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音     
正周子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当地正在进行相关资料梳理和口述采访的工作。在图书馆看到了《档案春秋》的征文,在选题上很有启发。选取具有地区特色、有代表性的改革开放事件是重点。王伟强:贵刊近年来形成自身办刊特色,即思想性、史料性与可读性三者得到有机结合。注重红色档案的挖掘与传播,在档案报刊中独树一帜。这些题材量多质佳,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王晓华:历史档案文章以新的史料、新的故事、新的解读方式为旨,辅以通俗易懂的文风,才是好的文章,而不是以标题党,靠哗众  相似文献   

2.
回音     
正吴锺:读贵刊2017年第7期《林遵起义和人民海军的诞生》一文,我是该战役的亲历者,是当时参战的陆军第180团的一员,对这次战役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战斗从1955年1月18日中午12时15分开始,激战至15时48分基本结束了主要战斗,剩下肃清残敌的零星战斗持续到19日的凌晨,是役共歼灭敌军第四突击大队司令王生明及其部众1086人。现将这段回忆发给你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回音     
<正>郭进明:近日,拜读了贵刊2017年第2期刊登的《寻访〈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碑》,深受教育与启迪。从这篇作品中,我知晓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付出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重要效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马列标语、革命口号,深入人心,是红军政治宣传工作的伟大创举,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独特的文化景观。责刊将此公诸于  相似文献   

4.
回音     
<正>姚淇:杂志上关于周总理的文章、上海解放的相关文章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能有更多诸如此类的文章出现。也最好能够多刊登一些关于老一辈革命领导人和长征的相关故事。许庆田:我很喜欢阅读《档案春秋》杂志,我现年88岁了,依然坚持阅读杂志,希望杂志能够越办越好,丰富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孟大谦:《档案春秋》杂志上的很多文章我都非常喜欢,看这本杂志既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也会产生共鸣。希望可以开辟更多更好的栏目,将杂志办得更加生动活泼,以吸引各行各业的读者关注,打动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回音     
正龙铮:本人刊发于贵刊今年第四期的《"红色保镖"的戎马生涯》一文,讲述父亲龙飞虎担任中央首长警卫的工作的人生经历,刊发后有多家媒体转载,感谢贵刊。文中讲到,在重庆谈判中,父亲负责卫士组工  相似文献   

6.
回音     
正谢天祥:目前,"四史"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我是档案春秋的读者,觉得贵刊长期以来坚持讲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是"四史"传播的良好平台,希望能一如既往,继续多刊登这方面的优秀文章,尤其是征文栏目,能反映改革开放建设中的方方面面,讲  相似文献   

7.
回音     
正邵家全:《档案春秋》2020年第2期分别刊登了洪梅芬的《援疆路上的脱贫攻坚战》《筑梦塞外江南——上海第三批援疆干部的故事》两篇文章,读后令人振奋。实行扶贫、脱贫是一项国策,作者亲赴新疆千里实地采访,记录下最真实的细节,是本市援疆干部深入边远贫困地区,与当地百姓共甘苦,尽己所能为他们实现脱贫目标的一个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回音     
正陆丽芳:长期相伴并积极投稿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贵刊独树一帜,坚持对作者的手写稿和电子稿一视同仁,两条腿走路,让每一位作者的优秀作品能够在此发光发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反映了编辑老师求真务实、关爱作者的良苦用心。彭小华:每次拜读贵刊,我爱把各个栏目的精彩文章分享给自己  相似文献   

9.
回音     
<正>离休干部王作彬:读邱根发《在丁香花园浓荫下》一文,感触颇深文如其人,情感绵深他是一位老革命的知音,广集老同志的历史光荣与闪光点,体察老同志的深层次精神追求,传递了党和人民对老干部的敬重与珍爱,为老干部构建了一座精神家园乌鲁木齐读者蔡美权:2015年第2期第36页,"爷爷在信中建议孙中山觐见韩麟春……",觐见是朝见君王或朝拜圣地之意,用在这里似不妥骆霞庆:拜读《1949,银行家去港  相似文献   

10.
回音     
<正>刘国俊:十多年来我读了记述四行孤军浴血奋战的文章不下二三十篇,其中有不少存在着误传、夸大和失实之处。这次看到刊载于第七期上的苏智良、胡皓磊撰写的《四行孤军光与影(一)》,使我感到耳目一新。文中提出"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史料加以考证与辨别,以去伪存真,纠正不实传说,还原历史真相。"从通篇文字看,两位作者都努力做到了这一点。肖卫国:看了贵刊《甲午烽火中的日谍》一文,颇有共鸣。我曾在家乡江西安  相似文献   

11.
回音     
<正>@周公正:近日,偶然翻阅2006年《档案春秋》,看到"开国中将谭辅仁被害追述"一文,当年这桩连环谋杀大案,在云南知青中流传纷纷,此文拨开迷雾,一解云南知青疑惑。@笔戈科技:感叹现在小孩子的童年都太单调,而70、80后"大孩子"们的童年记忆,正随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美术片一样,慢慢地褪色。感谢《档案春秋》刊登了"小蝌蚪找妈妈"的相关文章,给我们留下些童年记忆。@顾宝羽:希望《档案春秋》能登以上海的人和事,但又有全国影响力的篇目。  相似文献   

12.
回音     
正@邵家全:贵刊2018年第12期《"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从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几件藏品说起》一文,文章取材真实资料及图片,感人肺腑。读后使我久久不能平静,获益匪浅。文章列举他一生以读书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心中想着百姓疾苦,"清物欲,轻享受;重国家,重百姓"的精神品格。可以视为党  相似文献   

13.
回音     
正@朱鸿熹:我是一位忠实的档案春秋读者,长期以来一直阅读。我认为,从编校层面来讲,杂志是越办越好的,至少,依我看挑出错别字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沈亮:贵刊今年第3期所登《刘永纯:近代上海防治狂犬病的先驱》一文中图片与若干著述已为刘言祝编著《云淡风清——追忆我们的父亲刘永纯博士》书中珍藏。  相似文献   

14.
回音     
正陆安:贵刊所载的"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及《细说甲午战争前后的慈禧》(上下)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如果说前者切中时代的脉搏,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勾连起来的话,后者则从一个个历史细节上诠释了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胜败得失的教训,发人深省,令人沉思不已。朱兆成:可能本人毕业于历史系缘故,对本杂志情有独钟,为沪上有此杂志而欣慰,从2010年2月偶读后订阅至今,编辑部能如此,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5.
回音     
正屠林明:贵刊2014年第5期《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让我了解了"最美的书"的由来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读后不胜感慨。2014年第6期《沈达才:"江亚轮"船长人生浮沉》是船长孙辈依据翔实的史料撰写而成,让我对著名的"江亚轮"沉船事件真相有了全面了解,印象深刻。近几年,我有幸拜读贵刊,感觉贵刊编校质量上乘,文字差错极少。  相似文献   

16.
回音     
正 @凡博:贵刊第二期《我所认识的马英九之父马鹤凌》一文称,马鹤凌的恩师顾硫诱为"椎师"。顾敏诱号为一樵,应是"樵师"之误。孔海珠:贵刊第一期刊发本人《碧血渲染处红花照眼心——忆池菊庄》中提及的"淅江"应为"浙江"之误。  相似文献   

17.
回音     
正张秀娥:读了贵刊2016年第8期《上海滩一枝秀》一文很亲切,文中提到地下党组织1948年五四青年节大游行,被国民党当局开除的学生,其中有我的姐姐张月娥。文中提到的王敏琴、张淑曾、陈惠英、夏忠慧等我很熟识。这些地下党员经常到我家来聚会,当时我17岁,虽然不知道她们的真实身份,但我的直觉里她们都是有正义感的大学生。后来姐姐她们几个人离沪,上海解放后才得知姐姐她们转移到了解放区。姐姐和姐夫1951年奉调  相似文献   

18.
回音     
正何立三:《档案春秋》我已订阅多年,总体内容丰富,各方面文章、往事、怀旧轶事、回忆等等,每期杂志都有不同的内容,近来又增加了知青往事的文章也很好,希望对介绍历代人物功绩的文章多刊登一些。侯庆山:我喜欢阅读《档案春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我退休后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以后希望看  相似文献   

19.
回音     
正秦先生:档案揭秘,打开尘封已久的秘密,揭示了鲜为人知的史事。启迪当今的人们,还历史之真相,在传承、弘扬文化和借鉴历史方面,起到了正能量刊物的作用。刘斌:我是《特别关注》杂志的编辑,长期摘编《档案春秋》的相关文章,也受到贵编辑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在此对你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希望今后继续编发贵刊的精彩文章。  相似文献   

20.
回音     
正婉青:我是《新民晚报》"夜光杯"的编辑,每次收到《档案春秋》杂志,总会迫不及待浏览目录,有许多吸引我的选题,是案头不可少的良师益友。近期的"国人观世界"征文,大都是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或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之人士写的,所见所谓皆为第一手资料,内容翔实有深度,拓展了杂志的视角广度。周新民:今年是孔另境先生(1904.7—1972年)诞辰110周年。而在乌镇孔另境纪念馆所收的自传手迹"1950年工作汇报"全文未被公开发表过,此手迹就藏在贵馆。建议贵刊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针对政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