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下,各个小学日益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由于处在尝试、探索的起始阶段,无经验可循,于是便出现了诸如教师积极性不高、校本教材匮乏、管理不当等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既有思想认识、外界压力方面的,也有教师专业素质、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因此,城区小学应当从思想认识、培训师资、优化管理和充分利用资源等方面着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2.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创新模式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之一,其中包含了复杂的课程开发技术,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够反映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水平.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遵循课程创新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基础性原则、个性化原则、迁移性原则、普及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条件基础,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领域展开课程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其课程创新模式的组织与实施主要依靠课时的调整与安排、教材的开发与完善等途径.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来说具有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校本课程本身具有更强的特色化的特征,同时也能够更加进一步与实际学校教学特点和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实际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研组,加强校本教程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生活实践来渗透校本课程;利用游戏活动,加强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利用语文写作,实现校本教程的多元化教学。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萃哲 《教学随笔》2014,(8):20087-20088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采用的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显现了一些弊端,少数民族一直接受的是主流文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不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也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能很好的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应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形成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课程。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藏族地区,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传承藏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经过市教科所、县教研室和本课题特邀专家姚文忠、曾宁波、卿平海的指导,在课题组全体同志的努力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一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本校课程开发的需要评估之分析,使学校培养目  相似文献   

6.
车站小学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师生特点,广泛征求家长、学生意见而确定的。充分利用本校现有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课程评价客观到位。鼓励教师拓展或延伸、或联合开发校本课程,自行试验、允许失败、侧重调整,使校本课程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课程逐步得到落实之后,作为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也越来越为各校所重视,各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开发与实施,从总体上探索课程持续发展的机制。但就当前各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来说还是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进入常规化开设阶段,必须有更加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强化管理规范.编制课程方案和课程纲要,要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易粗不易细,易简不易繁,要遵循更加明确的操作程序和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甘南藏族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肃甘南藏族中小学为个案,探讨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甘南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论在语言文字、历史、文学、音乐、美术、戏曲方面,还是在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创造和杰出的成就。这些既是甘南藏族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与特色所在。也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与特色,结合校情,发挥教师特长,开展以情系乡土,弘扬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通过采取探索课堂模式、编写教材、多元评价、家校联合、艺人指导等措施,形成了独具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保障校本课程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有效地弥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不利现状,但在具体的开发中存在着观念、管理、教师和支持上的诸多问题。依据课程开发的理论,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开发农村校本课程资源,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乡土知识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应充分运用乡土知识的实用价值、思维建构特点和文化认同功能构建农村校本课程的精神生长点,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相比,农村地区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相对比较稀缺,教师教学观念僵化,缺乏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而学生则主要以背诵方式来学习英语,其接触和使用英语的场所常局限于教室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严重脱离日常生活实际。这背离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拓展学生学用渠道"理念。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现结合农村中学校内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现状,探究农村中学校内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它可以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满足个体的发展,改变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在农村中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明确目标、原则、方法、内容、实施、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难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兴趣爱好单调,对特色课程需求不明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上,农村基础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要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必须立足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教育,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方式对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意向明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利他性、利己性、校外支持、自身特性和校内支持。不同个人属性教师的行为意向有一定差异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为教师赋权增能,增加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强化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想要合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冲破已有的不甚科学的课程意识的樊篱,形成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课程意识。本在分析目前我国广大教师已有的课程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课程意识,以及教师应如何构建这样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英语隐性课程包含物质性隐性课程、精神性隐性课程、行为性隐性课程和制度性隐性课程四个层面。在充分认识隐性课程的内涵、分类特征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以期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