老诗人马瑞麟中阿文对照版《摇蓝》问世。为国、为云南增光。他的诗作从纵向看50余年来有三次辉煌;从横向看诗人有三个视点(诗人视点,平民视点,教师视点)。他诗作的动力是爱诗的核心特色是真与美。  相似文献   

3.
因胡风事件而受难,七月派诗人在苦难中承继着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了不少别具特色的新的诗篇,无意中把七月诗派的创作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些诗篇可以用苦难而倔强的精神肖像来命名之。  相似文献   

4.
林林 《现代语文》2006,(9):99-100
顾城曾经说过“诗歌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作为文学殿堂中的桂冠,诗歌对其创作者本身的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人们在探讨诗歌的时候,都喜欢从诗歌的文本本身出发。其实判断一首诗歌是否优秀,除了诗歌文本以外,我们更应该探究诗歌创作者本身的品格修为,因为一个品行低下且毫无创作功底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诗人。真正的诗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灵魂,一个永远醒着微笑而痛苦的灵魂,一个注视着酒杯、万物的反光和自身的灵魂,一个在河岸上注视着血液、思想、情感的灵魂,一片为爱驱动、光的灵魂在一层又一层物象的幻影中前进一一他无所知又全知,他无所求又尽求,他全知所以微笑,他尽求所以痛苦。”从顾城的这段话看来,他对诗人个人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其实对一个诗人来说,良好的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他应该是“人与才的交响”,一个杰出的诗人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人格精神和艺术功力。而这两个方面的素质中,诗人的人格精神往往被人们忽略,其实在诗人创作过程中它是尤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诗人的读者意识樊宝英中国古典诗论是一种泛接受美学,自始至终跃动着一种强烈的读者接受意识。它既关乎诗歌的作品论,又关乎诗作的接受论,同时又关乎诗作的生成论。在中国古典诗论中,作者、作品、读者三者往往是三位一体的。中国古代的诗论家从来不脱离诗作...  相似文献   

6.
7.
马华诗坛的一种独特风姿──江天诗歌创作论岳玉杰在马华文学本土化的进程中,江天的诗歌创作现出一种独特的风姿。80年代末期以来,他出版了三本诗集,一本是在中国出版的《土地的呐喊》(1989),另两种出版于马来西亚:《鲁迅赞》(1991)和《神州如此多娇─...  相似文献   

8.
王阮是南宋中兴时代的爱国诗人,有《义丰集》传世。在其思想中,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主导地位,道家消极出世的思想一直与之伴随。其道家消极思想及刚正不阿、重人格尚气节的个性,使他不愿依附权臣而弃官归隐庐山。  相似文献   

9.
心与心的邂逅──论爱情冯远征爱情当是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的高度组合,是情与力的美育,它同时美化着两个人。爱情的真谛乃是一男一女各自都在生生地寻觅着另一个自己,他们不期而遇了,这是心与心的邂逅,对方的欢乐,便是对自我的最好奖赏。爱情有一种奇妙的...  相似文献   

10.
对沙城的颠覆与解构──马华女作家戴小华及其剧作《沙城》论朱立立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芙早在1929年就说过,对于新时代的女性作家而言:“小说不再是囤积个人情感的垃圾堆。”①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不断兴起,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女性作家笔下的艺术视域日...  相似文献   

11.
把对民族命运在特定时代的深切关注,民族不屈精神的独特书写与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感悟、剖析的哲理性思考相融合,是穆旦现代派诗歌的显特点,这同诗人身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所接受的化影响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人格就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整体形象的展示,是做人的尊严、道德和价值的总和。理想人格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中人们的最高推崇和令人向往的做人的模式。邓小平不仅在认识和理论上崇尚伟大理想人格,而且其实践。邓小平的人格思想及其实践主要表现为:人民至上、设计人生;不讲突话、崇尚实干;坚实果断,敢作敢为;虚怀若谷,以德报怨;严于律已,身体力行;兼虚谨慎,宽容大度;鞠躬尽瘁,保持晚节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多方面论析了七月诗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创作特点,以及诗人们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诗美,他们用笔为时代描绘出民族解放的轨迹,画出了苦难抗争的民族灵魂,勇敢地抨击时政的黑暗,呼唤“新世界”的光明与自由。文章通过对诗人们创作主题和艺术选择的揭示,表现了七月诗人们不懈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4.
无可否认,蕴藏着无限审美意蕴的自然景观和人生风雨旅程,一直是诗人进行审美判断和艺术创作的载体。它奇幻的阳光,凄蒙的细雨,刺骨的寒风,都似一股股浸透着浓郁诗意的心灵之风,吹拂在诗人敏感而多情的心灵世界里,并在诗人静盗或澎湃的心湖里掀起一阵阵或宁静或激越的稿涟,汇漾着诗人面对客观世界、审视内心宇宙的圆润诗意。在诗人凌代坤的人生旅程中,他常常驾驶着真善美的马车,感受着时代的折光,轻翼着理想的彩云,沐浴着人生的风雨,托载着人格的精神,在平静而又不平静的心灵旷野上奔腾,并时时扬起那浸润着文化底蕴的鞭子,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读者与文本的解析,指出读者反应论的精髓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动态性,摒弃 了以往一些相关的误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一世纪20年代,诗人庞德辅佐斯泰因女士在巴黎创办了文学沙龙,培养了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在1924年,他投奔了意大利法西斯,其后期作品中就包含有不合适的思想和情绪。对于译者而言,需要了解这个史实,因为它决定着译文语言的使用、译者的态度和内涵的合理表达。如果没有了解这种种背景,错译就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政治人格和道德人格是构成韩愈儒家文化人格的两个方面。韩愈的儒家文化人格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积极用世、尊道奉君的政治人格要求与无人汲引、屡遭贬谪的尴尬现实相矛盾;中正平和、有益教化的道德人格要求与不平则鸣、好奇善谑的真实个性相冲突。儒家文化人格在这两个方面的矛盾渗透在韩愈的文学创作之中。这集中表现为:批判现实、振兴儒道的慷慨之作与急躁冒进、妥协不安的诗文痕迹同在;文从字顺、高古平正的宗经作品与奇崛险怪、以文为戏的试验之作并存。韩愈儒家文化人格的矛盾性及其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唐代文人的普遍共性,又使得韩愈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奇崛中见平正”的深层次特点,彰显出他个人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8.
论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法学原理,就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着重阐述了我国目前法人人格滥用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发韧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我国新诗,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单就新诗1917年2月首次在《新青年》上出现,到新中国成立为止,也有32年的历史。在这32年里,诗人辈出,流派众多,新诗史呈现了复杂多样的局面。理清现代新诗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地评价新诗史上的代表诗人,对于总结新诗的成败得失,为当代新诗提供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从而促进当代新诗的创作,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李复兴教授在长期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新诗史的基础上写成的学术新著《中国现代新诗人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是一部颇具特…  相似文献   

20.
路遥英年早逝,但他的作品,他的人格,却永远地让人品味,让人难以忘怀。路遥十分重视自己的人格修养,他一再表示,真正感染读者、超越时空的东西就是作者的人格力量。因此,作家要想感染读者,就先要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 我们所论的路遥的人格,主要是指他在创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在中国西北这个特定的地理和社会文化及时代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特征或者说精神风貌。西北黄土地文化的氛围对路遥人格的孕育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生长于这个有浓郁特色的文化氛围中,其人格在这文化的浸渍下逐渐生长、充实、成熟。所以,路遥的人格透析出西北文化的特质。本文试就路遥人格的形成与特点两方面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