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发生深刻转换,涌现出一大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为发展载体的新经济。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亟需大量具有复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切实面向未来加强"新工科"建设,深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工科技术人才。在建设路径上,高职院校要以回归工程实践为主线,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建立健全"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新工科"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是基于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本文基于国内新工科的发展背景,论述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紫金模式"的探索过程、构成要素、模式特征以及实践成效,为矿业类"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9,(8):113-119
新工科时代人工智能专业亟需解决教育型人才培养的难题。契合新工科内涵,文章提出了新工科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建设,即"基础素养—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针对新工科交叉学科特点,将师范教育专业与人工智能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建立"素养"和"技能"两条建设路径,从培养目标、人才能力、课程体系、培养手段、实践平台、保障手段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教育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复旦共识"的达成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是一场众望所归的集体行动。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新经济急需紧缺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电气信息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总体思想的阐述,分别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跨学科团队建设及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对探索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是新工科建设"三部曲"。聚焦于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能力,新工科建设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更加注重理念引领;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不断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未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不断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浙江大学新工科项目"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智能机器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始于2016年设立的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交叉创新平台)。此项教学改革推动了浙江大学机器人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构建了智能机器人拔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探索了依托荣誉学院建设新工科的新模式,是浙江大学作为工科优势高校,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主动作为,以引领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为己任,率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培育新工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工科"是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老动能持续调整与经济结构改造升级的新需求而提议的国家工程教育发展目标.在工程教育整体架构下探讨"新工科"理论蕴涵与主要特性,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当前的工程教育框架与"新工科"发展需求的不适性等瓶颈,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借助行业讯息融合、工程理念科学化、专业结构改造、产教融合培育、治理体制提升与优势资源竞争,实现和地方经济形态相吻合的"亲行业""注技能""重创新"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培养体系改革及模式探索。首先,针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工科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面向未来,开阔视野及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其次,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最后,在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持下,提出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及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工科高等教育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也为地方高校工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作为促进区域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应围绕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使命,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着力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是国家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工程人才的新要求而做出的工程教育改革决策,是我国高校未来工科教育改革的主方向。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工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是保障更好践行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升级、补齐工科领域短板和实现工科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民族地区文化、语言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工程人才的特殊需求,本研究发现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具有地域、生源和特色学科等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工科基础相对薄弱和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等困境。因此,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进程中应当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响应政策精神、服务区域产业和整合办学资源为原则,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工科课程体系、设置面向特定区域的新工科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新工科教师队伍、搭建"非实体"的新工科平台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工科办学模式为抓手,协同推进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隶属于化工与制药类的工科专业,本科应用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措施的角度,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工业设计专业与新工科建设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最后从"专兼结合"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进,我国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和社会的新需求,新工科理念应运而生.尽管近些年新工科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知识管理视角审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程度有限,缺少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不健全,工程教育内容缺乏先进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从而阻碍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整合,不利于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文章从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提出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工程领域的隐性知识,促进新工科人才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高效转化,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工科建设,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人才的速度难以跟上新经济发展步伐。在其背景下,我校针对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不同特点和不同生源的学生提出"模块化平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教师和企业在该平台形成一体化,且在此平台共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构筑"学习共同体",培养出符合新工科建设目标的汽车行业新领域实践创新人才,解决该领域人才缺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需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达成"新工科"建设共识,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工程,要求高校"新工科"教育体系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系统的开放性、融合性与创新性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搭建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地方高校应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构建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地方高校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针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环专业从人才培养特色定位、优化课程体系、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综合特色教学资源平台、拓展学科...  相似文献   

18.
组建一支胜任新工程人才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是高校加快新工科建设进程、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工科教师胜任力的素养结构进行研究,提出集知识素养、工程素养、教学素养、个人素养于一体的"四维一体"新工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工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新工科教师专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地方农林院校的工科专业如何满足现代农业、乡村振兴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如何凸显新工科背景下的具有工农交叉特色的工程教育组织模式,这是地方农林院校工科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的重大课题.以某地方农林院校的工科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育模式与区域农业产业经济和新工科建...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测绘工程专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两大突出特征,但目前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产学脱节、育人力量单一、校外育人机制长效性较差、无法兼顾学生个性等诸多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作者进行了测绘工程专业产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测绘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