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的效果及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学福 《教育艺术》2002,(10):49-50
常言说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如果把“美感教育”应用于语文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得到美的享受 ,就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那么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呢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多选美文展现美许多人之所以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花钱到一些旅游圣地游览 ,就是因为那里的风景优美。语文教学也是这样 ,如果教材多选一些美文 ,同样会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像游览风景名胜那样去学习语文 ,也必然…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是美的发现者,是美的心灵的塑造者,是美的传播者,是创造美的启迪者,是一个伟大的美育工作者.他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蕴涵丰富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陶冶式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命题之一。所谓陶冶式教学就是指一种以立德审美为旨归,利用美的媒介,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审美体验,注重审美情感陶冶和学生心灵建构,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学。"我国语文教育素有陶冶性教学的传统,即把教学的过程作为陶冶的过程。关注生命的成长,注重  相似文献   

5.
把美育贯穿在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趣,提高美的品味,培育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既是一门科学知识,也潜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语教学应充分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的调动和培养。才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的是双重基础的工程,即趁学生"风华正茂"之际,帮助他们打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理当满怀春风化雨般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创设语文美育氛围,用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播美的种子,使他们对人类的光明前程向往不疑,对生活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爱憎分明,激励他们勤奋苦读,勇往直前,为把自己培养成跨世纪的栋梁之材而不懈地奋斗.  相似文献   

9.
10.
本旨在探求美术专业的语教学,如何利用语教材中大量的学作品,通过把握学与绘画两类艺术的相通点,抓住二的切合点,引导学生将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化基础知识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逐步增强人素质。  相似文献   

11.
马继龙 《甘肃教育》2011,(17):71-71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教育,语文教学应提倡审美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可见,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的学习中,陶冶性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陶冶性教学将学习的内容和目的融合到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影响。同时,陶冶性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育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审美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即从感受美、鉴别美.到创造美。感受和鉴别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感受和鉴别理性的升华。但是、二者之间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先要引导学生感受美、鉴别美,还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去创造美。如何实现由感受美、鉴别美到创造美呢?  相似文献   

15.
传说吕洞宾用手一点石头 ,石头就成了金子 ,有个小伙子看了很羡慕。吕洞宾问他 :“你要金子吗 ?”小伙子摇摇头 :“不要金子。”他要什么呢 ?他要吕洞宾“点石成金”的魔法。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点石成金”的办法呢 ?我以为就是陶冶性原则。语文教学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很有必要重申陶冶性原则 ,倡导融美育于“文道”、点化感染学生的教法。应试教育着眼于“句读”之“知”与“忆” ,拘泥于程式化分析归纳与贴标签式简单判定 ,立足于“题海”训练的模式 ,由此产生种种“小学而大遗”的误区 ,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乐学之…  相似文献   

16.
马计娜 《成才之路》2014,(20):91-9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变为“主导”,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的主人。为使“主人”这一角色得以真正确立,语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使其愿学、爱学、乐学、会学,这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而要让学生进入“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境界,就需要发挥情感的激励与调控作用。一、发挥情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学活动亦然,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伴相生、和谐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发展。语文教学应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乃语文教学之灵魂,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动力,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染上了积极的情感色彩,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走向有效与高效;倘若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失了情感因素,尽管学生也能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技巧,但却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订丁见,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审美内容,需要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