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底线伦理作为社会道德最低标准,依然面临着屡次被破坏的境遇。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不仅要遵守、践行底线伦理,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理想与信仰。实现大学生从底线伦理到价值理想的教育过程,必须从以道德信念引领大学生对底线伦理的遵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理想的培育,以信仰教育引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  相似文献   

2.
也谈“道德教育的伦理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人们普遍感到德育“目标过高”,而这种德育又缺乏实效。问题不单在于过高的目标难以实现,更在于它导致对“道德教育的伦理底线”的忽视,结果就连起码的目标的实现,也不尽如人意。于是,多年来一直呼吁严守“德育的底线”。只是千呼万唤,实际情况并无根本的改变。《当代教育科学》杂志2004年第5期发表的题为《“底线”教育:学校德育的新模式》的署名文章中,尖锐地指出:“社会转型期学校学生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现实,使如何保持学生品德水平滑降到某一个‘底线’后不再滑降,成为我们难以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作者基于这种…  相似文献   

3.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使命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现实挑战的形势使然,是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观念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守职业角色底线,要具备把控方向的前瞻意识,要将先进思想引领与"底线教育"有机结合,将"底线思维"践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青年底线思维培养既是实现青年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如今,新时代对青年底线思维培养提出精准定位底线、严格遵守底线和积极追求高线的要求。当代青年应强化理论学习,找准底线;增强底线意识,坚守底线;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高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底线思维,以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转型期学校学生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现实出发,在对学校传统德育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底线”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新途径,并提出了“底线”教育的四种模式:环境陶冶模式、榜样身教模式、专业德育模式、能动自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当人们对高效课堂研究得如火如荼之时,笔者却在不断反思我们历史课堂的底线(即历史课堂的最基本要求).细细品味我们身边的很多历史课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课还达不到我们历史课堂的最低要求.守住历史课堂的"底线"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以为要守住历史课堂的"底线",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诚信底线至关重要。制度对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负担、权力和责任等规定、分配、保障得究竟如何,则决定诚信底线:若规定、分配得公平并保障得力,则制度是正义的,并内生诚信底线;若规定、分配得不公平甚至严重失衡,且保障乏力、打折扣,则制度不正义,势必瓦解诚信底线。也就是说,有制度正义,才可能有诚信底线;制度不正义,则断无诚信底线——制度正义是诚信底线的充分必要条件;坚守诚信底线,必须有制度正义。伦理豁免则以其特有的制度正义及其特殊方式,从伦理本体、人性深处因悉心敦睦伦理而悉心养护诚信底线。  相似文献   

9.
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类社会真正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从学校教育方面考虑,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承担很重要的责任。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出了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强国必先强教。"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更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用之才",所以作为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立德"和"树人"是  相似文献   

11.
近日,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一案,引发了人们对当今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深层忧虑。而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不断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更是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场有关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争论。人的一生会面临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底线,有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诚信底线……你可以原地踏步,但不能原地退步,更不能退到底线以下。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跟随张瑜老师的笔触,我们或许能够厘清一二。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问题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只有在每个从业人员心目中真正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在他们的行为中洛守职业底线,才能真正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为了做到这一点,职业院校应当坚持把底线道德教育作为其德育的基础,且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调控事物按预定方向发展的思维技巧,是一种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和了解底线思维的内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将职业底线思维、道德底线思维、法律底线思维、文化底线思维等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和人的发展的主观需求,有助于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化解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底线包含了政治底线、法纪底线、道德底线。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校教师的底线意识不断确立,但不少教师对教师底线的准确含义、具体培养路径还不够清晰。文章从底线的定义、高校教师的底线、如何坚守教师底线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看法,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朱凤 《华章》2013,(25)
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道德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道德”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就目前形势来看,人们对社会道德状况的担忧有增无减,底线道德一再被突破,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理论支撑,由此指导实践,坚守好道德底线,继而才能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第一,让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责任深入学生心中.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一个人具有尊严和独立性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这些基本内容上升到了母法的高度,实际上是把道德底线法律化,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就是成文的道德.中学德育课堂,应该把这些内容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让学生知道自己拥有什么基本权利,应尽什么义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从而给自己的行为界定基本的范围,成为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8.
"快乐德育"是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近年来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德育模式.当今,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变革,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未来公民之"魂"的德育,更要与时俱进.快乐德育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发展与收获.我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快乐德育理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悦,基本字义是高兴、愉快;使愉快;姓.我取"悦"字的前两种释义,寓意学生们在班集体生活中快乐地成长,快乐地收获("悦·成长""悦·收获").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态势。基于理论和现实的考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理念应定位为"坚守道德底线与追求高尚情操"。道德底线一端连着法律,一端连着信仰。只有诉诸于坚定的信仰,道德底线的坚守才会有力量,高尚情操的追求才会落地生根。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突出以"社会公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统一原则,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贯彻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精髓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何为底线?底线即最低界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为道德底线;法律法规规定不可逾越的为法律底线;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约定遵循的叫行业底线……坚守底线,源自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文天祥兵败被俘选择了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