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媒体在经历了一个由摸索到取得长足发展、由追求自由到实施自律的过程之后 ,某种程度上得以自立 ,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论及战后日本媒体传播倾向的形成 ,不能不涉及战后日本由美国所实施的民主改革。本文所考察的是美国对日媒体改革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变易过程 ,同时指出作为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产物的日本媒体的传播倾向的形成过程及其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译自美国布兰底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历史系主任伯纳德·瓦瑟斯坦(Bernard Wasserstein)教授的著作<上海秘密战>(Secret War in shanghai)(霍顿·米弗林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9年出版)的导言部分.译文略有删节,文中注释由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抗战损失课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各地档案保管部门陆续公布了政府有关部门或部分地区在抗日战争中损失的调查统计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了日本法西斯的历史罪恶,反映了中国人民为抵抗侵略而付出的惨重代价。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档案馆或完整或零星地收藏有关抗战损失的档案资料,但局限于该地区或有关部门。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档案部门收藏的中国抗战损失资料较为丰富,台湾“国史馆”印行的《中国对日抗战损失调查史述》已作详细介绍。就大陆地区而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中国抗战损失调查统计资料最为全面和权威。 相似文献
5.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民国三十年十月九日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出版的《今日的师范学校》一书内容,简要介绍了抗战后1938-1941年内迁于永安的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校址、继任校长、校训、学校办学理念与做法,及其在当时对福建教育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文献和实施现状,发现存在不少误区:一是误读“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二是忽视中国的国情,三是将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当作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形式,四是将有偿服务当作向社会开放的条件.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是非网络环境下的产物,已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社会读者对文献的需要.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和人才等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指出积极加盟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将馆藏资源纳入社会服务的范围,并将自建的特色资源无条件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中法战争期间,在战场多处失利的情况下,清廷起用老将冯子材抗法。冯子材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组建萃军并投入战场。萃军组建之所以神速,既与冯子材的杰出军事才华和张之洞的大力支持有关,也与两广地区浓厚的从军风气和民众的爱国热情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人民的概念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中人民性原则实践路径,展示其生动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群众所包含的群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嬗变过程.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群众所包括的群体不断扩大,最终群众和人民所包括的群体高度重合,人民群众成为一个联合词语.实践中,群众性的线性轨迹可概括为教育鼓动群众、反映群众生活和心声、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人民性概念由群众性概念生发而来,并在中国新闻事业的实践中与党性联系在一起.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的提出,是党报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的丰富,表明党报理论的成熟;群众性和人民性原则更具实践价值,成为提升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正是由于群众性原则的实践,党性原则才有了更立体丰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文献传递服务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献传递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具体手段 ,即使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图书文献传递服务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传递服务存在的障碍 ,较详细地提出了文献传递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In 2010, the Civilians—a New York based investigative theater company—received a three‐year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o develop The Great Immensity, a play addressing the complexity of climate change. The rigorous research that the Civilians puts into each production, the balance of scientific content and public engagement, the inclusion of scientists within the artistic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effort to engage a varied audience via a multi‐platform media approach, make the project a relevant case study for curators working with public science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由把关人/把关的研究取径,对普利策奖的初评会和委员会作了系统的、比较性的分析。本文先建构了一组结构性指标来检视把关人的结构特征,然后借助一套二手的历史资料对其把关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Friederike Kind-Kovács 《Media History》2019,25(4):462-478
As ‘classical’ radio monitoring was—due to massive censorship—only of limited value for gathering uncensored information o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Radio Free Europe (RFE) relied in the early Cold War extensively on uncensored information brought out by émigrés. RFE interviewed fresh escapees not only to gain knowledge on everyday life but to als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the practice and persecution of clandestine radio listening behind the Iron Curtain. Through the lens of RFE listeners’ testimonies and audience reports from the early 1950s,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terviewing as an unorthodox method for gathering information about its own clandestine audiences in the target countries. It uses the Western gaze of individual defector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highly subjective stories of clandestine listening were captured, narratively framed and employed in the ideological battle between East and West.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