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王崧舟老师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更是一次震撼!大凡听过王老师上课的老师都如是说。“博雅、厚重、精致、和谐”,我更愿意用这样四个词语构成的想象空间来表达我的感受。无疑,王老师的语文课是称得上艺术的。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并不反对在语文课上要“教知识”,我只是反对以王老师这样的方式去“教知识”,反对不论面对什么文本脑子里都只有“教知识”,更反对完全为了“教知识”而教语文。其次,我也不赞成王老师在这节课上想要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我以为严格说来那更像是一种“说教”,而不是  相似文献   

3.
一恍眼,我已经快13岁了,已经上中学了。中学真是不同于小学啊!而且,我们这批幸运儿恰逢课改,每堂课都更生动了,更吸引人了。特别是上了语文课后,我更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它。中学语文课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老师则为“旁听者”。每天一说上语文课,同学们都非常开心。每一篇新课,几乎都是这几步曲:朗读比赛———分组讨论———大胆辩论———老师收尾。前三步当中,老师是一位少语的“主持人”,最后的话也是简单明了。但课堂模式并不代表着内容千篇一律,语文老师的“花招”变化可多哩!而且,采用多媒体上课也…  相似文献   

4.
发现·捕捉·传扬听课、调查研究、分析情况、指导教学,是教研员的基本工作。听课、调查研究又是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手段。但是,当前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僵化的课堂氛围常使教研员在听课时像学生一样感到腻烦。久之,便形成了教师不欢迎教研员听课,教研员也把听课当作一种“苦差事”的局面。首次听红光中学的王辛铭老师的语文课,却毫无腻烦之感,一下子被那种和谐、融洽、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吸引了。课后,去和王老师约定时间准备再来听,王老师爽快地说:“不用约时间,可以天天来、随时来,什么时间来都欢迎!”凭着一个教过十余年语文教师的直觉,我觉得,王老师的话表明,我听到的这节课是实实在在的,是他日常教学原貌的反映,这样的语文课更引起了我的关  相似文献   

5.
委屈的泪水     
语文课上,王老师边讲课边板书。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开辟”两个字时,同桌李涵对我说:“我要开辟李涵。”我没吭声。可是,这句话被正在书写的王老师听见了,她扔下粉笔,向我们走来……李老师把李涵拉上讲台,又看了我一眼,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也拉上讲台,就在这时,我在心里大喊:“老师,你误会我了!”但因为是在课堂上,我没敢喊出声来。下课了,王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问我们为什么讲话。我哭着大喊起来“:老师,我没有讲话,您冤枉我了!”我第一次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当我对老师讲了事情的真相后,老师明白了,并叮嘱我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课。回到班…  相似文献   

6.
难忘吾师     
张建坤 《教书育人》2007,(12):62-62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7.
难忘吾师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8.
“啊,四十分钟怎么过得这么快呀!”“老师,要是每一堂语文课都这么上,那该多好呀!”……一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以上的感慨。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听着学生的这些肺腑之言,心里既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这堂多媒体语文课上得很成功,惭愧的是我没能尽可能多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这些农村学生早日领略多媒体教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金菊 《语文知识》2016,(4):32-35
从海南来了一个国培班老师,与我对接,学习交流,于是我很郑重地将这位老师介绍给班上的学生:“从今天开始,这位王老师将与我们共同上课学习两个星期左右,有可能王老师要为大家上一节语文课……”介绍时间约5分钟。不曾想到下午放学后本班QQ群沸腾起来:“语文老师要换啦!”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语文教学,有些浮躁,有些“虚火”。语文课,尤其是重点研磨的语文课,多的是“奶茶式”的课堂——浓香袭人却不解渴;精彩有余却厚重不足;“新式武器”频频却实效甚微……语文课的“有效”该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值得深思。我以为,在如今有些急功近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妨学一点“慢”的艺术,慢慢走,多给孩子们一点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引领他们从容地领悟一些文化知识,感受一份精神涵养。“悠然”中“自得”,“驻足”中“自悟”,让课堂真实些、朴实些、扎实些,让课堂一步步走向高效、灵动,充满生命的芬芳!  相似文献   

11.
那是一次班里集体调整座位后的一节语文课。朗读课文时,王老师无意间瞥见两个女学生正趴在座位上掉眼泪。王老师走过去小声问道:“怎么啦?”“老师,我不想坐这里,因为这儿离黑板太远了……”一位学生这样说:“老师,我也不想坐这儿,这张桌子有点儿破。”另一位学生附和着。  相似文献   

12.
李增有 《班主任》2012,(1):70-70
这是谁写的 一日语文课上,王老师逐一检查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的古诗词。当检查到《浣溪沙》时,看到歪七扭八、错字百出的默写,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丈,大喝一声:“这是谁写的?”学生回答:“苏轼!”王老师顿时气晕。  相似文献   

13.
王老师最擅长于“整治”那些令许多老师头疼的学生,她最令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头疼。一天,一位几乎每科作业都不做的学生小A被王老师请进了办公室。一进门,王老师就问:“你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知识。”A不假思索地说。“你不交作业的原因是什么?”王老师问。“我不会做。”A说。“所有的题都不会做?”王老师问。“是的。”A回答。“既然如此,那就说明我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你能指出老师在讲课中存在哪些缺点吗?我将非常感激你的指教,并保证立即予以改正。”王老师态度和蔼地说。A赶紧回答:“不是你讲得不好,而是我上…  相似文献   

14.
杨沛霖 《红领巾》2010,(5):39-39
人生一定有生离死别的时候,但这一次铅笔与橡皮的“生离死别”让我感悟颇深,终生难忘。 语文课,王老师让我们先写上五个自己最爱的人。按照老师的要求,我认认真真地用铅笔写下了“妈妈、爸爸、舅舅、外婆、奶奶”.  相似文献   

15.
早晨7:30,我跨入校门。突然从我的上方传来了一声声甜甜的叫声:“王老师,王老师!”我抬头看去,原来是我们班的小家伙们趴在窗台上和我打招呼呢!这帮小家伙每天都是这样充满活力,只要看到他们,我马上精神抖擞。“早啊!”我朝他们挥挥手,加快了脚步……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上的是听说训练课———《做书签》。谁知课还没有开始,就有个孩子站了起来:“王老师,我们今天要做新型的书签,一般的太没意思啦!”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一会儿,大家都把自己最佳的创意拿了出来,林希睿的“长翅膀的气球”书签、贾?彦的“多功能的房子”书签、…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与数学课打了近20年的交道,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也让我过了一把“作文课瘾”。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年,我教三年级数学,教同一个班语文课的王老师家里有事,请假一周。当时因为学校人手紧张,没有办法安排代课老师,只好我一个人“包班”。说是“包班”,其实是把语文课也上成了数学课,原因有两点:一是“隔行如隔山”,数学老师上语文课,那时感觉就如同在迷宫中探路,学科特点不一样,要研究大纲,要研究教材,怎么备课,怎样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怎样设计作业题,想起来就怕,一句话,不会备语文课,也不会上语文…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与数学课打了近二十年的交道,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 让我过了一把作文课“瘾”。 这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年,我教三年级数学,教同一个班语文课的王老师家里有事,请假一周,当时因为学校人手紧张,没有办法安排代课老师,只好由我一个人“包班”。说是“包班”,其实是把语文课也上成了数学课。  相似文献   

18.
廖妤 《江西教育》2014,(6):13-13
至今还记得八年前的一天,当我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人生当中上第一堂语文课的时候,我的导师王运遂老师就坐在教室的后排,静静地聆听,不时地拿起笔在纸上记录着什么,眼中满是关怀和鼓励……满以为王老师会为我精心准备的这堂课而高兴,可是下课后老师却对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今天语文课上,王老师正在范读课文,她读得抑(yi) 扬顿挫(cuo)、有声有色,我们听得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突然,我发现王老师把“头发”的“发”读成了“fa”,等老师读完,我立刻举手向老师报告了刚才的错误。王老师听了, 不仅没生气,还笑眯眯地表扬了我,带头为我敢于向老师提意见鼓起了掌,同学们也向我投来羡(xian)慕(mu)的  相似文献   

20.
曹宏霞 《新疆教育》2013,(3):147-147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师生共建和谐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