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程思政是国家提出的教育改革理念,是学校和教师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学校需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目标相结合,在全校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当前,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引导教师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知识、技能相统一,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由熊晓轶、王蒙蒙著,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运行机制,要遵循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原则,通过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活动与活动思政相结合、思政生活与生活思政相结合、思政社会与社会思政相结合,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学、活动、生活、发展方面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我国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的创新和内容的优化,核心是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开发。我们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随着体育目标的更新、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是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采用俱乐部教学形式,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适应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与未来社会接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体育俱乐部教学…  相似文献   

4.
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对于体现课程思政育人特色、形成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引领,以职业院校和社会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准确定位职业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重新审视职业师范院校的育人特色和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价值,系统构建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在内的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该体系的实施路径为:落实立体责任,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确立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体系指导,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促进能力提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新兴 《教学与管理》2006,(10):135-136
我国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的创新和内容的优化,核心是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开发。我们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随着体育目标的更新、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是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采用俱乐部教学形式,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适应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与未来社会接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程价值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价值观分析陈功江课程是联结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学校育人的规划。一定社会对课程的需要集中表现在,通过学校课程把一定社会对年轻一代成长的要求变成学校育人的规划;一定社会的学生个体对于课程的需要,主要是通过课程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发展遵循一定的理论逻辑,可以从文化历史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批判主义课程理论三个角度作出论证。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是一种教育观,也是一种政治观,不同群体和组织的育人诉求在课程思政中得到了表达和回应。以导师为核心,构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是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基本体系架构。需要从提升适切性、有效性、联结性三个方面,把课程思政付诸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刘宁 《辅导员》2010,(20):32-32
育人是学校教育之根本,如何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为了完成这一教育目的,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课程化,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纳入《品德与社会》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并以此为基础,把文明礼仪教育与一系列的活动相结合,逐步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类专业应构建以学生师德养成为目标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在培养目标中细化师德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关照学生的师德表现,在教育评价中融入师德评价,且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同时,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过程应基于学生的师德养成规律展开,按照激发、巩固、解困与升华四个阶段有序展开,形成全过程育人模式。另外,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应灵活采用典型树德、互动论德、规则立德、实践育德等多元策略,丰富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大众的教育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提供与人们知识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将全面发展观与高校课程教学相结合,深入认识学习、教学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课程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柔性知识集成途径实现课程教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使全面发展与课程育人相结合,为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需要高素质教师。高校师范生作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人才支撑,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在理论层面上包括师德践行、教学实践、综合育人和自主发展等多方面,在实践层面上结合课程教学、学校文化、社会资源和网络平台四大层面开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需要优化师范生专业建设,健全多场域育人机制,培养具有未来教育家精神和承担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以校为本”,如何利用好学校优势资源是打造独特性的关键。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三个方面,课程定位需要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相融合,课程内容需要融入学校的突出特点,课程设计需要将创新教学形式与规范教学管理相结合。本文以南方科技大学特色思政课为例,探讨高校思政校本课程开发如何打造独特性并形成课程品牌。  相似文献   

13.
融合教育需要融合学校和融合教育师资,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有适应融合教育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结构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各方面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特点,以区别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特殊(聋、弱智、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并把这门课程纳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赵聪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247-248
普通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地方中小学学校输送合格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人格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本文通过探索师范院校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得出普通师范院校实施人格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师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加强学生师范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师范生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核,成为一名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是国家对于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将仁爱思想融入高校师范生师德课程,让高校、社会和中小学形成合力,贯彻落实师德标准、营造尊师社会氛围、完善师范院校师德课程等是培养师范生师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合格师资的工作母机。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师范生教科研能力是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徐晓 《培训与研究》2005,22(5):132-132,F0003
图书馆在师范院校端庄得体的“师表”文化、笃信好学的“师才”文把和乐于奉献的“师德”文化构建与积淀中具有核心地位,并对师范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才”、“德”作为师范院校图书馆的三大特质,与师范院校的育人目标,有着同构异质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要把“铸魂育人”作为主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新时代十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课程教材为抓手,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其经验,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命线”,坚持“大思政”观,全面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这些成功经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明确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师德教育是师范教育的重点,课程思政建设是师德教育的重要抓手。师德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挖掘师范专业学科中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师德师风教育渗透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四有”好老师。师范生师德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提升师德教育的价值高度,提高师德教育的育人温度,增强教育实践的行动力度。高校需通过以下措施,推进师范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的逐步完善:完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制度保障;深化学科教学改革,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环节;拓宽育人渠道,探索实践育人途径;建立师德培育实践共同体,发扬教师榜样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面临严峻的挑战,教育战线出现师德缺失的现象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师德缺失的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缺少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缺少推进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学校缺少浓郁的学习氛围;教育工作者缺少为人师表的意识。新时期应该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重视评估机制;以活动为载体,优化学校风气,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将师德建设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学习终身化作为良好师德的一个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观;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