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342名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在年级、同住对象、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技能、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和社会情绪为衡量指标,分析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差异,并以心理弹性和感恩为中介,分析其对两类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预测力,得出结论:两类儿童社会性发展维度中的社会技能和道德品质总体发展良好且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意志品质发展弱于流动儿童,社会情绪发展优于流动儿童;他们的心理弹性能正向预测社会技能、意志品质和社会情绪的发展,且对社会情绪的预测力在“低→中”“中→高”两个水平段逐渐减弱;感恩在“低→中”“中→高”两个水平段分别负向、正向预测社会情绪发展。未来教育实践工作建议做到问题发掘与发展支持并重,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救助保护与关怀保障并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弹性与感恩教育并施,激发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胡樉 《现代教育》2023,(8):34-41
本研究以上海市667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总体表现良好,但发展不均衡,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相对薄弱;(2)学生干部经历、相关的课程培训以及更高的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利于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而年级升高则会带来负面影响;(3)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父母亲情感温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则具有显著消极影响。对此,家长应努力创设支持性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安全、充满激励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同时,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和机构将提升父母的教育卷入作为教育干预的重要手段,以促进受干预儿童的学业成功和心理发展。识别出可能影响父母教育卷入的因素是有效增强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的关键性环节。本研究探索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男孩和女孩父母教育卷入的相关预测性因素,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显著预测男孩和女孩父母的教育卷入水平,女孩父母的工作时间显著负向预测其教育卷入水平。在考虑了独生情况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后,父母心理因素中的父母角色活跃信念、学校效价、感知到的知识技能和感知到的时间精力仍然能够显著预测男孩父母和女孩父母的教育卷入水平。本研究表明,相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因素是父母教育卷入更为重要的预测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37名儿童及其父母、老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情绪教导、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情绪教导对儿童攻击行为起抑制作用,而父母的情绪觉察和情绪接受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不明显;(2)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在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通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儿童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学校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父母参与与初中生社会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第一,父母参与会影响初中生的社会行为发展水平,基于家庭和基于学校的父母参与在总体上都能显著提升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而只有基于家庭的父母参与在总体上能显著抑制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发展水平;第二,父母参与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提升效应和问题行为的抑制效应在男生群体中更为明显;第三,父母参与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在不同受教育水平父母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且父母参与对初中生问题行为发展水平的抑制效应也并未一致地表现出在高受教育水平父母群体中更为优越。研究发现对更好地激发父母参与行为的积极作用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河池市34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及情绪智力、社会支持在父母拒绝和青少年疏离感间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拒绝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疏离感;情绪智力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段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时,父母拒绝对情绪智力的负向预测作用和对疏离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姜旭  钱文 《幼儿教育》2012,(18):30-34
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其情绪管理能力可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子女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独生子女父母。(2)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只与儿童对发泄策略的使用呈显著相关。(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中班儿童的影响大于大班儿童,尤其体现在对儿童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养育子女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失调综合征,母亲养育倦怠可能会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研究以636名幼儿母亲为研究对象,考察母亲养育倦怠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养育倦怠显著负向预测幼儿情绪能力发展;感知协同支持是母亲养育倦怠与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中介变量;母亲的正念养育调节感知协同支持与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应构建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新格局,通过遵循幼儿情绪能力发展规律,为母亲提供心理支持,发挥正念养育的积极作用来缓冲其养育倦怠水平,为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与<儿童情绪调节量表>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334名3~7岁幼儿的父母施测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结果显示:父亲参与对幼儿情绪有显著影响;父亲的支持与规划、日常照顾、鼓励与表扬能有效预测幼儿的品行问题;父亲的鼓励与表扬能有效预测幼儿的情绪和同伴行为问题;父亲的管教与约束可以预测幼儿的多动行为问题;父亲的支持与规划能有效预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的智力、个性心理、身体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形成的态度、习惯会影响其一生。而在婴幼儿时期主要是父母尤其是母亲陪在他们身边,时时刻刻、潜移默化的对其智力、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因而父母的育儿知识素养、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农村婴幼儿父母在育儿问题上存在育儿知识缺乏、育儿内容有失偏颇、育儿观念落后、育儿方式不当的问题。为此本文也提出了改善其育儿观念,形成科学育儿方式,提高农村父母育儿素养的几点建议:国家出资在农村建立父母学校;利用广播电视大学,或者网络进行相关的培训;在社区设立家庭活动中心,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利用妇联开展妇女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选取河南省270名幼儿教师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以及情绪智力对这一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较高,且工作对家庭的干扰效应更明显;幼儿教师工作家庭冲突、情绪智力分别负向和正向预测其工作投入;幼儿教师情绪智力可以调节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工作投入的负性影响,具体而言,在低情绪智力水平下,幼儿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可以负向预测其工作投入水平,而在高情绪智力水平下,幼儿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工作投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采用自编《父母教养行为问卷》对上海市7区县743位0~3岁婴幼儿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父母教养行为现状.研究者还采用《Devereux婴幼儿评估诊断量表》评估这743位婴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以此分析父母教养行为与婴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0~3岁婴幼儿父母教养行为总体表现良好,比较重视对婴幼儿的感情表达,但父母参与婴幼儿教养的时间偏少,尤其是父亲.(2)父母对不同月龄婴幼儿的教养行为有所不同,对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教养行为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学历及家庭收入不同,其教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4)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婴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由此可见,父母应当积极参与0~3岁婴幼儿教养,相关部门可为父母参与0~3岁婴幼儿教养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选取192名小学生为被试,通过情境实验和问卷测查,探讨了父母教育价值观和同伴关系对其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生合作行为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在四年级之后才有显著发展;女生合作水平高于男生,女女配对的合作水平高于男女配对和男男配对;朋友间的合作水平高于陌生同伴;父母教育价值观中的好行为和关系性对合作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知识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青少年人际适应问卷、家庭功能评价量表、中学生情绪智力问卷调查了2332名中学生的人际适应特点,并探讨家庭功能和情绪智力对中学生人际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人际适应水平从初一到高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女生在亲社会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家庭功能显著预测中学生人际适应,家庭功能的相互关系、沟通、父母关注与人际适应的亲社会倾向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冲突、父母控制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相互关系、沟通、父母关注与人际疏离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冲突、父母控制与人际疏离呈显著正相关;(3)情绪智力在家庭功能和人际适应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语言能力在个体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亲子共读被证实对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识别出亲子共读中能够有效预测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因素,本研究以52对亲子为研究对象,考察亲子共读中母亲言语数量和亲子交互对婴幼儿语言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亲子共读中母亲言语数量远高于婴幼儿,婴幼儿主动言语较少,以回应母亲的提问为主;母亲言语数量不能预测婴幼儿语言能力,且高输入组婴幼儿语言能力略低于低输入组;在控制婴幼儿月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母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言语数量后,共读过程中亲子所经历的话轮数量可以正向预测婴幼儿语言能力;亲子共读可以分为合作式共读、平行式共读、沉默式共读三种类型,合作式共读下婴幼儿语言能力显著高于沉默式共读。家长不仅应根据婴幼儿年龄进行语言输入,而且应改变传统的成人读、婴幼儿听的共读模式,提高共读过程中的亲子交互,善用提问和反馈开展高质量的合作式亲子共读。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父母拒绝与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因果关系,采用父母接受—拒绝问卷和简化情绪量表对贵州省和海南省1809名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进行一年纵向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的父母拒绝、抑郁情绪均显著高于一般同龄人。(2)留守女生的父亲拒绝显著低于留守男生、留守女生的抑郁情绪显著高于留守男生。(3)母亲拒绝、父亲拒绝与留守儿童抑郁情绪显著相关。母亲拒绝T1可以显著预测留守儿童抑郁情绪T2;父亲拒绝T1可以显著预测母亲拒绝T2,却不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抑郁情绪T2。抑郁情绪T1不能预测母亲拒绝T2、父亲拒绝T2。说明父母拒绝是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的原因,而父亲拒绝与留守儿童抑郁情绪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研究为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干预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即通过减少母亲拒绝显著降低留守儿童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信阳市四所普通幼儿园学前班和三所普通小学二年级选取部分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被试,运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和<儿童情绪调节量表>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数据分析采用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