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先争优活动与不平衡发展规律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不平衡发展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创先争优活动充分体现了不平衡发展规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注重运用不平衡发展规律,探索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两者含义不同哲学上,把事物分为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简单事物是只由一个矛盾构成,而复杂事物则是由多个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多种矛盾之间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其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3.
平衡论(均衡论)平衡、均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而平衡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新与旧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新生的力量时时刻刻在向旧事物冲击,这就使新事物和旧事物、先进与落后发生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旧的平衡破坏,于是事物就前进一步.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均衡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它把相对的静止和暂时的平衡加以绝对化,以此来否定矛盾的斗争,否定革命的飞跃,为改良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制造“理论”根据.相对静止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变化中,但是辩证唯物论并不否认静止.静止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4.
《论语·子路》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所说的"和"与"同",是他哲学思想中一对对立的哲学范畴。"和"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平衡,而"同"与"和"这一范畴相对,指事物的绝对等同。"和而不同",是指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平衡,但又不等同,不是没有矛盾;认为对立面的和谐、统一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张依 《华章》2011,(18)
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包含着既互相依赖又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声乐也不例外.歌唱者整个发声过程是处在矛盾体的协调平衡当中,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进一步为实践所证明的真理.运用辩证法来解决发声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矛盾,以求得到平衡,对于解决在声乐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从系统论、结构论,还是从辩证法方面看,发展就意味着事物自身或一事物与他事物既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是辩证法的基本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而同外部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变换过程。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秘密时说:“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相互排斥的关系。商品的交换没有扬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  相似文献   

7.
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基本状态和趋势。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平衡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根据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逐渐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论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它们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但无法说明事物联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是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现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文章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法普遍联系的三个新规律,即相关规律、平衡不平衡规律与合力规律。只有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六个规律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回答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也充满着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上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对立统一是人们心理发展中,矛盾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上出现不平衡,必然导致人们去努力寻求平衡,这是人的本能。因为不平衡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不痛快。当然,寻求平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肯定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有的学生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难题;有的则采取消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辩证矛盾的阐述,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辩证矛盾观和矛盾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理论的发展和贡献,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矛盾两个方面的关系 ,高二哲学常识教材是这样阐述的 :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 ,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而在每一种矛盾中 ,矛盾的双方也有主次之别。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 ,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这就是矛盾双方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笔者认为 ,看到矛盾双方的不平衡固然是正确的 ,但仅仅看到矛盾的不平衡是不够的 ,还要看到在矛盾双方的绝对的不平衡中存在着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只看到或者只强调矛盾双方的不平衡 ,而看不到矛盾双方的相对平衡 ,这在认识上是不全面的 ,在指导实践时是有害的。首先 ,自然界处处存在着相对平衡。先…  相似文献   

12.
科学常识教育是幼儿感知事物,认识自然和科学知识,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它的每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如何在科学常识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观察范围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小班幼儿的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抑制力较差,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还分辨不清。因此,小班的观察应以感官训练为主,加强感知…  相似文献   

13.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认知发展平衡化理论。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过程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起初,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系统认知,处于某个较低发展水平的平衡状态;继而,学生觉察到与当前的系统相冲突的、该系统不能同化或顺化的事物,从而使认知系统处于某种不平衡状态;最后,学生通过修正认知系统,以使原来感知为不一致的东西可轻易地加以同化,从而使平衡化得以在某一较高水平上重新确定。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认为楚文化是与华夏文化同源的,文化传统也是相同的。但是中国这么大,是不是各地的发展都是平衡的没有差异的呢?事物的发展也不会这么绝对,不仅是古代办不到,就是现在也办不到。尽管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地各种反映文化因素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差异的,也会是有先有后的,甚至是有的有、有的无。但不能把这些看做是不同民族文化的标志,事实上同一个民族地区,也是有具体差异、甚至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都并非奇事,不仅古代存在这种  相似文献   

15.
平衡与失衡是自然科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也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平衡与失衡是事物矛盾运动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自然界各种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物质系统都存在着平衡和失衡状态,都经历着从失衡到平衡再到新的失衡的周期发展过程,教学中亦如此。本文试从教学主客体、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三个方面阐述教学中的平衡与失衡现象,并根据平衡与失衡之间的辩证关系讨论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平衡与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 本人曾撰文对哲学“矛盾”概念的含义作了新的探讨和阐释,认为,“矛盾”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性质范畴—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两极对立(或自身背反)的性质;二是作为关系范畴—指事物内部两个对立面之间或两个相关事物之间所具有的不平衡、不一致、不协调或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关系.基于对“矛盾”概念含义的这一新的理解,对于矛盾的普遍性、绝对性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等问题亦应相应地作新的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世上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然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因外因条件的不同,事物与事物的发展会出现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这种变化中产生差异,会出现先进后进发展的不平衡。面对这种差异,做为教育者应如何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向优秀生转化,这是当前我们住教育教学管理中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公关素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基础求职择业,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门槛,是大学生把握自己命运的开始。渴望有一个好的职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大学生梦寐以求的愿望。面对激烈的择业现实,大学生的心理往往表现为恐慌、焦虑、迷茫、浮躁、盲从,如果不加以克服,势必会影响择业的效果。因此心理上的松弛梳理、释重缓冲,就显得尤为重要。1、自我平衡的心理调适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于由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人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19.
儒家中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和就是事物间的协调、平衡、相辅相成,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事物存在发展的良好状态。中和思  相似文献   

20.
浅谈平衡心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心理在学校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衡中发展,在平衡中和谐。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化不平衡为平衡。平衡心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主要模式为:平衡心理与天平心态,以公平为标准满足多数人的心理需要,坚持一个标准,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感觉平衡。平衡心理与伞架效应,学校的管理模式为伞架型,呈放射状,坚持等距标准,每一个成员都保持同心的距离,发挥每一根骨架的作用,保持全局整体性。平街心理与键盘效应,每一个人的需要既有共性更具个性,价值观呈多样化,在弘扬主旋律的原则下,要缩小不平街心理差距,尽可能满足个人需要。平衡的作用在于促进学校工作的发展,而事物的发展来自运动。运动来自失衡,平衡心理在管理中充当了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周而复始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