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祥林嫂的命运抗争大致可分成逃、撞、捐、问四部曲.《祝福》的高潮正显示了导致祥林嫂之死的关键,那不是穷困,不是劳累,也不是意外灾祸,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祥林嫂忍耐过,挣扎过,反抗过,但最后还是选不出封建礼教的魔爪.这是祥林嫂悲剧的真正意义.祥林嫂面对接二连三的不幸及种种迫害,曾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但这种抗争因其二重性不仅无效,而且还导致了其越陷越深的可悲结局.  相似文献   

2.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塑造出的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究其悲剧根源除了社会因素的角度分析外,还可从其自身的需要层面上进行分析,其身心的病变,人格的分裂等因素是其走向衰亡的必然结局,也正是其悲剧命运最深刻的导因。  相似文献   

3.
对《祝福》主题的观察与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看法各异。在20世纪50年代政治话语模式下,人们多以革命的眼光看《祝福,》认为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与被奴役者的形象。这样的观察,固然可以突出祥林嫂形象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但同时遮蔽了《祝福》的另外一些重要主题内涵。从“怀疑者”与“觉醒者”的角度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应如此理解《祝福》的主题: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有着深深的体味,他的心灵深处因之有着莫大的悲哀。他敬重那些能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的人,格外敬重那些能够在人生的痛苦中觉醒的人。《祝福》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寄寓了鲁迅先生对所有觉醒者与先知者——甚至包括他自己——的伟大同情与深深祝福。  相似文献   

4.
分析祥林嫂、爱姑、子君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可以展示鲁迅对妇女解放的深刻思索及其现实意义:要改变中国女性在历史经验中轮回着的被奴役的命运,必须放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把反传统的理性觉悟内化到心理深层中去,真正成为行为的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小说的整个审美世界中,女性形象占有一席特殊的显赫的位置。鲁迅以其独特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的全部内涵,鲁迅侧重挖掘她们性格的缺陷软弱和致使自己失败的内在因素,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悲剧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也是民族资产阶级的逃避是祥林嫂走向死亡的一个动力. 鲁迅在<祝福>中安排了一个"我"与祥林嫂的一次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8.
鲁迅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人生悲剧,揭示残酷的社会现实,剖析民族灵魂,完成对国民性的改造。他塑造的农民形象,"多取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新课的导入要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以及教学时间、学情反映、外部环境等而变换,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及阅读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孔乙己》一文,搜集、设计了十例导语略作浅析,以就教于同仁。1.巧设悬念。于漪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天才艺术的光芒和巨人般的激情,创造出一部又一部属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的非凡之作。创造性地将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推向了世界艺术的高峰"。关汉卿是中国元代举足轻重的伟大戏剧家,他同样也创造了一部又一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战斗檄文式戏剧。二者都擅长悲剧的创作,都擅长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观照人的命运,反思不幸和灾难产生的根源.本文将从故事结构和情节安排、人物性格和命运冲突、语言特点和叙述风格、文化根源和历史积淀四个方面来对比莎士比亚和关汉卿悲剧的特点.以寻求其差异的表现与原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繁漪、陈白露、祥林嫂三位不同类型妇女的命运悲剧,她们的地位、身份、学识、生存条件、追求幸福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可她们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进而从她们的悲剧命运探讨了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全面怀疑是鲁迅悲剧人格的逻辑起点;对于民族存亡的深刻忧惧是鲁迅悲剧人格的理性显现;灵魂深处的孤独以及由此而来的悲壮抗战是鲁迅悲剧人格的情感底蕴;对于下层民众“集体无意识”作用下历史惰力的痛切批判是鲁迅悲剧人格的核心体现;宏观上对立而统一的艺术张力及悲喜复合的特定艺术形态是鲁迅悲剧人格在风格追求上的美学转换。  相似文献   

13.
蔡琰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在文学、音乐和书法等各方面均有较高的修养。但是十分遗憾,她一生坎坷不幸,颠沛流离:被掠匈奴、弃子别夫、背井离乡、三易其夫等等,可以说文姬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本文主要从时代的悲剧、家庭不幸和特定时代女性的悲哀三个方面来分析蔡琰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4.
读罢剧本《哦,女人们》,不由地想起了张洁的小说《方舟》中开篇的感叹和终篇的呼应:“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做一个女人,真难!”作者的一个“哦”字,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感叹,感叹女人的艰难、不幸、困惑和沉重。这感叹,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女人的悲剧之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文坛大师,他塑造的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有独特的意义。祥林嫂的苦苦挣扎、单四嫂子和华大妈的愚昧、爱姑无谓的反抗、子君独立宣言的终结,每一个女性形象都是带血的。通过这些女性形象,鲁迅表达的或是对人性的鞭笞,或是对社会的呐喊,最终表达的是对封建主义的不满,期待每个人都能够从沉睡中觉醒。  相似文献   

16.
潘金莲和曹七巧,两个女性相距虽然近千年,但却有着类似的婚姻不幸和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导致了她们人生和人性的悲剧;她们的性悲剧,其实也折射了封建专制社会中许多中国女性的性悲剧。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朱安女士的旧式婚姻,对其思想、创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推动他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认识上起了很大作用。这一婚姻悲剧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时代原因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创作了四部反映罗马帝国历史的戏剧,却从未被划分为历史剧。自"第一对开本"始,莎学界便将此四部归类为悲剧。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它们既不同于历史剧,又不同于悲剧,罗马剧在莎士比亚戏剧体系中担当着独特的地位,成为历史剧与悲剧创作的转折,标志着莎士比亚创作风格的转变,将其单独分类为"历史悲剧"也许是一种合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前逼走侍萍,儿子、妻子对自己的背叛,三十年中毫无感情的生活,晚年的孤独寂寞,这是周朴园的基本生活状态。他有狠的一方面,也有柔的一方面。他要做一个事业上的强者,个人生活却终不能忘情;他无法忘情,却又不得不为名和利而舍情。在那个特定时代、特定文化里,周朴园对外在社会价值的追求和内在情感的追求发生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决定了他的悲剧。他恪守封建伦理规范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又以自己的悲剧来破坏别人的幸福,最后会集了所有的不幸。周朴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段孤独落寞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20.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应对自然界生命物体及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张爱玲通过《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述说了在一个男权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对权利和物质追求及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悲剧、"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的解读,当生命中基本的生存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七巧逐步走向"疯子"的道路,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但却又是人性悲剧命运的永恒主题,而更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