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文字规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规范要兼顾语言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要有开放的、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约定俗成、逐渐规范"和"词竞众择、适者生存"应成为新词新语规范的总原则。港台新词语的吸纳和运用要以贴近内地现实生活,有理、有利、有节为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所区别,有取有舍,吸取不瞎取,使用但不滥用。  相似文献   

2.
颜娜 《语文知识》2013,(2):47-48
本文试图对新词语的干预方式做出大胆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具体操作步骤进一步细化,旨在使我们的规范化工作能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经济类词汇在社会经济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大背景下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经济类新词语的构词方式加以分析,研究表明,经济类新词语主要通过词缀构词、多音节构词、数字+英文+汉字构词、谐音比喻造词四种方式产生.  相似文献   

4.
从两个方面,对柏拉图所持的语言观进行初步分析。第一部分,结合柏拉图的哲学体系阐述其语言观;第二部分,则将柏拉图语言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性具体表现为:新造词、外来词、行业词、网络词和方言词。新词语能够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与社会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语言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客观需要。对待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性应持平和心态,全面客观分析新词语的流行性,科学合理规范流行性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6.
社会语文教育应弱化"规范",倡导"典范",树立"示范",从而保证语言文字规范政策的推行.由社会语文教育规范观引发了维护语言环境原生态的思考.语言环境的原生态指两种情况:一是作为母语文化的方言生态保护;二是语言环境对语言变化的自然生态维护.  相似文献   

7.
方华 《现代语文》2008,(1):19-19
本文着重讨论了新词语规范的有关问题,以为应以"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为指导思想,以"约定俗成,逐渐规范"为基本原则来指导新词语的规范,并就"新词语规范存在的四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新词语则反映出社会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折射出当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快速发展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词语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对其如何进行规范已提到日事日程当中。对待新词语要宽容,要有"词语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不能用一般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语,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它们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词语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是语言中的新鲜血液,及时敏感地捕捉这些新词语并在语言课教学中加以分析和运用,就能使语言教学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12.
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神话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中,语言创世神话反映了语言产生初期的面貌,体现了先民对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和作用与功能的质朴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语言创世神话的解读,来考察先民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3.
从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分析和论证了其对文字作用的贬低;继而分析了柏拉图的记录者身份,探讨了柏拉图如何试图消解文字与言说的尴尬关系;通过比较柏拉图与孔子、庄子的语言观,进一步探讨了文字与言语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新词语发展成为规范的新词语应该符合表义需要、意义明确、合乎造词法、普遍使用这四大原则.表义需要是前提,普遍使用是外在的推动力,它们共同构成了新词语的社会基础;意义明确是内涵要求,合乎造词法是形式要求,它们共同构成了新词语的语言基础.四个因素互相影响,又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苗 《文教资料》2011,(4):24-25
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多元文化与多元社会生活使新词语比以往更为活跃,新词语也因而显现出多元特点。以网络语言为主的新鲜元素在为语言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语言规范形成了冲击。合理引导语言和谐问题,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从跨体式新闻语言看传媒语言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常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向广大的受众宣传政策法规、传递信息、普及文化科技、进行审美娱乐等。其中,由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传媒语言及其规范问题,直接关系到大众传媒功能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水平。本文结合大众传媒的功能和语体学的理论,以跨体式新闻语言为例,并在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传媒语言的规范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语言哲学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英美派语言观主要表现在切断了“存在”与“语言”的关系,否认或悬置形而上学本体问题。欧陆派语言观主要侧重对“前谓述真理”的关注。笔者认为这种语言转向并不是一种突发性事件,早在古希腊两大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可见两种语言观的端倪.笔者希望通过对英美和欧陆两种不同的语言观的对比来重新审视海德格尔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双音节、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释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求对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新词语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语言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界中关于新词语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本文从新词语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阐述,分别对汉语新词语的界定、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到了一些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教学的建议,并探讨了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反映存在"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翻译观基本都是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后期人们对于语言的本质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语言就是存在",而不再是人认识世界的理性工具,传统理论中原文与译文的关系遭到了颠覆,人们开始怀疑语言是否有确定的指称,是否能在译语中实现对等,是否能完全理解文本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