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昕 《云南档案》2008,(6):51-52
<正>2007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文化新闻版发表了《蒋介石解密蒋介石》一系列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四大家族档案尽归胡佛的始末,并公开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日记细节。例如《档案里的宋子文》、《日记里的蒋介石》、《宋子文在蒋面前拍桌子》、《蒋介石如何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等。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档案服务利用工作越来越快地发展,日记档案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日记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没有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了,也是没有规范的盲目行动。根据当前日记档案的管理相对薄弱的情况,笔者认为全面加强日记档案制度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日记档案这个专门的档案系列,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势在必行。为了建立完善的日记档案制度体系,在分析了辽宁省14个  相似文献   

3.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公文、电报、薄册、图表、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盘片等各种门类和各类载体档案,医院档案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管理水平。应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医院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罗琛 《湖南档案》2014,(12):43-44
一个民族的记忆,筑刻在青铜金鼎的胸膛上、鲜活在汗青竹简的眉心处。一圈年轮,记录的是一棵树的春夏秋冬。一层岩石,彰显的是一个世纪的积淀。一本年鉴,书写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本带锁的日记,勾勒的是一段心跳的回忆。一本本档案,承载的是一个单独个体、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与档案结缘,让我的目光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记忆,筑刻在青铜金鼎的胸膛上、鲜活在汗青竹简的眉心处.一圈年轮,记录的是一棵树的春夏秋冬.一层岩石,彰显的是一个世纪的积淀.一本年鉴,书写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本带锁的日记,勾勒的是一段心跳的回忆.一本本档案,承载的是一个单独个体、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与档案结缘,让我的目光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6.
江沂在《山西档案》2005年第3期上载文说,近年来史学家们又开始转向对史料的发掘,如《魏特琳日记》、《程瑞芳日记》就是从史料中挖掘出来的。日记作者在大屠杀期间逐日记述了亲见的日军暴行,成为“历史事实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8.
王济彦  邢涛 《档案天地》2010,(4):17-18,26
家庭一般都会保存数量不等的照片、往来书信、日记、发票、说明书等。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对这些档案进行必要的分类、编号、编目和科学的排列,便可以说建立起了正常意义上的家庭档案。从这一角度和现实生活看.虽然家家都有档案.但绝大多数家庭又没建立起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9.
在梁山县,当笔者信步走进一些普通居民家中时,就能发现其独特一景:书橱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卷盒,那是他们的家庭档案。当笔者问起建家庭档案的好处时,他们滔滔不绝:"有了家庭档案,找证件,查资料方便了";"经常和家人一起翻看照片、日记,回忆之前快乐的生活片断,加深了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10.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魏特琳的日记,详细记载了她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专家点评: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蒋经国的日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被施以世界一流的档案保管和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身陷囹圄的韩锋局长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正如网友所言,这位在当下官场中绝不算是一个坏干部的胥吏,栽在了自己的日记上.网络又一次显示了它的威力!网上流传的日记显示,韩锋平日里的工作主要是开会、喝酒、受贿和玩女人,用网友的话说,这些记载"文笔生动",充满了细节描述,是一部活生生的当代"官场现形记".更有好事的网友,主动根据韩锋公开的行程对日记内容的真伪进行细节考证,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思维的内核是:开放、平等,这作为过去两百年来人们在政治、社会、文化变革上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今天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逐步实现,我们正享受时间、空间、距离、维度消失的快感!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原生性与独有性,这些经过核实的准确信息是当下最大的稀缺资源,而现实是我们档案管理者手握这么好的资源却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当下基层档案  相似文献   

14.
从楼群日记到楼群档案,一记16年1990年,我当选后大街社区天伦福楼的楼长,"楼长"官小,但管的事却很多,要当好楼长,楼道里的大事小事都要心中有数。为了更好地搞好楼群工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在共和国诞生那一年。姊妹之中我年龄最长,因为少些机灵劲,长辈们便送了我个“大老冤”的绰号。1954年,也就是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档案局的那一年,偶然与母亲、舅母一起照了张相,照片上的我显得英气勃勃。长辈们便都有了些惊叹:老大冤相照得还怪不孬的来!第一次听这赞美声,便叫我特别看重这幅照片的价值。遗憾的是,它没被作为家庭档案长久保管下来,损失掉了。“档案”一词最早进入我的脑门,是在1967年春。那时我是威县师范的学生。正摘“文革”,不知从哪来的消息,说学校档案室里藏了“黑材料”,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桐乡市档案馆珍藏的1054件茅盾档案"中,有茅盾撰写的日记、回忆录、书信、小说、诗词、文艺评论、读书笔记、译文等手稿原件610件14287页。茅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茅盾档案弥足珍贵。2010年,茅盾档案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春节后到桐乡蹲点调研期间,我有幸看到了部分茅盾档案。当我小心翻阅着一页页  相似文献   

17.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 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具有其它档案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 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出生于美 国伊利诺州。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等职,在…  相似文献   

18.
陈翔 《四川档案》2006,(6):24-26
建国后,朱德委员长曾六次回家乡四川视察工作。分别是:1957年2月25日至3月22日,1960年3月4日至19日,1961年3月29日至5月2日,1962年5月16日至22日,1963年3月21日至4月29日,1965年3月18日至4月15日。其中,在川停留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为四十天,最短的仅七天;档案中记载较详细的有三次。在回川视察的那些短暂日子里,朱委员长总是将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用在深入农村和工厂了解基层实际上。下面,还是让档案告诉我们更多的细节吧!  相似文献   

19.
新年致辞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学会向关心、支持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读者朋友以及广大档案工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新年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兴旺、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杜鹃先生是无主日记收藏爱好者,本期"百姓档案"专栏发表他从大量无主日记中遴选整理出的一个戏迷在1957年1月和1959年元旦的看戏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