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是由若干分力相互矛盾运动而生成的合动力.依据不同的视角,接受主体动力类型可分为外在被动力与内在主动力、主要动力与次要动力、长远动力与短暂动力、起始动力与继起动力、有意识动力与无意识动力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类型,有助于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的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研究集中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个体心理研究和群体心理研究两个方面。文章从接受能力、接受动力、接受心态三个方面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接受心理机制,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接受心理机制作一个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动力,包括内动力、外动力与合动力,它们共同推动着接受主体内化教育内容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得到接受主体的充分认可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动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动力具有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为客观性、鲜明阶级性、动态变化性、复杂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特征对探索激发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的实践策略,落实“三贴近”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功能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组织系统、个体系统、业缘关系、教育和管理四大系统的作用来开发人力资源。其中组织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对人的思想和情感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个体系统主要指内在的品德因素和动力因素,是根本的动因。业缘关系与教育、管理是影响个体思想变化的外在条件和调节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接受外来信息并改造自身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思想品质方面的总的规划和设计,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主体。社会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效果欠佳的深层原因是其动力机制失范、平衡机制缺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必须在梳理和吸收前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跨学科分析法系统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从内在动力到外在动力、从宏观平衡到微观平衡、从静态评价到动态评价三个维度详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作用机理,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总体上来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动力是其接受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问卷调查分析,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特点,找到思想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契合点,发挥好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双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冲突”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存在 ,对立统一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思想政治工作也离不开矛盾的推动作用。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来看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何一个侧面或任何一个步骤 ,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过程中展开 ,在过程中实现的。这个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统一的过程中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活动 ,即教育者施加影响、实施教育的活动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内化、外化教育信息的活动。教育者、教育对象以及一定的教育环境构成了思…  相似文献   

10.
徐凤 《文教资料》2010,(7):189-190
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学生对社会道德的接受、转化与践行,受到个体认知水平、个体需要和个体经验的影响,同时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容、教师采取的德育方式及学校、社会客观环境等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接受与践行社会道德有较大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的社会道德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