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欣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21-2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高二教材中《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该节课能突出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的好教材。教学中如何展现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既学得知识的同时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鱼渔”兼得呢?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物理》选修3-2中,电磁感应一章有关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节,在探究原线圈的实验中,因电流变化而引起副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时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此电路一改旧教材中使用干电池或蓄电池的习惯,而改用了学生电源,但这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在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简单电路,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与验证、讨论与  相似文献   

4.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进行对比教学,是以实验操作和观察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在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 2年修订版)教材中,同样一个电路设计在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一是第十七章第1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二是第十七章第3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三是第十八章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教师能在实验中利用电路图相同这个特点,进行对比教学,效果将明显增强,从而实现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5.
《伏安法测电阻》是中学物理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在待测电阻 (真实值为Rx)、电压表 (内阻为RV)、电流表 (内阻为RA)均一定的情况下 ,通常有两种电路可供选择 :如图 1所示的电流表外接法和如图2所示的电流表内接法。人教社发行的各种图 1      图 2版本的教材中均未说明选择电路的依据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给出了如图 3所示的测量电路 ,即选择了电流表外接法。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解释说 :因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一般在 5~ 10Ω之间 ,而学生用J0 40 8型电压表 3V档内阻为 3kΩ ,电流表 …  相似文献   

6.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电路有两种:一种是电流表内接式,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电流表外接式,如图2所示。测小灯泡电阻,宜采用哪种电路呢?实验证明(也可从理论分析——见后“说明”),还是宜采用电流表外接式电路为好。下面做实验来探究。实验器材:学生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实验室借用)小灯泡(2.5V)、干电池2节、开关、导线。实验准备:在图3(各元件实物图)中,按图2所示电路,用铅笔画线(示导线),依次连接起来。(图2中的Rx,即小灯泡的电阻)然后检查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0~3)A;(0~3)V]与“ ”、“-”接线柱连接对否?2.再用各元件实物…  相似文献   

7.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压、电阻及单位的基础上,掌握欧姆定律,然后进一步学习电阻的串、并联知识和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与计算。因此,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引出定律;并把重点放在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单位关系及解题方法上。同时让学生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和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思想感情。笔者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谈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蒸发》是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教材第一章第四节汽化和液化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教材叙述过于简洁,以致本节内容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蒸发;蒸发的快慢与哪几个因素有关;蒸发还有致冷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概括、归纳物理过程和物理原理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互相合作的精神,通过蒸发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使他们懂得淡水也存在危机。教具大小相同(一次能吸1ml)的透明胶头滴管、玻璃片、温度计、大头针、棉…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常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既能建立概念,掌握规律、定律,又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作为初中自然科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原实验的基础上拓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多问善思,启发学生勇于探索,殴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法,从而达到相同的实验目标,下面结合《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谈谈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苏科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欧姆定律》的说课设计.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教材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节内容综合性强,教学时应十分重视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  相似文献   

11.
《怎样接亮小电珠》是五年制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这堂课先指导学生认识导线、电源、小电珠等元件,然后再指导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联接,最后归纳出电流、电路的知识以及电路的联接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也不佳。我在教学中没有采用这一作法,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调整,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摸索。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桌上放着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师:看了这些材料,你最想做什么?生:把它们接起来…  相似文献   

12.
“几种常见的磁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材《物理》选修3-1第3章“磁场”第3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拓展,本节课重点放在电流周围磁场分布的探究方法、探究过程上.教学中运用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法,学生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的研究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等过程得出规律,然后再用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推广到其他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可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内容,为使学生能将信息技术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笔者特在该节课结束后开设ADSL接入综合实验课。该课主要内容为介绍ADSL接入综合实验并让学生具体操作实验,学生则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借助操作该实验逐步掌握ADSL接入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初中物理“串联电路的电阻”一节的教学中 ,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教学的重点 ,用等效观点分析串联电路是教学的难点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加深对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认识 ,多种初中教材中都安排了对插孔式和旋钮式电阻箱的介绍 ,并设计了相关的思考题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电阻箱在初中不作为基本电学实验器材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将电阻箱实物拿给学生观看 ,随机读几组数据便了事 ,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起到使学生了解电阻箱的功能和加深对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认识的作用 .为此 ,笔者在 Turbo C语言环境下进行了电阻箱的平面模拟演示 ,并通过键盘的输入 ,实现了人机交互功能 ,使学生加深了对电阻箱的使用及功能的了解 ,更使学生在多媒体条件下直观、生动地加强了对串联电路总电阻规律的应用 .二、程序说明与功能运行程序 ,出现主画面 ,如图 1所示 .面板上的四图 1组电阻 (倍率分别是 10 0 0、10 0、10和 1)相互串联在一起 .敲击→、←、↑、↓键 ,选择所需电阻 (电阻边缘变为黄色 ) ;敲击空格键 ,电阻由灰色变成红色 ,表示该电阻已串联在电路中 ,再敲击一下 ...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研究电磁铁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课本中提出的实验探究方法材料简单,对于控制变量法的单独研究效果明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起来较烦琐。为此,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学生直观体验控制变量法。一、教材中的方法1.制作电磁铁器材:两个相同的大铁钉,一些绝缘导线,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源,别针和电流表。  相似文献   

16.
1设计思想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新教材包含了很多教学探究的内容,《电阻定律》一节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机会和素材。设计开放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电阻定律的探究,在研究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家庭用电》为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它被安排在《了解电路》《探究电路》之后,知识的应用性较强。它的主要内容有:家庭电路的各元件的介绍;学生动手组装简单的家庭电路。这一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中专教育要走出困境,学校就必须办出特色。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呢?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际应用小电路 中专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表明,课堂小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我在讲到三极管基本放大原理时,用一只三极管、一只电阻、一个3伏直流电源、一只发光二极管,再添上导线及一截细导线,构成如图电路: 从教师的演示中,学生清楚地看到,细线断开后,发光二极管发光,…  相似文献   

19.
杨云生 《教学月刊》2003,(12):27-28
运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电阻实验是高中必修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学生做了这个实验后,笔者设计和实施了《电阻测量》实验的拓展创新教学,下面对《电阻测量》实验的拓展创新过程及教学体会作一小结。一、《电阻测量》实验拓展创新教学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0.
崔大亮 《考试周刊》2014,(42):148-148
初中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水平,接触物理实验,解答物理习题,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鉴于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学激趣"探究教学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节内容为例,探讨"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