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林 《出版科学》2013,21(3):26-28
人是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的。编辑人要想对自己的生存境遇做出合理解释,实现超越,就必须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编辑人的意义世界不仅要满足自身生存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要使之成为国家与民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选题的策划是建立在周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基础上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策划编辑对市场调研的兴趣不高,主要是因为市场调研中采用的方法不当、收集不到有效的信息等因素造成的。信息是策划的基础,策划编辑只有面向市场、了解市场、研究市场、吃透市场,才能找到创意点,从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进一步满足读者、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迎来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的传播逐渐多样化和全面化。其中,电视媒介作为众多传播媒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背景下的传播方式也在逐渐得到转变和优化。但是,在全媒体语境下,传统的电视媒介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接受的需要,也不能够满足媒体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含义和外延正在不断得到补充扩大,已经逐渐涉及频道编辑、直播编辑等领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编辑只有不断调整自己在新时期环境中的定位,不断进行角色转变,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实现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不断发展。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更好地为全媒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方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的程度日益加深。数字出版的本质是信息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在,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编辑的工艺流程,也促进了编辑人员的角色转型,还对图书出版的编辑工作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编辑工作以三审制为代表的编辑流程与出版社制度结合紧密,编辑流程植根于制度而不是功能,且在分工明确的出版流程中一般不涉及其他环节,比如直接协助作者写稿等。这样,编辑工作的价值体现在整个图书的出版价值中,编辑人员的收入也基本来自对出版收入的分配。因此传统编辑工作方式表现为“服务于出版社工作流程”。但是数字出版环…  相似文献   

5.
编辑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我们对编辑业务理论研究得较多,文章发表得也多,这是研究的编辑客体;就编辑的主体也就是针对编辑工作者本身而言,我们思考的较少,文章发表的也少.实际上这是编辑理论研究的缺陷.就编辑工作者本身而言,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要吃饭、睡觉,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但是,编辑的七情六欲表现在哪里?编辑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在哪里?难道说这些问题不值得去琢磨吗?本人心血来潮,不揣冒昧,草拟"走近编辑"、"顿悟编辑"、"解悟编辑"三段小文,以阐发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不写关系稿     
记得刚投稿时,一些好心的同志劝我对编辑搞点“感情投资”,不要铁公鸡一毛不拔,否则难上稿”。这些活听起来顺耳,但细想起来确实是错误的。我觉得,一位初学写作的人,刚开始起步,不在勤学苦练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稿件质量,磨砺自己新闻触角。而钻歪门斜道,将来在新闻报道上也弄不出啥名堂。即使编辑照顾一篇稿件,你自己心里也有愧,不会多么光彩。另外,搞关系稿会扰乱编辑正常工作,影响报纸质量,实在不可取,但是,并不是说通讯员和编辑就不能一起商榷稿件,这也是不对的,通讯员和编辑、报社是鱼水关系,他们人不亲行亲,都是为着一个目标,互相联系大有好处。再说编辑都会从严把关,决不会抛优择劣。这几年,我常对一些熟悉的编辑说“你有一千遍看稿选稿编稿的权利,我有一千个写稿投稿的专利”。我先后给厂报、《澄城  相似文献   

7.
杨牧之同志是出版界同仁熟悉的官员,他长期从事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牧之同志写过编辑艺术方面的书,公余也写点散文,有的大家在报刊上也零星读到过。但是出版界的同仁都不知道,牧之同志还喜欢摄影,能拍出不少反映自己文思的风光摄影作品。 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牧之同志的散文·摄影作品集《佛罗伦萨在哪里》,内容是他多次出国访问期间所写的探讨异域文化的文艺性随笔。收入《在金  相似文献   

8.
编辑,实际上是报纸、刊物的组织者。一份报刊,尽管它有强的记者队伍,有严密组织的通讯网,如果没有编辑,是不成其为报刊的。编辑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报刊的质量。编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编辑在人们的心目中,即使在新闻界并没引起应有的重视。报刊的领导不重视(或者只是口头上重视,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表现形式多种,不赘述),编辑本人也不重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愿意当记者,不愿做编辑。编辑工作的重要与编辑不受重视形  相似文献   

9.
“为人作嫁”不得偷人“衣料”编辑这一行被人称之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个说法,虽然消极了一点儿,可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行的工作特点。难道不是么?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书籍中,哪一本、哪一册,不曾留下编辑的劳作?在众多的古今著名作家中,哪一个、哪一位,不曾得到过编辑的帮助?可是,人们、包括后世的人们,他们记住了曾经对自己的成长起过作用的书名,记住了曾经在自己心目中产生过影响的作者,可有谁能知道这些书的编辑姓甚名谁? 但是,尽管如此,在我们的出版事业中,在我们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0.
编辑活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我以为,这是当前编辑学研究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同志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按照自己的直观理解,把编辑活动仅仅看作是编辑的实际操作过程,即从确定选题、组稿、加工到发稿的过程。是的,在具体历史的层次上,编辑的活动确实体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但是,倘若我们仅仅依靠直观的理解,囿于对编辑实际操作过程的研究(尽管这一方面也是重要的),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从总体上或理论层次上认识编辑活动的性质、特点,自然也不可能对具体的编辑活动有“尽  相似文献   

11.
质量与数量     
虽然自己的网龄不算太短,但是从没想过自己会做专业网站编辑,而且是义务的。首先是自己有点技术恐惧症(以前电脑总出问题),其次是市场经济早已深入人心,每个人付出劳动都希望得到回报。可是,人很多时候都会去做一些自己原来预想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1 编创结合问题的提出 组织和编发稿件是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编辑为人做嫁,把自己的心血渗透到别人的成果中,帮助作者成名成家,这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编辑只编发别人的文章是不够的,起码不能算是一个全面的编辑。历史上出版工作是编著合一的。编著分工,编辑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还是不久以前的事。但这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利益,为了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各种刊物更倾向于娱乐化。相对来说,期刊的受众面积比较小,读者群较为固定,而期刊编辑由于长期面对同类质的稿件,很少与外界交流,因而长时期的工作后可能会出现职业倦怠问题。但是尽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每一名期刊编辑的责任。基于此,就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期刊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最表面的当然是干的事不同:编辑以编别人的稿子为主,记者以写自己的稿子为主。但是在一些较小的新闻单位中,往往采取的是采编合一的体制——工作人员在单位编来稿时是编辑,出去采访就是记者。在这样的单位中,人们就感觉不出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有不同也不过是家里家外之分,文字处理的对象之分,而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文字素质要求则都是一样的。但这种表面的印象感觉,细分析起来则是不准确的。应该说,从平庸的层次上来看,编辑记者没什么大的区别,而到了优秀的编辑记者这一层上,这两者  相似文献   

15.
期刊编辑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中秋 《新闻窗》2008,(3):125-125
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编辑工作者通过对稿件进行编辑而进入学术或思想领域,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编辑在组稿、审稿、编校的过程中。不仅通过稿件体现自己的学术或思想倾向,而且还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自己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一个人的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除了受自己的认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影响外。还要受到自己心理个性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人说散文书稿最容易编,因此散文编辑也最好当:作者寄来的都是铅印的发表稿,整理一下发稿就成了,即或不寄稿来,编辑从报刊上剪下来粘粘贴贴也就是一本。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做过多年散文书稿的编辑,往往是觉得越编越难编,因为当前散文书稿很多,编辑想不出新意,编出的书总是与别人的大同小异,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连编辑自己也觉得淡而少味。回顾多年的工作,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本散文集的质量高低,固然决定于散文书稿本身的质量好坏,但是它是不是一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做好不易。但是,如果编辑对自身要求不高,做一个“编书匠”(即有人所说的“编辑工作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那是不难的。若是做一个“吃现成饭”的编辑,见到成熟的稿子才采用,几乎不动“一枪一刀”就发稿了,那就更易。这样的编辑大概只要上过几年学就可以“当”的。现在的编辑队伍中,不少人是名符其实的编书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失真,有采访、写作方面的原因,也有编辑工作方面的原因。编辑虽然只是在记者或通讯员的稿件上“修修补补”,但若不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多核实,不仅会让错误从自己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错误。编辑就是新闻的“把关人”,如果把关不牢,就是他的失职。  相似文献   

19.
从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六年,鲁迅先生编辑出版了一套关于文学和美术的小丛书,这就是“文艺连丛”。因为它“小”——品种少、印数少,所以不大为人所知,而且留存于世的书籍,为数甚少,在不少国内知名的藏书家手中,恐怕都没有这种书。但是,做为出版史料,我却认为值得一提,因为它是当年鲁迅先生精心编辑的一套小书,译本可靠,图文并茂,是出版界出版书籍的范本。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约定的编辑,是肯负责任的编辑;所收的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个性化     
编辑个性化□湖北人民出版社王建辉编辑个性化的内涵,在我看来也就是编辑的定位定向发展。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自己的定位,一个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同样要有自己的定位,这样做人和做编辑才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才能定向发展。个性化也就是特色化。编辑是杂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