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旭 《新闻界》2001,(5):56-56
新闻舆论监督难,地方党报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更难。难就难在新闻舆论监督是一柄威力巨大的“双刃剑”,操作难度很大。那么,地方党报就放弃这一重要阵地?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地方党报面向基层、贴近实际、接近群众,处在舆论监督的前沿阵地,更应该不辱使命,肩负起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有效的运作方法,力求有所突破。把握时…  相似文献   

2.
刘熙 《新闻知识》2002,(1):34-36
近年来,现代社会的新闻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中,努力运用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在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经常引发出许多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被报道对象以侵权为由推上被告席的事件亦屡见不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作到既顺利实施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又能有效地预防新闻官司的发生呢?笔者从事法制新闻工作二十余年,下面结合自身经历,就新闻官司的成因及预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一、新闻的虚假性与新闻官司“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  相似文献   

3.
何本昌 《新闻界》2001,(1):28-29
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中,不时碰到一种现象,即某些单位的个别人,一旦被媒体曝光了,受到批评,便一触即跳,或抓住批评报道中个别字句与新闻单位纠缠不休,或开口就以“名誉侵权”、“打官司”相威胁。每每如此,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采编人员便大发感慨:“舆论监督何其难 !”“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太差了 !”   毋庸置疑,舆论监督的顺利实施,以及舆论监督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是等不来的。面对舆论监督普遍难这一情势,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己任,依…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监督理论以及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结合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全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以及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把握好舆论监督“度”的重要性,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谨守新闻舆论监督的“度”的角度,对当前新闻工作者完成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履行好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或期许的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督查”是随州日报2003年初在一版推出的强档栏目。该栏目有效地发挥了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成为《随州日报》新的亮点。 一、创新监督方法,寻找舆论监督最佳着力点 “新闻督查”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新方法,创新新闻舆论监督新途径,与市委督查室联手创办的,以寻找新闻舆论监督与市委督查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监督理论以及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结合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全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以及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把握好舆论监督“度”的重要性,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谨守新闻舆论监督的“度”的角度,对当前新闻工作者完成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履行好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或期许的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8.
开展舆论监督,是各级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各级党报纷纷开设专栏,增加了舆论监督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分量。与之伴随而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因记者稍不“留神”便被报道对象“指控”其“失实”或“侵权”,从而引发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9.
王新 《新闻前哨》2001,(10):19-21
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多半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舆论监督报道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批评报道没有下文);二是被批评者不在乎,甚至用反批评手段打击批评者,这就影响了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时,新闻策划和操作中没有注意到社会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没有与有关部门取得共识,没有与受众的舆论保持同步。 针对上述问题,新时期的舆论监督,要加强策划,操作时要坚持帮忙不添乱、加温不点火、客观不评判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采写的报道和…  相似文献   

10.
毛华 《新闻前哨》2001,(4):10-11
认真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坚持“两为一主”新闻工作方针,增强党的新闻工作的权威性、指导性、战斗性,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种种困惑,使舆论监督难以有效开展。一是“想说不能说”。对于一些问题性、批评性的报道,由于有关部门的干预,不能及时发出,因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二是“说了也白说”,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解决难度大甚至暂时无法解决,使新闻单位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三是“说人惹麻烦”。由于新闻单位采访不深入或其它…  相似文献   

11.
康健  李阳 《今传媒》2006,(9X):35-36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可奉告”不知流行于何时,竞成了对付新闻记的“法器”。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来获取信息,也就要讲究交流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就是采访实战技巧。舆论监督类的新闻采访,笔认为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还有新闻记干预依法对“无可奉告”说不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 辞书上对“操作”一词的解释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新闻舆论监督的操作,就是在相关法律(在中国,还有党的政策及要求)的监管下,按照规程要求,对政府及官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批评。这种中国特有的监督与批评的实施,涉及新闻传媒、新闻记者、社会公众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把舆论监督一直当作新闻监督来理解,在一些正式文件和许多教科书中也把舆论监督解释为:“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指名批评,让各种假、丑、恶的行为曝光”,“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新闻舆论监督概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新闻知识》2004,(7):28-29
在央视《焦点访谈》十周年之际,新闻舆论监督再次成为社会焦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广大新闻工作更是借“三项学习教育”之东风,密切关注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深入探讨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在规律。然而,对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目前尚未见统一的说法。值此,笔谈点个人拙见,只为抛砖引玉而已。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力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称其为“法宝”、“关键”。最近,中共中央颁发的《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特别单列一节“舆论监督”,突出党内外监督相结合。在党内法规这个层面上,专门就舆论监督作出规定,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也表明中共中央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监督,对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促进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党的新闻媒体,搞好新闻舆论监督,也是其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也确有一些舆论监督存在着“无果而终”甚至“一监了之”的现象,使得舆论监督的作用和意义大打折扣。这需要引起新闻媒体及有关方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经常探讨的话题,关于舆论监督,艾丰做得多,说得少。做的方面,家喻户晓“中国质量万里行”开创了90年代大规模强声势舆论监督的先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的方面,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两次上交提案,强调舆论监督,其主要观点见于其新著《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笔者结合艾丰“做”和“说”两个方面,试对艾丰的舆论监督思想作些探析: 一、“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 在《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艾丰提出“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这是在总结我国新闻改革二十年的经验,并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8.
尹超  尹增刚 《青年记者》2006,3(9):59-6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明的进步,法治在社会生活中也逐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勿庸置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手段,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在推动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司法改革(甚至司法公正)、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等等方面,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近年来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事件也日益增加,“新闻官司”(新闻侵权诉讼)时常出现,“媒介审判”①对司法审判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新闻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新闻界内部关于新闻立法的呼唤和思考也屡屡通过新闻传播途径与读者交流,给千呼万唤的新闻立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社会范例和理论依据,使新闻立法的呼声中理性的成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大河报·新闻周刊》在1998年6月创刊后,依托新闻事件,或通过新闻本体的操作,或运用周密的新闻策划,在省内媒体中较为系统地刊载了一批高层次理论文章,形成了河南新闻界既能阐发文化积淀又有前瞻意识的、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声音。 (一) 新闻立法的呼唤主要源自舆论监督,就是说,舆论监督的现状是呼唤…  相似文献   

20.
罗先安 《新闻知识》2003,(12):26-27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难以有效开展,存在诸多困难。当前媒体要有效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党赋予媒体的重要职责 什么是舆论监督?李瑞环说:“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