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将《中国疆域与政区变迁史》从头至尾删改一过后,又在案头堆满故纸黄卷,准备继续探索我的《徽州刻书史长编》。在金风习习的秋日里,我心神老是不定,无法进入写作状态,只得信步楼顶庭院去摆弄秋风摇曳下黄叶增多的蔬果,心中产生莫名的悲凉……楼下传来家荆紧急呼唤接吴道弘老先生的电话,  相似文献   

2.
我和戴文葆     
我和戴文葆兄的相识和相交,似乎有一种机缘。1983年6月,《出版工作》第6期刊登了他申请编审职称的业务自传,带有肯定和示范性质。当时我正在申请正高职称,他的业务自传中展现的博学多识和丰富的编辑工作实践深深吸引了我,不仅给予我写业务自传以重大帮助,同时对我的工作起了鞭策作用。此后很长时间我们无缘相见,  相似文献   

3.
戴文葆先生     
周实 《出版史料》2011,(2):55-57
那天,钟叔河告诉我,他写了篇纪念老戴的文章。我问他是哪个老戴,他说戴文葆,我才知道他去世了,而且已经三年多。我自交出《书屋》之后就没和他再有联系,也曾想过给他写信,但想想,何必呢,他的年纪那么大了,身体又不好,想做的事也很多,  相似文献   

4.
今天打开计算机写文章来怀念戴文葆同志,心情很复杂。首先是非常沉痛,像人民出版社召开的戴文葆同志追思会上张惠卿同志所说,至今不敢相信戴老已经不在人世。另外,在心中由衷升起的更多的是崇敬。戴老是中国编辑界一位不可多得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为我们的职业作了注解,树立了一生挚爱编辑工作和高水平发挥编辑职能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编辑家、出版家、著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戴文葆同志因患小脑萎缩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不幸于2008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原老书记杨才魁同志于2008年2月11日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1923年出生在曲阳县杨砂侯村。自幼就是同村娃娃们的孩子头,大家都听他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村子里的人看到杨才魁聪明能干,与众不同,都纷纷称赞:这孩子啊,长大后肯定有出息。  相似文献   

7.
我挥笔在稿纸上写下这个题目,无意中看到桌子的右边一沓稿纸上也写着这样一个题目,我正在思绪无边的乱想写什么,不知是什么时候写下的这个题目。啊!已经一年多了,好长时间未曾写字了,这是去年春节刚过为纪念我家宅院被日寇烧光七十周年,而想写点什么,由于题目写下后,牵扯到的事太多,心情太重未曾写下去,只写了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8.
《射水纪闻》是戴文葆在逆境中所作的方志作品,更体现了他在特殊年代忧国忧民、尽所当为的品格。分析其跋语形式的评论可以看出戴文葆是一个勇于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对党和国家大事常有深入、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射水纪闻》意义特殊,需要给予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雅寒 《出版广角》2018,(12):82-84
戴文葆先生不仅在编辑史和编辑学上有深入研究,对未来编辑人才的培养、编辑活动的规范和开展以及选题策划等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给现代编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为编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戴文葆写给我的信,需要办理的,当时就转给有关部门处理了,如1995年5月,他在韩国参加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学术会议时得知,韩国学者利用在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内发现了唐印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实为中国流传物),鼓吹韩国是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国家,回国后专就此事写信给我,我很重视,当即批送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写出有理有据、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章,予以澄清;并嘱有关单位注意事态发展,在相关外事活动中进行有理有节的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23日凌晨,著译等身的翻译大家杨宪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归,享年九十四岁。  相似文献   

12.
胡德培 《出版史料》2006,(2):96-100
楼适夷同志,我们习惯地称呼他楼老或适夷同志。1905年,他诞生于浙江余姚,显然是我们的老前辈。没有想到,在他已过八秩高龄的时候,我与他却有一段直接的亲密接触。一1987年初,我受命到《新文学史料》担任副主编。当时,牛汉是主编,楼适夷是顾问。他们都年岁大了,平时不到班上。3月14日,我随主编牛汉及编辑部的李启伦、丛培香等同志去楼老家里,看望他,并请示工作。楼老已是八十二岁高龄,仍时刻关心国家、关心革命,从编辑部的工作谈及文学界、出版界的状况,并且不断谈及党和国家的大事,询问情况,发表感慨和议论,表现出一位老同志、老革命的热忱…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8日1时,我最最敬爱的张厚生老师在坚强乐观的与癌症抗争整整两年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66岁,追悼会于8月10日举行。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2010,(4):24-24
出版大家爱书如命文采风流惊四座 传世精品下笔有神花团锦簇垂千秋 2010年9月14日下午5时40分,范用同志在协和医院病逝,享年八十七岁。  相似文献   

15.
王保民 《新闻窗》2009,(2):111-111,116
刘淑贤同志是1950年就参加贵州日报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也是一名离休干部。今年春节前腊月二十九,党支部的几位同志还去她家中慰问,大家谈笑甚欢,年初三她就病故了。噩耗传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7日是我国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戴文葆逝世四周年,宋木文先生写了三篇怀念戴文葆的文章。前两篇分别发表于《中国编辑》和《出版发行研究》,本刊特发表其中第三篇和邵益文先生的文章,以缅怀这位编辑出版先行者。  相似文献   

17.
《射水纪闻》从原始文稿到整理成书,主要靠曲家源、白照芹教授夫妇的忘我劳作和精心编纂。此间,戴文葆与曲家源书信往来频繁,倾心交谈。前不久,照芹教授又把全部信件交出,为戴文葆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得知杨宪益先生病重住院后.我心中曾闪过不祥的预感,没多久传来他不治仙逝的消息,虽然有点心理准备,但又一位前辈长者永远地离去,还是令人伤感不已。以往与杨宪益交往中他所呈现的不同形象,变化着在我的脑际翻腾。说他是翻译家、学者、酒仙、诗人,这些都对,但我又想到,杨宪益留给我更为突出的印象却是:一位于事于理都十分明白的人,尽管他常常自称“糊涂”。  相似文献   

19.
20.
我的爷爷路大荒先生,原名鸿藻,字笠生,号大荒山人。生于1895年2月14日,1972年6月6日去世,享年78岁。爷爷路大荒降生于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菜园村,菜园村向东南六里地,就是蒲松龄的家乡蒲家庄。蒲家庄与菜园村世代联姻,而且同在般阳河畔,处于相同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之间,青林狐变,秋坟唱鬼,正是蒲松龄当年所迷恋的乡村意境,对于幼年的爷爷同样是耳濡目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