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育必须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围绕这一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细致阐述“文化”“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相关概念的内涵,阐明该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实例回答了这一核心素养的在教学中的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研究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策略,以期满足语文课程改革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先立足现状,站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视角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依据“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内涵以及语文教学规律,简要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在高中语文课内阅读篇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体现在当下语文教学中,增强中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以及培养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从背景出发,反复玩味,发掘文本深处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教学实践要明确“文化自信”素养目标的教学内涵,在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遵循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文化教育的知识逻辑、文化涵蓄的教学逻辑以及文化内核的价值逻辑,教育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中,在积极的文化传承与发扬中,在文化价值的自我肯定和文化发展的牢固信念树立中,培育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标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在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体系规划和话语方式建构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显示了较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文化探索,而课文编排和学习任务设计仍受传统语文观念影响,在文化内涵的呈现方面还可更加充分。建议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理解语文这一概念,以建构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目标,以历史情境和文化任务为手段,对高中语文课标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进行优化,充分实现语文课培育人格、传承文化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6.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核心素养背景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在有效的古诗文学习中感受、理解传统文化。本文以高中古诗文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课标修订稿将"文化理解与传承"纳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对文化素养的强化和凸显。文化素养的核心内涵可从传统文化认同、多元文化视野、文化自觉行动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具体到语文教学中,需要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通过文化探究、文化经典研读、多元活动性课程开发等基本路径,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传统歌谣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上邪》为例,探讨在歌谣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聚焦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资源,锁定民俗文化作为生活文化的特质,主张依托现有中学语文教材序列,挖掘并梳理资源,统筹并实施教学,在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关注和培育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语文课程更加充实与丰满,提升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理解与自信。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语文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名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在此,以中华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教学为例,谈谈通过名著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吴守斌 《甘肃教育》2023,(9):103-106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教育依托。对于正处在开蒙启智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对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应以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为根本,全面把握教材编排意图,深挖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思考和探索教学之法,扎实有效地组织高品质的教学,使优秀传统文化蓄足内涵,内化于心;实践延展,外化于行,以利于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高中语文是高考的重点学科,面对当前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形式,需要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和我国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精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认知,构建语文核心素养;明确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含义,优化课程内容的设计;建立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等三方面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基本方案,旨在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为素质教育体系内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息息相关。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将其和语文课程相互融合,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传承文化,丰富其知识储备。本文重点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两方面入手,对于传统文化和语文课程的融合方向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居于语文核心素养四大内容之首,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古诗文教学存在“重教学目标,轻文化感悟”“重机械分析,轻文体逻辑”“重考试技巧,轻思维发展”等问题。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采取模块化主题、多元化拓展、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悟古诗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古诗文蕴含的文化元素,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借助古诗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教育,促使学生可以深层次的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核心素养是对语文素养的凝练与提升,其终极价值追求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不是某一篇目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而是教学所要最终达成的整体目标。四种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材料是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中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文章进行文化转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呢?  相似文献   

18.
陈伟根 《教师博览》2022,(36):47-48
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优势,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将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与学习任务群交融,呈现出新的教学目标:以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容为目标导向。同时,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要求符合一定的原则:兼顾整体效益与个体差异;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整合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多维度发展;注重"任务群"和"专题"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传承传统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做法:一是以语文教材为立足点,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三是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