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一直是早期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习得发生在儿童认知能力的早期发展阶段,是探究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参考标准。词汇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指示语反映了说话人对所述对象与自身关系的认知,即其空间认知机制。本文通过综述前人对空间指示语的研究,展现了空间指示语的研究现状,旨在基于空间指示语的使用,探究儿童心理空间构建情况。  相似文献   

2.
主要综述了前人有关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对培养儿童的空间能力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方式对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
空间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使语言研究者深入思考汉语认知和表达空间位置与空间关系的方式和手段。通过对汉语事实的深入挖掘,《汉语空间短语研究》分析了汉语空间短语的类型和共性、历时发展变化、内部成分的选择及隐现机制等问题,揭示了汉语认知和表达空间位置与空间关系的基本方式。在语言事实的深度发掘中,把静态的多样性研究和动态的倾向性研究结合起来,探索“穷尽性基础上的倾向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个体成长的"场域"。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关系的社会,空间具有生产性。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域",不仅具有教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自然和人文多重属性。儿童游戏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也不仅仅是与儿童相分离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研究空间转向的趋势下,应加强教育空间的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一向忽视对空间的研究,对空间概念尚无明确的、合理的解释,因此要么不用空间概念,要么随意使用。已有关于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的文献,对空间的解释依然是传统地理学主客二分的"物理空间"概念,忽视空间作为"关系社会"的研究,并且缺少"教育空间"研究。因此,儿童游戏空间作为教育空间,其研究应借鉴空间生产理论,给予"教育空间"观照。本研究基于社会空间和教育空间的理论探讨,尝试从学理上分析儿童游戏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儿童与游戏空间的关系,儿童游戏与游戏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接着梳理儿童游戏空间的类型,最后以儿童幽默游戏空间分析来观照儿童游戏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必然兼有共性和个性。莱考夫根据隐喻的概念系统,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空间)隐喻、本体隐喻三类。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和理解的。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以及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汉英语里大量存在的空间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来考察汉英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方面以圾对状态、时间、数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空间隐喻化认知的异同,深人分析隐藏在其后的原因,以对期研究语义引申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母语干扰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空间认知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对空间认知能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空间认知能力的概念,其次分析了空间认知能力的属性,最后基于属性多级化模型的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空间关系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关系之一,由于思维的隐喻性,人类用体验到的空间关系来帮助认识外部世界。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西方认知语言学研究来揭示认知对空间隐喻的产生和理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了实验方法,儿童空间认知的结果,从具体的儿童空间认知包括概述了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特征研究,以及长度、区域发展、空间形式和推理能力概述。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视空间表象能力是儿童空间能力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在对表象实质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就目前已有关于儿童视空间表象能力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以及视空间表象能力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进一步研究儿童视空间表象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空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其实包含了两个不同的视角,一是关注“语言叙述的空间”,一是关注“语言存在的空间”。所谓“语言叙述的空间”是指人怎样通过语言认知空间;所谓“语言存在的空间”是指人怎样在空间中组织语言。“对举空间”是“语言存在的空间”重要课题之一。在“对举空间”中,由于格式塔效应,语言符号的呈现方式、结构关系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促使“非法句”合法化。  相似文献   

11.
吴庆丰 《现代语文》2015,(1):138-14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人的思维模式,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产物,也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用语言来表达。汉语"在+处所"空间范畴反映事物发生和存在地点或位置,也体现了汉语对空间范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空间认知系统和认知习惯,因此英语中对空间概念的表达也和汉语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在+处所"和英语介词"at、in、on"在表达空间范畴时差异的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对空间范畴表达的不同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通过对汉语的"上、下"空间关系为代表和英语的"UP/DOWN"作相应的对比,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状态、社会等级、数量"这四个概念域内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思 《考试周刊》2012,(3):19-20
空间指示语是语言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它是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在语言体系中的反映。在叙事语篇中,空间指示语的使用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意义构建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Levinson的空间参照结构和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对叙事语篇中的空间指示语进行认知性分析,使读者能更好地把握语篇中的空间信息,有助于读者全面地理解整个语篇。  相似文献   

14.
空间方位认知能力是个体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对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其整体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增进幼儿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幼儿一般先认识上下,再认识前后,最后认识左右,并且经历了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幼儿先是感知理解空间,然后通过动作、语言、符号表征对空间的认识,动作表征先于语言表征。教师要发挥游戏和生活的价值,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情境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3-6、7岁是学前儿童空间能力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丰富的空间信息加工经验,能够促进与空间思维相关的神经回路的建立,为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奠定生理基础,使儿童对空间智力活动感兴趣,减少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在这一时期,为儿童提供有语言指导的建构类、设计类、地图类游戏,鼓励儿童运用与空间思维相伴随的手部动作帮助其解决问题,允许儿童进行自由的感知运动活动,增加动画片和儿童书籍中与空间智力活动有关的内容,都是促进学前儿童空间能力发展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儿童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表象是由感知到概念间的“阶梯”,具有直觉性和概括性。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要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儿童游戏空间集主体性、物质性、社会性、教育性、游戏性和关系性于一体,是儿童成长的意义空间。空间的完整性缺失、空间的自主性剥夺、空间的生产性沦丧、空间的生命力衰败和空间的支持系统欠缺是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失衡的主要表现。对空间意义的忽视、空间主体的缺失和空间的限制是导致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游戏空间的儿童主体地位,以"空间公平"为导向、"关系均衡"为核心建立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支持系统是儿童游戏空间走向"空间均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中,空间关系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图式,是探讨人类认知奥秘的钥匙,也是把握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表达各种认知成果的基础。通过比较英汉维度形容词空间隐喻的表现特点,分析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层面的跨文化特征,并以此理析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异同。希望借此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词语搭配、语义引申及隐喻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学生认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已经很多,包括: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空间认知能力的相关研究;认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能力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认知方式对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仅涉及到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地图表征等的影响,认知方式对空间认知能力中的心理旋转、心理折叠、心理展开的影响却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