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说作为文学样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其中,教育小说也是历来受到广大小说家、教育家和批评家们共同垂青的一种文学样式,尤其在中国清末民初之际,社会动乱、外侮频仍、人心思治,纵观时人的教育小说创作,很多都涵盖了当时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教育思想新旧杂陈的状况,其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性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近代小说惊人的数量,而且还因为它丰富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近代小说的整理与研究作了历史性的回顾,在肯定近代小说研究成绩的同时,重点言说了研究中的不足,并指出研究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的环节:一是近代翻译小说研究;二是近代小说的传媒研究;三是近代女性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3.
独立的文学精神赋予萧红小说较同时代女作家创作更辽阔深远的"现代性"内涵,它蕴含着深邃的社会性主题,丰富的女性文学主题,深远的哲学性主题,"现代性"成为萧红小说创作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小说曾出现严重的“污浊现象”。文学商品化和社会进步受挫虽是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先进文化缺位:一方面当时小说的读者群和作者群不具备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当时的精英们未能以先进文化引导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主义视角看,作为创办者与主笔之一的梁启超的思想变化影响了《新小说》的分期,也影响了小说作者的历史叙述。这些作者与其说是叙述历史,不如说是重构历史,召唤民族主义;宗旨乃在于将中国纳入世界普遍历史格局,将其变成现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6.
近代世界民族主义,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及具体的历史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内源型的民族主义和外源型的民族主义,前者是工业化和市民社会发展的内在结果,后者则是由西欧民族国家扩张和侵略引起的。古代中国并没有产生民族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狭隘的"天下主义"与"夷夏之辨"观念长期限制中国人的视野。从本质上说,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是属于外源型的,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对外部冲击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近 2 0年来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少研究成果 ,或开拓了新的领域 ,或提出了新的观点 ,或补充了新的材料 ,或进行了新的阐释。 2 0 0 0年 1 1月 ,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润婷的《中国近代小说演变史》(以下简称为《演变史》) ,又将中国近代小说的研究推进了一步 ,为中国近代小说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演变史》将近代小说归纳为四大类 :侠义公案小说 ,言情小说 ,社会小说 ,历史和神怪小说。然后对这四类小说分别叙述其演变的原因和轨迹。若干年前 ,该书作者为了给中国近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近代小说研究课 ,开始大…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有识之士在愤慨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也对清政府的无能感到失望和痛恨,革除弊政,实现政治变革成为时代共识。在西方现代民族理论的指导下,人们痛斥满族统治者对汉族的压制与歧视,并叙说历史上和现实中清政府统治的残暴和无能,对其合法性产生质疑。同时,在文化和民族情感层面上,体现出对汉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民族历史人物的崇敬与追忆,企图以此来重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历史叙事,实现“国史”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启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江韵 《文教资料》2014,(36):36-38
近代以来,上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座被赋予意义的城市。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上海在文学叙述中突出地呈现出一种现代性意义的堆积,甚至被赋予了宏大的近代民族国家意义。本文认为,文学进行上海书写,应从近代小说开始。近代小说这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不仅建构起了上海鲜明的都市现代性身份,还以大众传媒、市民群体和都市公共空间为依托,承担起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于都市现代性的共同社会想象。因此,本文力图梳理近代以来不同文类的小说,展现其中对于上海都市现代性的叙述,并从中探讨此种叙述所包蕴的独特的民族国家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礼作为维护周王朝有序运行的一项政治制度,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作为一个具有人文理想的知识分子,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主张,提倡恢复用以维持世道人心的周礼。孔子将“仁”“让”等思想用来充实和改造“礼”,赋予“礼”以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认识到"水浒小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水浒传》诞生就已经开始,并围绕《水浒传》展开,一直相沿至今。但是,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各部"水浒小说"思想与艺术上的创新,发现总结同题小说演变的规律性与特殊性,探讨母题的独特魅力,这一系统性的研究至今尚无人涉及。"水浒小说"研究一定会为当前的同题小说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状态”理论倡导文学回到自身,以这一先验性的口号,拉动文学进入良好的创作态势,使“纯文学”从尴尬境地中走出来。但到95年这一口号便渐渐从文坛消失了。本文从新状态名下的小说文本分析出发,重点阐述小说创作实际与理论的偏差,从创作层面为新状态的式微找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文教育:复兴“隐喻”价值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对人文教育而言 ,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 ,更具有本体论价值。如果说语言是精神的家园 ,那么隐喻而非逻辑则是人心—精神的主要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当隐喻的绿洲荒芜或遭受破坏 ,不及物的人文精神世界就失去了存活的机缘和语言的土地。当人文学科变成了知识化、概念化、形式化、精确化、记号化的“零度语态”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的人文之师日益失去隐喻的能力 ,而把人文教育误当科学教育来操持时 ,人文教育必然祛魅。古典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智慧便是隐喻的教育智慧 ,现代人文教育必须承继这一智慧性语码 ,复兴隐喻的价值和功能 ,以使我们的人文教育变成人性化教育而非机械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传奇”一词在古代既指由唐代诞生的标志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文体独立的成熟文言小说,又指明清由南戏发展来的戏剧。在戏剧学上,对“传奇”的理解基本不存疑议:然而小说学上“传奇”之使用有着复杂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能指与所指并不相同,因而造成了小说学上对传奇体小说认识的见仁见智。本文即对“传奇”在小说学史上的发展进行了清理与辨析,解构出各个历史时期“传奇”小说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批精神流浪者形象,然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一直没有成为文学叙事的主流形象。她们的流浪比起男性的流浪来,更富有人生痛苦的深沉内涵,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潜在主题。本文梳理归纳现代小说中流浪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阐释女性流浪主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上升到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更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7.
税乃国家财政收入之源,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满足国家需要为目的,凭借国家政治权力而实现的分配和再分配,一般认为,税收的重要目的是聚财,也可分为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和社会目的。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还有其独特的一面,即税收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的物质和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现力、时代烙痕、女性成长主题等几个方面相异或相同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19.
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也是穆时英及其小说人物关于都市的内心体验。无家的漂泊、情感的虚空和精神的隔膜是穆时英书写都市孤独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受活》被一些评论家誉为中国2003年文坛“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这部用心灵写作的小说存在着主题灰暗、绝望,人物缺乏可信性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